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én
xián
shí
shǒu
jiǔ
cǎi
lián
tóng

朝代:魏晋作者:佚名浏览量:2
fàn
zhōu
cǎi
líng
guò
zhāi
róng
huā
kòu
mìng
tóng
shēng
cǎi
lián
dōng
tóng
西
cǎi
líng
chí
zuò
wèi
chí
jiě
chóu

译文

划着小船去采摘菱角叶,途中还顺手摘下几朵芙蓉花。我敲打着船桨招呼身边的孩童和伙伴,大家一起齐声唱起那采莲的歌曲。在东湖边,我们扶着菰草前行,到了西湖边,则忙着采摘菱角和芰。我们这么做,不只是为了唱歌取乐,更是为了排解心中的愁绪。

逐句剖析

"泛舟采菱叶":划着小船去采摘菱角叶,

# 菱叶:菱角的叶子。,泛舟:行船,坐船游玩。泛,漂流。

"过摘芙蓉花":途中还顺手摘下几朵芙蓉花。

# 芙蓉花:荷花。,过摘:路过采摘。

"扣楫命童侣":我敲打着船桨招呼身边的孩童和伙伴,

# 童侣:童仆和伴侣。船童和侣伴。童,旧时未成年的仆人。,扣楫:叩击舟楫。扣,敲击。楫,侧划的短船桨。《韵会》棹,短曰楫,长曰棹。

"齐声采莲歌":大家一起齐声唱起那采莲的歌曲。

# 采莲歌:古《采莲曲》。采莲,采摘莲子。

"东湖扶菰童":在东湖边,我们扶着菰草前行,

# 菰童:采摘茭白的船童。菰,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浅水里,嫩茎称“茭白”、“蒋”,可做蔬菜。果实称“菰米”,“雕胡米”,可煮食。,扶:手扶着。

"西湖采菱芰":到了西湖边,则忙着采摘菱角和芰。

# 菱芰:菱角。芰,古书上指菱。

"不持歌作乐":我们这么做,不只是为了唱歌取乐,

# 作乐:行乐,取乐。寻求欢乐。,歌:唱歌。,不持:不手持(菱角)。

"为持解愁思":更是为了排解心中的愁绪。

# 愁思:忧愁的思绪。忧虑。愁苦的思念。,解:解脱。开解。,为持:为了手持(菱角)。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神弦歌十一首(其九)采莲童曲》是魏晋时期的一首乐府民歌,作者不详。诗中描绘了江南水乡孩童采莲的生动场景:小舟轻泛于荷塘,孩子们一边采摘菱叶荷花,一边敲桨唱歌。欢快的采莲歌声中,既有孩童嬉戏的纯真趣味,又隐约透露出农家生活的艰辛。全诗语言质朴自然,通过简单的劳动场景,展现了水乡生活的真实画面。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儿童劳作的民歌。诗中描绘了一群孩童划着小船在荷塘中穿梭,边采莲边嬉戏唱歌的场景,通过轻快的动作和欢闹的歌声,展现了农家孩子天真烂漫的生活情趣,流露出朴素自然的田园之乐。

2. 分段赏析

“泛舟采菱叶,过摘芙蓉花”:起笔就勾勒出一幅动态的采莲图。一个“泛”字写出小舟轻摇的悠闲,“采”与“摘”两个动词连用,既表现了孩子们动作的熟练,又透露出几分顽皮——采菱时还不忘顺手摘几朵荷花玩耍。短短两句,水乡孩童的活泼形象已跃然纸上。“扣楫命童侣,齐声采莲歌”:这里突然响起清脆的敲桨声。“扣楫”这个动作特别传神,仿佛能听见木桨敲击船舷的哒哒声,既是在招呼同伴,又像是在打拍子。随后童声齐唱的采莲歌在水面荡漾开来,整个画面顿时热闹起来,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欢声笑语的荷塘。“东湖扶菰童,西湖采菱芰”:镜头拉远,展现出更广阔的劳动场景。东边有孩子扶着菰草小心前行,西边有孩子弯腰采摘菱角,“扶”与“采”两个动作形成有趣的对照。这两句就像用文字绘就的画卷,将江南水乡特有的劳作场景完整呈现。“不持歌作乐,为持解愁思”:结尾处笔调忽然变得深沉。原来欢快的歌声不只是为了取乐,更是孩子们排解愁绪的方式。这种“以乐写哀”的手法,让全诗在明快的基调下暗藏着一丝生活的苦涩,更显余韵悠长。孩童的天真与生活的艰辛,在这两句中形成了微妙的反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张翰《金郊驿》

下一篇:魏晋·佚名《京师为张盘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