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í
·
·
chūn
fēng
dòng
chūn
xīn

朝代:魏晋作者:佚名浏览量:2
chūn
fēng
dòng
chūn
xīn
liú
zhǔ
shān
lín
shān
lín
duō
cǎi
yáng
niǎo
qīng
yīn

译文

春风和煦,百花盛开,令人胸中涌起浓浓的春意,流转的目光,凝望着远处色彩绚烂的山林,久久不忍离去。在那色彩绚烂的山林深处,从南方飞回的小鸟,在明媚的阳光下欢快地鸣啭啼叫,清脆,明快,悦耳,悠扬。

逐句剖析

"春风动春心":春风和煦,百花盛开,令人胸中涌起浓浓的春意,

# 春心:春景所引发的意兴或情怀。男女之间相思爱慕的情怀。

"流目瞩山林":流转的目光,凝望着远处色彩绚烂的山林,久久不忍离去。

# 瞩:注视。远望。,流目:转动目光。流览。放眼随意观看。

"山林多奇采":在那色彩绚烂的山林深处,

# 奇采:奇特的采摘。奇彩,奇特的光彩。

"阳鸟吐清音":从南方飞回的小鸟,在明媚的阳光下欢快地鸣啭啼叫,清脆,明快,悦耳,悠扬。

# 清音:清亮的声音。清商乐的声音。,阳鸟:鸿雁之类候鸟。指鹤。应是凤凰火鸟。阳光下的鸟。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子夜四时歌·春风动春心》是魏晋时期的无名氏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属于南朝乐府民歌,大部分收入宋代郭茂倩编《乐府诗集》中。此诗主题是展现春天的生机与美好,表达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通过描写春风、山林、阳鸟等春日景象,营造出充满活力的氛围。采用触景生情、借景抒情的方式,寓情于景;语言清新自然,朴素简练。前两句从诗人感官入手,描绘春风撩动春心,目光被山林吸引;后两句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展现山林的奇异光彩和阳鸟的清脆啼鸣。这首诗以简洁清新的语言、细腻的笔触描绘春天景象,虽无华丽词句、严谨格律和高超艺术手法,却凭借独特韵味和自然平淡的风格流传至今。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此诗源自《南北朝乐府民歌》,作为周民歌、汉乐府民歌之后集中涌现的民间创作,在中国诗歌发展历程里,又添新篇。它既反映新的社会现实,也在艺术形式与风格上实现创新突破。现今,其作品多被收入《乐府诗集》。这部诗集汇聚汉朝、魏晋、南北朝民歌之精华,内容涵盖面极广,全方位映照社会生活。它以辑录汉魏至唐、五代乐府歌辞为主,兼及先秦到唐末歌谣,总计五千余首。全书搜罗丰富,各类民歌设有总序,每支曲子也配有题解,是乐府诗歌文献整理与传承的典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写景抒情诗。描绘了春风拂动、山林多彩、阳鸟啼鸣的春日景象,体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这是一首写春日景色题材的五言古诗,借春风、山林、阳鸟等景象写出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2. 写作手法

触景生情:诗人看到春风、山林、阳鸟等春日景象,心中产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将情感融入到景物描写之中,如“春风动春心”,春风触动了诗人的春心,引发其对春天的欣赏和热爱。感官描写:从视觉“流目瞩山林。山林多奇采”和听觉“阳鸟吐清音”等感官角度入手,全方位展现春天的美好,使读者更能身临其境感受春天的生机。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春风动春心,流目瞩山林”,诗人巧妙地从感官体验切入,以春风为引,将心中洋溢的愉悦与陶醉之情缓缓渲染开来。在万象更新的春日山林间漫步,那和煦温暖的春风轻轻拂过,撩动了诗人的心弦,使其情思涌动。不知不觉中,诗人的目光被山林中五彩斑斓的景致所吸引,一种对春天难以抑制的喜爱与欣赏之情油然而生。“山林多奇采,阳鸟吐清音”这两句,自然承接上文。先是从视觉维度,展现诗人“流目瞩山林”时所见的奇妙光彩,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山花绚烂、芬芳弥漫的空灵山谷。随后,又从听觉角度着墨,勾勒出一幅“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美妙图景。诗人在此收笔,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遐想与向往空间。

4. 作品点评

初读这首小诗,或许会觉得它平淡无奇。然而,当反复品味,便能发觉其中蕴含着独特的意趣。它能够历经岁月流传至今,并非凭借华丽的词句、严整的格律,亦非依靠高超的艺术手法,而是源于其独树一帜的韵味,以及那看似寻常却实则不凡的平淡。全诗读起来顺畅自然,如行云流水,兼具朴素、自然、浑厚、清新之态,在平实之中又透露出幽远的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张华《情诗五首 其四》

下一篇:魏晋·曹植《薤露篇(天地无穷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