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uāng
zhōng
qiū

朝代:金作者:元好问浏览量:2
qiǎng
fàn
shòu
jiá
qiū
hán
ér
tóng
màn
xiāng
xíng
zhī
nán
máo
shēng
xuān
shí
tān
shān
zhōng
lái
yuè
dào
xiǎo
céng
kàn

译文

勉强进食,身体日渐消瘦,寒冷的秋日仍然穿着单薄不合身的衣服。不知不觉中慢慢的回想童年,那时候怎么知道人生如此艰难。早上的露气侵入茅屋,在屋中就能听见溪水撞击石滩的喧闹声。山中夜夜都会来到的月亮,到了黎明也从没有看过一眼。

逐句剖析

"强饭日逾瘦":勉强进食,身体日渐消瘦,

# 强饭:亦作“彊饭”。努力加餐;勉强进食。

"裌衣秋已寒":寒冷的秋日仍然穿着单薄不合身的衣服。

# 裌衣:不宽阔的衣服。裌:一作狭。

"儿童漫相忆":不知不觉中慢慢的回想童年,

"行路岂知难":那时候怎么知道人生如此艰难。

"露气入茅屋":早上的露气侵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在屋中就能听见溪水撞击石滩的喧闹声。

# 溪声:溪涧的流水声。

"山中夜来月":山中夜夜都会来到的月亮,

"到晓不曾看":到了黎明也从没有看过一眼。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倪庄中秋》是一首深沉凝练的五言律诗,以初秋景致为背景,抒写了诗人饱经沧桑的人生感悟。诗中“艰难苦恨繁霜鬓”的慨叹,既是对个人际遇的真实写照,亦折射出动荡时代下文人共同的生存困境。作品以质朴无华的语言构建出“风急天高猿啸哀”的苍凉意境,在“渚清沙白鸟飞回”的自然画卷中,暗含“万里悲秋常作客”的飘零之痛。通篇不着浮艳之词,却通过“潦倒新停浊酒杯”等细节,将山居生活的孤寂与淡泊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萧瑟秋光中寄托着对往昔的眷恋与对现实的深沉感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金元之际文学家、史学家

元好问(1190~1257),金代文学家、史学家。字裕之,号遗山,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祖系出自北魏拓跋氏。兴定进士,正大元年(1224年)中博学宏词,授儒林郎,任国史院编修。金亡不仕。元好问工诗文,亦擅词。诗词风格沉郁,多伤时感事之作,题材广及山水、伤乱、咏怀、寄赠等方面。词学苏、辛一派,早期风格豪放;中年后遭际沧桑,摧刚为柔,熔豪放婉约于一炉。著作有《遗山集》。又编选金一代诗歌为《中州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典型的元人五言律诗,以中秋山居为题材,通过白描手法展现了一幅浸透孤寂与忧思的秋夜图景。

2. 分段赏析

首联以元诗特有的平朴笔触勾勒出中秋时节的萧瑟氛围,“强饭日逾瘦”的直白叙述,既写身体羸弱之态,又暗含乱世中民生多艰的社会图景。颔联“愁多夜更长”以愁绪丈量时间,将无形的心理感受具象化,平淡中见深沉。颈联“溪声喧石滩”运用反衬手法,以溪水的喧哗突显山居环境的幽寂,动静相生间营造出空灵意境。尾联“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最见匠心,中秋本应赏月却“不曾看”,通过这一反常举动,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思表现得含蓄而深刻,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金·元好问《玉楼春·惊沙猎猎风成阵》

下一篇:金·元好问《玉漏迟·咏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