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è
tiān
·
·
shǒu
duàn
cán
fēi
fèng
lóu

朝代:金作者:段成己浏览量:1
shǒu
duàn
cán
fēi
fèng
lóu
shī
qīng
qiū
huáng
gān
xuán
chāi
jīn
bāo
nèn
bái
jiǔ
xīn
sǔn
chóu
shēn
wài
shì
yōu
yōu
niú
shān
kōng
liú
qiě
jìn
bēi
zhōng
zhuó
néng
xiāo
wàn
chóu

译文

我惭愧自己才能有限,不足以登上五凤楼那样的高堂华厦。写诗、赏菊,却辜负了这清秋的美景。刚剥开的黄柑,金黄色的果皮很嫩,新酿的白酒,像玉液一样浓稠。身外的事情,都交给时间去慢慢消磨。登上牛山,又何必白白地流眼泪呢。不如暂且喝下杯中的酒,一杯酒能消解千古的忧愁。

逐句剖析

"手段惭非五凤楼":我惭愧自己才能有限,不足以登上五凤楼那样的高堂华厦。

"题诗把菊负清秋":写诗、赏菊,却辜负了这清秋的美景。

"黄柑旋拆金苞嫩":刚剥开的黄柑,金黄色的果皮很嫩,

"白酒新笋玉液稠":新酿的白酒,像玉液一样浓稠。

"身外事":身外的事情,

"付悠悠":都交给时间去慢慢消磨。

"牛山何必涕空流":登上牛山,又何必白白地流眼泪呢。

"不如且进杯中物":不如暂且喝下杯中的酒,

"一酌能消万古愁":一杯酒能消解千古的忧愁。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鹧鸪天·手段惭非五凤楼》是金代词人段成己创作的一首词。此词以词人自身的感慨为线索,开篇点明自身才能有限,未能在朝堂之上施展抱负,随后通过描写秋日饮酒的场景,表达出对身外之事的超脱态度,最后以饮酒消愁的方式抒发内心的豁达情怀。全词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蕴含着词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金代后期文学家

段成己(1199~1279?),金代文学家。字诚之,号菊轩,绛州稷山(今属山西)人。金正大进士,官宜阳主簿。入元不仕,段氏兄弟逃往龙门山中,隐居将近十年之久,其间与友人遨游山水,结社赋诗,自得其乐。段克己殁后徙居晋宁北郭。段成己是金元之际文人群体“河汾诸老”的成员之一,他与兄段克己齐名,时号“稷亭二段”。其工于作诗,词尤高妙。诗歌大多风格硬朗,意境悲凉。其现存诗词,大部分是宴集唱酬、饮酒作诗、贺喜吊丧、读书遣闷、出游散步、咏物题画。有诗作如《和答木庵英粹中》《寒食后有感而作》。后人汇集其兄弟诗词为《二妙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片“手段惭非五凤楼”词开篇便以自嘲的口吻点明自身境遇。五凤楼常被用来象征朝堂的辉煌与荣耀,而词人却自叹才能有限,无法在朝堂之上施展抱负。此句不仅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也流露出词人内心的无奈与自省。“题诗把菊负清秋”这句承接开篇,进一步描绘出词人在清秋时节的生活场景。他试图通过题诗、把菊来寄托自己的情感,然而却感到辜负了这美好的秋日时光。这里的“负清秋”三字,不仅写出了季节的清冷,更暗示了词人内心的落寞与惆怅。“黄柑旋拆金苞嫩,白酒新篘玉液稠”这两句通过对秋日美食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惬意的氛围。刚刚摘下的黄柑,金黄色的果皮鲜嫩多汁;新酿的白酒,如同玉液一般浓郁醇厚。词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生活中的美好细节,既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也与开篇的落寞形成对比,展现出词人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下片“身外事,付悠悠”这句以简洁的语言表达出词人对身外之事的超脱态度。“身外事”三字涵盖了世间纷扰与功名利禄,而“付悠悠”则体现了词人将这些烦恼交给时间去消磨的豁达心境。此句不仅在情感上与前文形成转折,也揭示了词人内心的自我安慰与解脱。“牛山何必涕空流”词人在此处巧妙地运用了典故。牛山泣的故事出自《晏子春秋》,齐景公登牛山,北望国都临淄,流涕曰:“使古无死者,寡人将去斯而之何!”晏子曰:“臣愚不足以对。虽然,君之言过矣。”词人借此典故,表达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认为不必为无法改变的事情徒增悲伤。这种豁达的态度与前文的落寞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深化了词的主题。“不如且进杯中物,一酌能消万古愁”词的结尾以饮酒消愁的方式收束全篇。词人认为,与其纠结于无法改变的现实,不如暂且举杯畅饮,一杯酒下去,便能消解千古的忧愁。此句不仅呼应了前文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也将词人豁达面对人生的情感推向高潮,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同时,“万古愁”三字更增添了词的厚重感,使全词的情感更加深沉而富有哲理。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金·段克己《满江红·尘满貂裘》

下一篇:金·段成己《鹧鸪天·酒偿春笑二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