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īn
jiāng
shū
huái
怀

朝代:近现代作者:赵一曼浏览量:1
shì
zhì
wéi
rén
wèi
jiā
shè
jiāng
hǎi
zǒu
tiān
nán
ér
shì
quán
dōu
hǎo
yuán
fèn
wài
chà
wèi
tóu
xīn
guó
gān
jiāng
xuè
zhōng
huá
bái
shān
hēi
shuǐ
chú
kòu
xiào
kàn
jīng
hóng
huā

译文

立下为国不为家的志愿,为了国家在祖国大地上过江渡海的奔走。男人不一定都是好的,女人也未必都是差的?我不曾吝惜自己的性命,愿意将它献给新的祖国,我甘心用自己的热血浸染中华的土地,为祖国而抛头颅洒热血。我愿意在白山黑水中颠簸,只为除掉那罪恶的敌人强盗,然后笑看像红花般插满祖国大地的胜利的锦旗。

逐句剖析

"誓志为人不为家":立下为国不为家的志愿,

# 誓志:发誓立志。

"涉江渡海走天涯":为了国家在祖国大地上过江渡海的奔走。

"男儿岂是全都好":男人不一定都是好的,

"女子缘何分外差":女人也未必都是差的?

"未惜头颅新故国":我不曾吝惜自己的性命,愿意将它献给新的祖国,

"甘将热血沃中华":我甘心用自己的热血浸染中华的土地,为祖国而抛头颅洒热血。

# 沃:灌溉,浇。

"白山黑水除敌寇":我愿意在白山黑水中颠簸,只为除掉那罪恶的敌人强盗,

# 白山黑水:长白山和黑龙江的合称。亦泛指我国东北地区。

"笑看旌旗红似花":然后笑看像红花般插满祖国大地的胜利的锦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滨江抒怀》是赵一曼于1935年11月在东北抗日战场上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既是其革命生涯的凝练写照,也是巾帼英雄以生命谱写的壮丽诗篇。全诗以“述志”为骨,以“言情”为魂,将个人理想与家国情怀熔铸一体,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迸发出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抒情诗。表达了誓死报国的赤子丹心,巾帼英雄以生命践诺的忠贞气节。

2. 分段赏析

“誓志为国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开篇就以坚定的态度表明,为了国家而不是家庭,愿意四处奔波。诗句中“涉江渡海”的不断行动与“走天涯”的广阔空间相结合,让人联想到革命者在全国各地奔走的经历。在当时的环境下,个人的小家和广大的国家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革命者把个人生命完全投入到民族解放事业中的高尚精神。“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这两句反问打破了传统看法。前一句质疑认为男性都优秀的观念,后一句质问为何对女性有特别低的评价。这种对性别平等的思考,与秋瑾等人的主张相似,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中显得尤为突出,展现了女性革命者坚强与细致并存的特点。“一世忠贞兴故国,满腔热血沃中华”这副对联虽然对仗整齐,但含义深刻。“忠贞”代表着对国家的忠诚,像树木扎根一样坚守;“热血”则象征着为了国家而奉献生命。用“兴”和“沃”这两个词,把抽象的爱国情感具体化,好像农民耕种土地一样,暗示革命者用自己的血肉滋养着新中国的成长。“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直接点明了东北地区的抗日斗争。“除”字表达了清除敌人的决心。结尾处既有现实中的战斗场景,又有对未来胜利的美好想象:战场的硝烟还未散去,心中已经看到了红旗飘扬的景象。这种写法既表现出革命的现实精神,又带有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3. 作品点评

全诗以金石之音叩击时代铁幕,在性别叙事与家国情怀的共振中,塑造出身披红妆战甲,手持真理长矛的现代木兰形象。其精神气韵既承袭了楚辞身既死兮神以灵的壮,又开创了红旗漫卷西风的革命诗学,恰似北斗七星中最耀眼的开阳星,在中华民族的精神穹顶永远闪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近现代·李叔同《孤山归寓成小诗书扇贻王海帆先生》

下一篇:近现代·李叔同《题梦仙花卉横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