文章解析

ér
·
·
yàn
qiū
cí​

朝代:金作者:元好问浏览量:1
chǒu
suì
shì
bīng
zhōu
dào
féng
yàn
zhě
yún
jīn
dàn
huò
yàn
shā
zhī
tuō
wǎng
zhě
bēi
míng
néng
jìng
tóu
ér
yīn
mǎi
zhī
​​zàng
zhī
fén
shàng
píng
shuǐ
lěi
shí
wéi
zhì
hào
yuē
yàn
qiū
shí
tóng
xíng
zhě
duō
wèi
shī
yǒu
yàn
qiū
jiù
suǒ
zuò
gōng
shāng
jīn
gǎi
dìng
zhī
wèn
rén
jiān
qíng
shì
zhí
jiào
shēng
xiāng
tiān
nán
běi
shuāng
fēi
lǎo
chì
huí
hán
shǔ
huān
bié
shì
zhōng
gèng
yǒu
chī
ér
jūn
yīng
yǒu
miǎo
wàn
céng
yún
qiān
shān
jǐng
zhī
yǐng
wèi
shuí
héng
fén
dāng
nián
xiāo
huāng
yān
jiù
píng
chǔ
zhāo
hún
chǔ
suò
jiē
shān
guǐ
fēng
tiān
wèi
xìn
yīng
ér
yàn
huáng
qiān
qiū
wàn
wèi
liú
dài
sāo
rén
kuáng
tòng
yǐn
lái
fǎng
访
yàn
qiū
chù

译文

泰和五年,我赴并州赶考,路上碰到一个捕雁的人说,今天早上捕到一只雁,我就把它杀掉了。另一只漏网的雁苦苦地叫个不停,不肯离开,最终碰死在地上。我于是从捕雁的人手中将雁买下,把这对死雁葬在汾河岸边,堆些石块作为标记,取名为雁丘。当时同行的人多为此赋诗,我也有一首《雁丘词》。因为旧作不协音律,故现今将旧作加以修改订正。请问人间、爱情究竟是什么,竟会令这两只飞雁以生死来相对待。南飞北归遥远的路程都比翼双飞的大雁,渐渐老去的双翅经过了多少个寒暑。比翼双飞虽然快乐,但离别才真的是楚痛难受,到此刻,方知这痴情的双雁竟比人间痴情儿女更加痴情。孤雁应该想诉说:面对万里之遥的层层白云,在重山阻隔的夜里,形单影只,又该飞向谁呢。横渡汾水的路上,当初汉武帝巡幸时繁华热闹的地方如今却萧鼓绝响,只留下荒烟笼罩着平林。吟诵《招魂》已无济于事,山鬼也只能在风雨中枉自悲啼。但双雁生死相随的深情使上天也嫉妒,不相信,殉情的大雁会和莺儿燕子一般死后只有一抔尘土。留待千秋万代的,文人骚客狂歌痛饮来到雁丘凭吊,狂歌纵酒,寻访雁丘坟故地,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

逐句剖析

"乙丑岁赴试并州":泰和五年,我赴并州赶考,

# 赴试并州:《金史·选举志》载:金代选举之制,由乡至府,由府至省及殿试,凡四试。明昌元年罢免乡试。府试试期在秋八月。府试处所承安四年赠太原,共为十处。赴试:赶考,前往应试。《词则》误作“试赴”。并州:即今太原,或误作“智州”。,乙丑岁:《历代诗余》《词综》《词则》作“太和五年乙丑岁”。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年),以天干地支纪年为乙丑年,当时元好问年仅十六岁。

"道逢捕雁者云":路上碰到一个捕雁的人说,

# 道逢:路上遇到。

"今旦获一雁":今天早上捕到一只雁,

# 今旦:一作“今日”。

"杀之矣":我就把它杀掉了。

"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另一只漏网的雁苦苦地叫个不停,不肯离开,

"竟自投于地而死":最终碰死在地上。

"予因买得之":我于是从捕雁的人手中将雁买下,

"葬之汾水之上":把这对死雁葬在汾河岸边,

# 汾水:即汾河,在山西省中部。

"垒石为识":堆些石块作为标记,

# 垒石为识:堆石头以为标志。识,标志、记号。

"号曰雁丘":取名为雁丘。

# 雁丘:殉情的大雁之坟墓,在今山西阳曲县。一作“雁邱”。

"时同行者多为赋诗":当时同行的人多为此赋诗,

# 时:或无此字。

"予亦有《雁丘词》":我也有一首《雁丘词》。

"旧所作无宫商":因为旧作不协音律,

# 无宫商:指音律不协。宫商,泛指音律。

"今改定之":故现今将旧作加以修改订正。

# 今改定之:一作“今为改定云”。自“时同行者多为赋诗”至“今改定之”:《历代诗余》《词综》《词则》径作“并作《雁丘词》”。全序:或径作“逢捕雁者”,或于前有“逢捕雁者”而最后作“今为改定云”,清代张金吾《金文最》转引《山西通志》作:“泰和乙丑,遗山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捕得二雁,一死,一脱网去。其脱网者空中盘旋,哀鸣良久,亦投地死。遗山遂以金赎二雁,瘗汾水旁,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因赋此辞。同行蒲溪杨正卿果、乐城李仁卿治和之。”

