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阴别院宜清昼":槐树成荫的院落正适合白天赏景,
# 槐:一作“桐”。
"入坐春山秀":刚一坐下,春天的山色便扑面而来,满目秀丽。
# 山:一作“风”。,坐:一作“座”。
"美人图子阿谁留":不知是谁留下这幅美人画卷?
"都是宣和名笔内家收":原是宣和年间名家手迹,早被宫廷珍藏许久。
# 内家:皇家。,宣和名笔:北宋宣和年间的名画。宣和,宋徽宗年号。笔,名画家的手笔。
"莺莺燕燕分飞后":昔日相伴的姐妹们各自离散后,
"粉澹梨花瘦":她如梨花褪去艳粉,清瘦了颜容。
# 澹:一作“淡”。
"只除苏小不风流":唯有苏小小,永远是这般风流别致。
# 苏小:钱塘名妓。
"倒插一枝萱草凤钗头":把一支萱草倒插在凤钗上。
# 倒:一作“斜”。
金元之际文学家、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兴定进士,正大元年(1224年)中博学宏词,授儒林郎,任国史院编修。金亡不仕。元好问工诗文,亦擅词。诗词风格沉郁,多伤时感事之作,题材广及山水、伤乱、咏怀、寄赠等方面。词学苏、辛一派,早期风格豪放;中年后遭际沧桑,摧刚为柔,熔豪放婉约于一炉。著作有《遗山集》。又编选金一代诗歌为《中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美人图的词作。全词含蓄委婉,意境清幽,勾勒出一幅清雅中带着淡淡哀愁的庭院春景图,寄寓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美好人格的赞颂。
2. 分段赏析
开篇以“槐阴别院宜清昼”营造出清幽静谧的环境氛围,槐树绿荫笼罩的别院在清昼中更显宁静,为全词奠定了雅致的基调;继而“入坐春山秀”以春风喻人,展现出人物如春风般秀美的气质,自然引出“美人图子阿谁留”的设问,通过“都是宣和名笔,内家收”的回答,点明画作乃宣和年间名家手笔且为宫廷收藏,凸显其珍贵与艺术价值。下阕“莺莺燕燕分飞后”以莺燕分飞象征美人离散,营造出凄凉孤寂的氛围,“粉澹梨花瘦”则用梨花比喻美人消瘦憔悴之态,尽显分离后的愁苦;随后以“只除苏小不风流”的反话强调苏小的独特风流,借苏小小典故增添文化底蕴,末句“倒插一枝萱草凤钗头”通过细节描写,以斜插萱草于凤钗头的装扮,既展现苏小的精致美丽,又借萱草忘忧之意暗示其心境,生动刻画出人物的风流气质与个性。全词从环境到人物,从整体到细节,融写景、叙事、用典于一体,语言简洁而意蕴丰富,在对美人图及人物形象的描绘中,传递出对美的欣赏与对离别的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