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ó
rén
yàn

朝代:辽作者:辽无名氏浏览量:1
wēng
wēng
bǎi
suì
nán
miàn
běi
miàn
dùn
shuì
jīng
shén
guǎn
yǒu
shèn
xīn
qíng
guǎn
zhēn

译文

五个老翁年纪足足四百岁,南面官北面官个个打瞌睡。自己还强打着精神度时日,哪有啥心情去杀那女真人。

逐句剖析

"五个翁翁四百岁":五个老翁年纪足足四百岁,

# 四百岁:形容当朝君臣老迈无为,并非实指。

"南面北面顿瞌睡":南面官北面官个个打瞌睡。

# 南面北面:指辽官制中的南、北面官。据《辽诗》卷45《百官志一》记载:“辽国官制,分北、南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当其谊矣。”

"自己精神管不得":自己还强打着精神度时日,

"有甚心情管女真":哪有啥心情去杀那女真人。

# 管女真:为避辽兴宗耶律宗真名讳而改“女真”为“女直”。一作“管女真”,或作“杀女真”。又:一作“相厮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国人谚》是辽代末年的民间歌谣,流传甚广,以四句短章辛辣讽刺腐朽统治。辽天庆五年(1115年),女真完颜阿骨打建国,辽天祚帝亲征大败。当时辅政的耶律大悲奴、萧查剌等五位大臣,均年老昏聩,无力决断国事。百姓遂作此谣批判。“五个翁翁四百岁”以夸张点出五人年高(平均八十岁)却居高位;“南面北面顿瞌睡”直绘其朝堂昏睡、荒废政务之态;“自己精神管不得,有甚心情管女真”以反问嘲讽他们连自身都难支撑,更无力应对女真威胁。此谣语言通俗如口语,用夸张诙谐手法,将政治批判融入场景,二十八字层层递进,锋芒毕露,尽显民间歌谣的质朴力量,也折射出辽末社会危机与百姓愤懑。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1114年(天庆四年),女真起兵反辽。当时辽天祚帝正在庆州射鹿,听到消息后一点也不放在心上,结果宁江州失陷了。接着,因为宠信外戚萧奉先、萧嗣先,辽军在出河店打了败仗。第二年,天祚帝亲自率军征讨,却因为赏罚不明、军心涣散而失败。于是,他召集南府宰相吴庸、北枢密院点检中丞司事耶律大悲奴,以及马人望、柴谊、萧查剌等老臣,商议军政大事。可这些人一向不懂军事,又糊涂无能,没法做出决断,只会仗着自己年纪大装睡糊弄,百姓就编了歌谣来讽刺他们。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民间歌谣,也是讽刺的民歌。描写了辽代末年辅政大臣的昏庸,通过描绘五位年老体衰的重臣“顿瞌睡”的状态,直指他们尸位素餐、无力处理政务,更遑论应对女真的威胁,深刻揭露统治者昏聩误国的现实,表达了百姓对统治者无能误国的鄙夷与愤懑。

2. 写作手法

起兴:开篇“五个翁翁四百岁”便用数字与俗称描写主题,“翁翁”显亲切调侃,“四百岁”点出高龄,暗藏对“老臣居高位”的质疑,为批判埋下伏笔。

3. 分段赏析

“五个翁翁四百岁”“五个翁翁”直指五位辅政大臣,“翁翁”是民间对老者的俗称,直白亲切又带几分调侃;“四百岁”用夸张手法(五人平均八十岁),既点出他们年事已高,又暗含对“高龄居高位”的质疑——如此年迈,怎能担当治国重任?短短七字,以数字对比形成讽刺,为后文写其无能铺垫。“南面北面顿瞌睡”“南面北面”指大臣在朝堂上的站位(古代君臣议事,大臣分南北面站立),点明场景是庄严的朝堂;“顿瞌睡”则用生活化的口语,描绘出他们在朝堂上昏昏欲睡的丑态。庄严场合与慵懒状态形成强烈反差,直白嘲讽他们尸位素餐、荒废政务,画面感极强,讽刺辛辣。“自己精神管不得”承接上句“瞌睡”的状态,进一步写他们的无能:连自身的精神都无法维持,连清醒都做不到。“管不得”是民间口语,通俗直白,像百姓日常抱怨,既写实又带鄙夷,将对大臣个人状态的批判推向深入。“有甚心情管女真”以反问收尾,“有甚心情”呼应“管不得”,强调他们连自身都顾不上,更没心思应对女真的威胁(当时女真崛起是辽国大患)。反问语气加强了讽刺力度,把个人无能与国家危机联系起来,直白宣泄百姓对“重臣误国”的愤懑,让批判从个人丑态上升到误国层面,一针见血。

4. 作品点评

《翁翁歌》生动展现了辽代灭亡前的真实景象:礼制崩塌,纲纪败坏,一切都濒临终结。皇帝沉迷于歌舞享乐,大臣们昏庸无能,各项制度没人打理,大小官吏各自为政,国家军政大事更是无人关心。就连镇压女真叛乱这样的要紧事都没人管了,辽国确实一步步走向了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辽·萧观音《回心院·扫深殿》

下一篇:辽·萧瑟瑟《讽谏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