"问人间、":请问人间、

# 问人间:一做恨人间、恨,怅恨,遗恨。《历代诗余》《词综》《词则》作“问世间”。

"情是何物":爱情究竟是什么,

# 情:或误作“清”。

"直教生死相许":竟会令这两只飞雁以生死来相对待。

# 许:随从。

"天南地北双飞客":南飞北归遥远的路程都比翼双飞的大雁,

# 双飞客:双飞客:指成双成对的大雁。或脱此三字。

"老翅几回寒暑":渐渐老去的双翅经过了多少个寒暑。

# 老翅:或脱“老”字。

"欢乐趣":比翼双飞虽然快乐,

"离别苦":但离别才真的是楚痛难受,

"是中更有痴儿女":到此刻,方知这痴情的双雁竟比人间痴情儿女更加痴情。

# 是中更有痴儿女:这雁群中更有痴迷于爱情的。是中:此中。或衍“有”而作“是有中”。是,《历代诗余》《词综》《词则》作“就”。痴儿女:指痴情的男女。元好问《摸鱼儿·问莲根有丝多少》词序中云:“泰和中,大名民家小儿女,有以私情不如意赴水者。”“痴儿女”或是就此而言。

"君应有语":孤雁应该想诉说:

# 君应有语:“君应”四句,万里长途,层云迷漫,千山暮景,处境凄凉,形影孤单为谁奔波呢?有语:或脱“语”字。

"渺万里层云":面对万里之遥的层层白云,

# 万里:或脱此二字。

"千山暮景":在重山阻隔的夜里,

# 暮景:《历代诗余》《词综》《词则》等作“暮雪”。

"只影为谁去":形单影只,又该飞向谁呢。

# 为谁:《词综》《词则》等作“向谁”。

"横汾路":横渡汾水的路上,

# 横汾路:“横汾”三句,这葬雁的汾水,当年汉武帝横渡时何等热闹,如今寂寞凄凉。

"寂寞当年箫鼓":当初汉武帝巡幸时繁华热闹的地方如今却萧鼓绝响,

"荒烟依旧平楚":只留下荒烟笼罩着平林。

# 平楚:平林,远树。或脱“楚”字。楚,丛木。,荒烟:荒野的烟雾。

"招魂楚些何嗟及":吟诵《招魂》已无济于事,

# 招魂楚些何嗟及:“招魂”二句:我欲为死雁招魂又有何用,雁魂也在风雨中啼哭。招魂楚些:《楚辞·招魂》句尾皆有“些”字。何嗟及:悲叹无济于事。

"山鬼自啼风雨":山鬼也只能在风雨中枉自悲啼。

# 自啼:《历代诗余》《词综》《词则》作“暗啼”。,山鬼:《楚辞·九歌·山鬼》篇指山神,此指雁魂。

"天也妒":但双雁生死相随的深情使上天也嫉妒,

# 天也妒:“天也”二句:不信殉情的雁子与普通莺燕一样都寂灭无闻变为黄土,它将声名远播,使天地忌妒。天也妒:上天也妒忌大雁生死相随。

"未信与":不相信,

# 未信:不相信。

"莺儿燕子俱黄土":殉情的大雁会和莺儿燕子一般死后只有一抔尘土。

# 燕子:或误作“蝶子”。

"千秋万古":留待千秋万代的,

# 千秋万古:千秋万代。

"为留待骚人":文人骚客狂歌痛饮来到雁丘凭吊,

# 骚人:诗人,文人。

"狂歌痛饮":狂歌纵酒,

"来访雁丘处":寻访雁丘坟故地,来祭奠这一对爱侣的亡灵。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摸鱼儿·雁丘词》是金代文学家元好问创作的咏物词。作品以物寄情,借大雁殉情之事抒发人生感慨。词人驰骋想象,以健笔写柔情,通过意象重组构建出“动物叙事—人性升华”的双层结构,对大雁殉情而死的故事展开了深入细致的描绘,再烘托以充满悲剧气氛的环境描写,歌颂坚贞不渝的爱情。上片以拟人手法叙述大雁之间的故事,下片悲叹人世的兴衰,痛悼大雁的殉情。全篇围绕“情是何物”的核心诘问展开,层层深入地描绘铺叙,情节简明,行文腾挪多变,熔沉雄之气韵与柔婉之情肠于一炉,柔婉之极而又沉雄之至,谱写了一曲凄婉缠绵、感人至深的爱情悲歌,深深寄托了词人纯真的爱情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金元之际文学家、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兴定进士,正大元年(1224年)中博学宏词,授儒林郎,任国史院编修。金亡不仕。元好问工诗文,亦擅词。诗词风格沉郁,多伤时感事之作,题材广及山水、伤乱、咏怀、寄赠等方面。词学苏、辛一派,早期风格豪放;中年后遭际沧桑,摧刚为柔,熔豪放婉约于一炉。著作有《遗山集》。又编选金一代诗歌为《中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金章宗泰和五年(1205年),年仅十六岁的青年诗人元好问,在赴并州应试途中通过一位捕燕者的讲述,获知双雁的爱情故事,被这种生死至情所震撼,便买下这一对大雁,把它们合葬在汾水旁,建了一个小小的坟墓,叫“雁丘”,因而创作《雁丘辞》。大概原作(即《雁丘辞》)是一首诗,后来改为配合乐律的长短句词(即此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词。描绘了词人赴试途中听闻双雁生死相随的故事,词人买下死雁葬于汾水,垒石为“雁丘”。词中借雁起兴,以“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开篇,发出对至情的深沉叩问,展现双雁天南地北相伴的深情与离别的悲苦;又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横汾路的萧索荒芜,烘托出雁丘的寂寞,表达对雁儿真挚情感的赞叹与倾慕,以及对世间真情的向往与歌颂。

2. 写作手法

