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èng
kāng
shī
èr
shǒu
èr

朝代:魏晋作者:郭遐叔浏览量:2
jūn
jiāo
yǒu
cháng
xiāng
cóng
tiān
yǒu
míng
yuǎn
jìn
tóng
sān
rén
guì
zài
děng
xián
zōng
zhòng
niǎo
qún
xiāng
zhuī
zhì
niǎo
shuāng
xiāng
jiāng
hǎi
cóng
róng
yuàn
bǎo
xiá
nián
yǒu
yuán
lái
dōng

译文

君子之间的交往讲究道义,不一定要经常相伴相随。天地间存在着明确的道理,无论距离远近,道理本质都是一样的。微子、箕子、比干的行事踪迹不尽相同,但可贵的是他们都有贤人的风范。众多的鸟儿成群地相互追逐,而猛禽却独自飞翔,没有同伴。何必在困境中相互用唾沫湿润对方,像江海一样自然从容就好。希望我们各自保重,安享长寿,若有缘分,将来再来到东方相聚。

逐句剖析

"君子交有义":君子之间的交往讲究道义,

"不必常相从":不一定要经常相伴相随。

"天地有明理":天地间存在着明确的道理,

"远近无异同":无论距离远近,道理本质都是一样的。

"三仁不齐迹":微子、箕子、比干的行事踪迹不尽相同,

# 三仁:代指郭遐周、郭遐叔、嵇康三人。原指殷末之微子、箕子、比千。

"贵在等贤踪":但可贵的是他们都有贤人的风范。

"众鸟群相追":众多的鸟儿成群地相互追逐,

"鸷鸟独无双":而猛禽却独自飞翔,没有同伴。

"何必相呴濡":何必在困境中相互用唾沫湿润对方,

# 呴濡:喻慰藉。

"江海自从容":像江海一样自然从容就好。

"愿各保遐年":希望我们各自保重,安享长寿,

# 遐年:高龄;长寿。

"有缘复来东":若有缘分,将来再来到东方相聚。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赠嵇康诗二首(其二)》是魏晋郭遐叔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歌开篇点明君子交往以道义为核心,不必时刻相伴;接着以天地间的恒定道理类比,说明真情谊不受距离影响;再借三位贤人的事例,强调贤德本质比行事轨迹更重要;又以众鸟与鸷鸟对比,凸显君子不盲从、重内涵的特质;随后化用典故,提出君子之交应有江海般的开阔格局;最后以祝愿彼此安康、期盼未来重逢作结,寄寓着对真挚交往的深刻理解。此诗语言质朴平易,运用类比、举例、对比等手法,将抽象的交往之道阐释得清晰透彻,含意深远,包含着丰富的处世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君子交有义,不必常相从”,开篇直接点明君子交往的核心特质。“君子”是品德高尚之人的代称,“交有义”强调交往以道义为基础,这是对君子之交本质的界定;“不必常相从”则打破了对交往形式的固有认知,表明真正的情谊不在于时刻相伴,而在于内在的道义联结。此句以简洁的语言确立了全诗的主旨,为后续的论述奠定了基调。“天地有明理,远近无异同”,从自然规律的角度进一步阐释交往的道理。“天地”象征着广阔的自然与世间秩序,“有明理”指存在着恒定不变的道理;“远近无异同”则说明无论距离远近,这些道理的本质都是一致的。这里以天地间的普遍规律作比,类比君子之交中道义不受距离影响的特质,运用类比手法让抽象的道理更易理解。“三仁不齐迹,贵在等贤踪”,引入历史人物事例强化观点。“三仁”指微子、箕子、比干三位贤德之人,“不齐迹”表明他们的行事方式与人生轨迹各不相同;“贵在等贤踪”则强调他们的可贵之处在于都拥有贤人的品格与追求。此句通过贤人们虽行为有别却本质相近的事例,呼应前文“不必常相从”的观点,以举例论证的方式说明内在品质比外在形式更重要。“众鸟群相追,鸷鸟独无双”,借助鸟类的不同行为进行对比。“众鸟群相追”描绘出普通鸟类成群追逐的景象,象征着流于表面的交往;“鸷鸟独无双”则刻画猛禽独自飞翔、不随群的状态,象征着坚守自我、注重内在的君子品格。这里运用对比手法,以鸟喻人,突出君子不盲从、重内涵的特质,使表达更生动形象。“何必相呴濡,江海自从容”,引用典故并加以引申。“相呴濡”出自“相濡以沫”的典故,原指困境中相互扶持;“江海自从容”则描绘出在广阔江海中自在畅游的状态。诗人认为君子之交不必局限于困境中的小互助,而应如江海般拥有开阔的格局与从容的气度。“愿各保遐年,有缘复来东”,以美好的祝愿作结,回归交往的情感层面。“愿各保遐年”是对彼此安康长寿的祈愿,体现了深厚的关怀;“有缘复来东”则表达了对未来重逢的期盼,这里的“来东”并非具体地点,而是对再次相聚的泛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陶潜《读山海经十三首(其一)》

下一篇:魏晋·阮修《上巳会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