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春五日有感而作":时值暮春三月初五,心有所感而作此歌,
# 季春:暮春。
"歌以自适也":写此歌聊以自娱。
"阶前流水玉鸣渠":台阶前的流水在沟渠中潺潺流淌,声音如玉鸣般清脆悦耳。
# 玉鸣渠:形容渠水淙淙,声如碎玉。
"爱吾庐":我爱这简陋的庐舍,
# 爱吾庐:语出陶渊明《读山海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惬幽居":它让我在幽僻的居所中感到惬意。
# 惬:适意,快意。
"屋上青山":屋顶上方是连绵青山,
# 屋上青山:化用苏轼《司马君实独乐园》:“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下。”
"山鸟喜相呼":山中鸟儿欢快地相互啼叫。
# 相呼:一作“相於”,相与,相交往。
"少日功名空自许":年少时曾空许自己能成就功名,
# 空自:徒然,白白地。,少日:年少之时。
"今老矣":如今我已老去,
"欲何如":还能怎样呢。
# 何如:如何,怎么样。
"闲来活计未全疏":闲暇时的营生我还没有完全生疏。
# 疏:生疏。,活计:生计,谋生的手段。
"月边渔":明月下悠然垂钓,
"雨边锄":细雨中辛勤锄地。
"花底风来":花丛中微风拂来,
# 花底风来:“花底”二句:化用唐薛能《老圃堂》:“昨日春风欺不在,就床吹落读残书。”
"吹乱读残书":吹乱了我尚未读完的书卷。
"谁唤九原摩诘起":谁能把九泉之下的王维唤醒,
# 摩诘:唐代诗人王维的字。,九原:本为山名,在今山西新绛北。相传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此,后世因称墓地为九原。
"添画我":让他为我添画一幅画、
# 添画我:添画我,辋川图:一作凭画作倦游图。
"辋川图":一幅在辋川的生活图景。
金代后期文学家
段成己(1199~1279?),金代文学家。字诚之,号菊轩,绛州稷山(今属山西)人。金正大进士,官宜阳主簿。入元不仕,段氏兄弟逃往龙门山中,隐居将近十年之久,其间与友人遨游山水,结社赋诗,自得其乐。段克己殁后徙居晋宁北郭。段成己是金元之际文人群体“河汾诸老”的成员之一,他与兄段克己齐名,时号“稷亭二段”。其工于作诗,词尤高妙。诗歌大多风格硬朗,意境悲凉。其现存诗词,大部分是宴集唱酬、饮酒作诗、贺喜吊丧、读书遣闷、出游散步、咏物题画。有诗作如《和答木庵英粹中》《寒食后有感而作》。后人汇集其兄弟诗词为《二妙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词,也是一首描写隐居生活的抒情诗。描绘了词人幽居的美好环境与闲适生活,如阶前流水、屋上青山、月边渔、雨边锄等场景,表达了词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以及对往昔功名追求无果的感慨。借清幽的自然景象与日常的闲适活动,写出了词人在隐居中获得的自在与对过往的思索。
2. 写作手法
对比:“少日功名空自许,今老矣,欲何如”,年少时胸怀壮志,自信能在功名事业上有所成就。如今年华老去,功名成空,只剩无奈自问“欲何如”,尽显理想破灭后的失落与迷茫。以“少日”的豪情与“今老”的颓然形成鲜明反差,突出人生境遇的变迁和壮志未酬的遗憾,为下片转向隐居生活的描写做情感铺垫。
3. 分段赏析
这首词的主旨是写隐居之乐。词的上片写居室周围的环境,下片写自己的日常生活。上片“阶前流水玉鸣渠。爱吾庐。惬幽居。屋上青山、山鸟喜相呼”,词人开篇便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台阶前流水潺潺,声音清脆如玉鸣,自己喜爱这居住的草庐,在这里幽居十分惬意。屋舍之上是青山,山中鸟儿欢快啼叫。这几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营造出宁静、清幽的氛围,表达出词人对幽居生活的喜爱。“少日功名空自许,今老矣,欲何如”,笔锋陡然一转,从对眼前美好环境的描写,转到对往昔的回忆与感慨。年少时曾空许自己能成就功名,可如今已老,却一事无成,透露出一种无奈与失落之情,也为下片描写隐居生活的闲适做了铺垫。下片“閒来活计未全疏。月边渔。雨边锄。花底风来、吹乱读残书”,词人描述了自己闲暇时的生活,没有完全生疏旧时的营生,在月夜中悠然垂钓,在细雨中辛勤锄地,在花丛下读书时,微风拂来,吹乱了书页。这几句生动展现了隐居生活的自在与惬意,体现出词人在这种生活中获得的满足。“谁唤九原摩诘起,添画我,辋川图”,词人借用王维的典故,希望能唤来九泉之下的王维,为自己的隐居生活作画。一方面表达了对王维绘画技艺的推崇,另一方面也暗示自己的隐居生活可与王维辋川隐居相媲美,进一步抒发了对当前隐居生活的自得之情。
4. 作品点评
表面看来,这首词所描绘的场景与情感极为单纯,实则每一处笔墨都暗含精妙对比。词人将年少时追逐功名的豪情,与如今沉醉归隐的闲适相对照;又把纷扰喧嚣的人世百态,和静谧祥和的自然之景相映衬。这些对比不仅凸显出今昔境遇的对立,更揭示出看似和谐的当下,实则暗藏着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即便如陶渊明那般豁达超脱之人,夜半难眠时亦会发出“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的感慨。而本词的作者在悠然自得、欣赏隐逸生活的同时,忆起年少时未能实现的志向,平静的内心也难免泛起丝丝伤感。尽管往昔无法回溯,作者只能将目光投向当下的自在生活,以此寻求内心的平衡。然而,这些鲜明的对立与矛盾,生动展现了词人复杂多面的心境,为作品注入了内在的张力。相较于情感单一的作品,此词在思想层面更为深邃,耐人寻味。
# (“月边渔”以下四句)“骚雅俊逸,令人想望风采。”
清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三
上一篇:金·蔡珪《出居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