烘托:通过对孤雁所处环境的描写来凸显其殉情的决绝,如“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以征途的遥远、前景的艰难,烘托出孤雁在失去伴侣后形单影只、前路渺茫的处境,揭示其殉情的深层原因;还以横汾路“荒烟依旧平楚”的萧索景象,烘托出雁丘的寂寞,反衬大雁真情的万古长存。细节描写:对大雁的心理活动进行细致揣摩,“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细腻展现了孤雁在伴侣逝去后,对生存意义的思索,从犹豫到决心殉情的心理轨迹,让殉情行为更具感染力。对比:将历史盛迹与眼前景象对比,“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以汉武帝巡幸时的箫鼓喧天与如今的荒凉冷寂作比;将大雁与莺儿燕子对比,“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突出大雁殉情的崇高与真情的不朽,前者以盛衰对比反衬真情长存,后者以凡俗与崇高对比凸显大雁情感的珍贵。用典:“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用《楚辞》中《招魂》《山鬼》的典故。《招魂》是屈原为招唤楚怀王的亡魂而作,《山鬼》描绘了一位痴情的山中女神,在风雨中苦苦等待恋人却不得,最终独自悲啼的哀怨形象。以“招魂楚些何嗟及”点明即便效仿《招魂》的形式呼唤逝去的大雁,也无济于事,强调生死相隔的无奈;又以“山鬼自啼风雨”呼应《山鬼》中女神的悲戚,写山鬼在风雨中徒自悲啼,却无法慰藉大雁的深情。

3. 分段赏析

《摸鱼儿·雁丘词》上片开篇即以振聋发聩的发问开篇“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三句是全词的开篇发问。一个“问”字破空而来,以雷霆万钧之势直击人心,将对“情”的探究摆在读者面前,引发对世间真情的深层思考。“直教生死相许”则以强烈的语气,突出了“情”具有能让人以生死相托的力量,为下文大雁殉情的描写奠定了情感基调,也让这份情感的价值从一开始就得到升华。“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两句赋予大雁“双飞客”的美称,将其比翼双飞的状态赋予了人间夫妻相爱的理想色彩。“天南地北”从空间角度,展现了大雁相伴飞行的广阔地域;“几回寒暑”从时间维度,概括了它们共同经历的漫长岁月。寥寥数语,高度凝练地写出了大雁相依为命、相濡以沫的生活历程,为后文的殉情情节做了充分铺垫。“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三句由大雁的情感延伸到人间的痴情男女。“欢乐趣”与“离别苦”概括了情感中的两种极致体验,而“痴儿女”三字则饱含着词人对那些为情所困、执着坚守的人们的哀婉与同情,使情感的范围从自然生灵扩展到人类,丰富了词的内涵。“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四句细致揣摩了孤雁殉情前的心理活动。词人以“君应有语”假设孤雁的内心独白,“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描绘出征途的遥远与艰难,而“只影向谁去”则道尽了失去伴侣后孤雁的绝望与迷茫。这几句不仅展现了孤雁在生死抉择前的挣扎,更凸显了其最终选择殉情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理性抉择,揭示了殉情的深层原因——对爱情的忠贞不渝。“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三句通过今昔对比渲染大雁殉情的不朽意义。“横汾路”暗指汉武帝当年巡幸时的煊赫场景,“寂寞当年箫鼓”与“荒烟依旧平楚”则描绘出如今的萧条冷落,昔日的喧嚣与当下的寂寥形成鲜明对比,以历史的兴衰反衬出真情的永恒。“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两句借用《楚辞》中的典故,“招魂楚些”本是为逝者招魂的仪式,“何嗟及”则表明这种形式无法挽回逝去的生命;“山鬼暗啼风雨”以凄凉的景象烘托出悲伤的氛围,反衬出大雁殉情的真情不会因死亡而消逝,反而更显其永垂不朽。“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两句强调了大雁殉情的崇高价值。“天也妒”赋予这份情感以超凡的力量,连上天都为之嫉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则指出殉情的大雁不会像普通的莺儿、燕子那样化为尘土,其忠于爱情的精神将永远留存,为下文“来访雁丘”的行为做了铺垫。“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四句从正面赞颂殉情的大雁,寄寓了词人深切的哀思。“千秋万古”将时间跨度延伸至久远,表明这份情感将跨越时空被铭记;“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则生动地写出了大雁的殉情之举给人带来的巨大感动,使得人们会以这种热烈的方式来凭吊它,从而让全词的主题得到升华,凸显了真情的永恒价值。

