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股湘江龙骨瘦":独取湘妃竹制作扇子骨架,
# 湘江龙骨:湘妃竹,这里指扇子骨架。
"巧样翻腾":扇子以灵巧的样式翻动、展开,
"叠作湘波皱":叠合时就像湘江水波一样起伏皱褶。
"金缕小钿花草斗":金缕扇面上所绣的花草争妍斗艳,
"翠条更结同心扣":扇骨聚头处如同心扣结在一起。
"金殿珠帘闲永昼":坐于金殿珠帘中,悠闲地度过漫长的白昼,
"一握清风":手握扇子轻摇,一缕清风拂过,
"暂喜怀中透":短暂的为怀中有清风透过感到喜悦。
"忽听传宣颁急奏":忽然听到有紧急文书需要批奏,
"轻轻褪入香罗袖":只得轻轻将小扇收入袖中。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物词,描绘了聚骨扇精美华贵的形象,介绍了扇面巧样翻腾、金缕小钿花草争艳、翠条结成同心扣等精致细节。表达了词人对聚骨扇的喜爱之情,以及面对突发事务时从容的心态。
2. 写作手法
借物抒情:“金殿珠帘闲永昼,一握清风,暂喜怀中透”作者身处“金殿珠帘”这一奢华显赫之地,悠闲度过漫长白昼,手持扇子,轻轻摇动,一缕清风袭来,顿时满心欢喜。这里借手中扇子摇出的清风,不仅描绘出一种悠然闲适的生活场景,更传达出作者怡然自乐的心境,物我交融,借清风这一由扇子带来的感受抒发内心的惬意。虚实相生:上阕“几股湘江龙骨瘦”等句实写扇子的样子,像湘水波纹的褶皱、花草纹饰和同心结;下阕“金殿珠帘闲永昼”实写宫廷环境,“一握清风”虚写持扇的舒适。“忽听传宣须急奏”实写紧急召见,打破了虚写的闲适,虚实结合,展现宫廷生活的忙闲变化,显露出对器物和生活的细致观察。
3. 分段赏析
上片:“几股湘江龙骨瘦,巧样翻腾,叠作湘波皱”三句是词人对聚骨扇形象的生动描绘。首句“几股湘江龙骨瘦”点明了制扇材料为湘妃竹,并以“龙骨”比喻扇骨的坚韧与精巧,一个“瘦”字则赋予了扇子轻盈灵动的美感,令人顿生爱悦。次句“巧样翻腾”以动态的笔触描绘了扇子张开叠拢时的姿态,仿佛水波起伏,生动传神。末句“叠作湘波皱”进一步以比喻手法,将扇子的形态与湘江的水波相联系,既展现了扇子的精巧,又为其增添了诗意与风韵。这三句语言凝练,意象优美,既突出了扇子的精美华贵,又为全词奠定了高雅的情调。“金缕小钿花草斗,翠条更结同心扣”两句是词人对扇面与扇骨的细致刻画。前句“金缕小钿花草斗”以“斗”字拟人化地描绘了扇面上花草争妍斗艳的情态,生动表现了扇面的精美与华贵。后句“翠条更结同心扣”则写扇骨聚头处如同心扣结在一起,既展现了扇子的精巧结构,又为其赋予了象征意义,仿佛一位装饰华美的湘妃临风而立。这两句语言细腻,意象鲜明,既突出了扇子的艺术价值,又为其增添了人文内涵。下片:“金殿珠帘闲永昼,一握清风,暂喜怀中透”三句是词人由扇及人,因物抒情的描绘。首句“金殿珠帘闲永昼”点明了词人身处的环境与心境,既展现了其显赫的身份,又表现了其闲适自得的生活态度。次句“一握清风”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扇子轻摇带来的清风,令人倍感舒适。末句“暂喜怀中透”则表达了词人因清风而心生喜悦的情感,展现了其物我两忘的闲适心境。这三句语言流畅,情感真挚,既描绘了词人的生活场景,又表达了其高雅的情致。“忽听传宣颁急奏,轻轻褪入香罗袖”两句是词人对扇子被收起这一动作的描绘。前句“忽听传宣颁急奏”点明了突如其来的紧急文书,打破了词人闲适的心境。后句“轻轻褪入香罗袖”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扇子被收起的动作,一个“轻轻”既表现了动作的轻柔,又暗示了词人闲适心境的暂时结束。这两句语言含蓄,情感复杂,既展现了扇子的精巧,又为全词增添了余韵。
4. 作品点评
这首小巧的词,堪称玲珑剔透之作。虽词体篇幅短小,但其蕴含的内容却极为丰富,细细品味,令人回味无穷。只是颇为遗憾的是,像这般展现出大手笔的词作留存于世的实在太少。除了这首词外,仅有《生查子·软金杯》一首同样收录在《归潜志》之中,实在让人不禁为之叹息。
下一篇:金·马定国《送图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