4. 作品点评

这首词以物喻情,借大雁殉情故事抒发坚贞不渝的爱情理想。全篇围绕开篇发问层层铺叙,既描绘大雁生前比翼双飞的欢愉,又刻画死后肝肠寸断的凄苦;既追忆往日相依的温存,又有来世再续的期盼。词人运用大量艺术手法,以充满悲剧氛围的环境烘托,塑造出忠贞不渝、生死相许的大雁形象,谱写出缠绵悱恻的爱情绝唱。作品在沉雄气韵中灌注柔婉情肠,既有“寓缠绵之情于蒙宕”情感,又暗含“寄人生哲理于情语”的深层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元遗山极称稼轩词,及观遗山词,深于用事,精于炼句,有风流蕴藉处不减周、秦,如双莲、雁邱等作,妙在模写情态,立意高远,初无稼轩豪迈之气。岂遗山欲表而出之,故云尔?

宋张炎《词源·卷下·杂论》

# 迈陂塘(元好问)遗山二阕,绵至之思,一往而深,读之令人低回欲绝。同时诸公和章,皆不能及。前云“天也妒”,此云“天已许”,真所谓“天若有情天亦老”矣。

清许昂霄《词综偶评·元词》

# 可谓一往情深,含有无限悲感者也。

近代教育家、诗词曲作家吴梅《辽金元文学史》

# 纯是议论,词中别体。悲雁即所以悲人。通过雁之同死,为天下痴儿女一哭。“宁同万死碎绮翼,不忍云间两分张”就是本篇的主旨。可与其另一首同调之作《咏并蒂莲》对参。是对坚贞的爱情的颂歌。寓意深刻、所感甚大,不仅是工于用事和炼句而已。

近代词人夏承焘、张璋等《金元明清词选》

# 对于并蒂的荷花、殉情的孤雁,这样的郑重,写得如此缠绵,显然只有具有了深厚的思想感情的基础才能做到。而且,从《雁丘词》在多少年以后还加以改定看来,元好问这样优美的思想感情又是历久不衰,甚至是“老而弥笃”的。这两篇《摸鱼儿》从南宋以来,就赢得很高的评价。

现代原香港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兆汉《金元词史》

# 它之别具一格,在于它是议论体,是爱情词中的别体。

现代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教授许宗元《中国词史》

# 细玩其声情意态,颇与辛弃疾同调“置酒小山亭”一阕相似,实深得稼轩三昧者也。……此词既云后经改定,则非少时原作矣。前段感其真情殉节,后段吊其亡魂;直是一往情深,委婉回环,含有无限悲凉者也。此盖中年以后,迭经忧患,追怀往事,以寄身世之感。自非年甫十五六之幽并少年所能道出也。

现代淡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张子良《金元词述评》

# 开头两句横空而来,说明爱情“生死相许之坚贞可贵,隐含着对孤雁殉情之悯叹。然后叙述双雁,又联想到人间也常是如此,所以说:“欢乐趣,离别苦,是中更有痴儿女。”用笔空灵不滞。“君应有语”以下数句,是说孤雁无依,只好自尽了。过片处宕开,以怀古取远势。因为双雁是葬在汾水之上,于是联想到当年汉武帝泛舟汾河时所作的《秋风辞》。

近代近现代历史学家缪钺《冰茧庵剩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金·蔡松年《满江红 安乐岩夜酌,有怀恒阳家山》

下一篇:金·段成己《临江仙·转眼荣枯惊一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