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冰玉凝":鲜亮的冰块如美玉凝结,
"遇阳则消":一遇太阳就消融。
"素雪珠丽":洁白的雪花如珠玉般明丽,
"洁不崇朝":洁白之态却难以维持一个早晨。
"膏以朗煎":膏油煎熬因照明,
"兰由芳凋":兰草采摘因芳香。
"哲人悟之":哲人由此领悟之,
"和任不摽":以和谐顺应的态度处世,不刻意标榜自己。
"外不寄傲":他们外在不显露傲慢之态,
"内润琼瑶":内修清心似琼瑶。
"如彼潜鸿":他们如潜藏的鸿雁,
"拂羽雪霄":振翅高飞在云霄。
"内润伊何":内心温润究竟是什么呢,
"亹亹仁通":孜孜不倦达仁德。
"拂羽伊何":振翅高飞为哪般,
"高栖梧桐":远离尘世栖梧桐。
"颉颃应木":如鸟翻飞应和林木,
"婉转蛇龙":能屈能伸似蛇龙。
"我虽异迹":我的经历虽不同,
"及尔齐踪":志向却与你相齐同。
"思乐神崖":向往那灵秀山崖之乐,
"悟言机峰":于机锋妙语间悟道。
"绣云绮构":云雾缭绕似仙境,
"丹霞增辉":彩霞万丈增光辉。
"蒙泛仰映":濛汜之水映光辉,
"扶桑散蕤":扶桑花叶茂盛开。
"吾贤领隽":先生贤良领隽秀,
"迈俗凤飞":超越世俗似凤飞。
"含章秀起":内藏美德常焕发,
"坦步远遗":从容行走远离尘俗。
"余与仁友":我与先生同品行,
"不涂不笱":不循俗套不设机心。
"默匪岩穴":沉默非困守山野,
"语无滞事":言说亦能通达事理。
"栎不辞社":我自比无用之栎树,
"周不骇吏":以周任自况,坚守本真,不惧官吏。
"纷动嚣翳":面对世间的纷扰喧嚣,
"领之在识":以智慧洞察本质。
"会感者圆":君臣交会须圆融,
"妙得者意":感悟自然也得意。
"我鉴其同":我以本心洞察到共通的本质,
"物睹其异":而万物则各呈其殊相。
"往化转落":生死轮回长转动,
"运萃勾芒":春神降临生机盎然。
"仁风虚降":仁德之风无形而至,
"与时抑扬":随物赋形与时抑扬。
"兰栖湛露":兰花栖息于露珠中,
"竹带素霜":竹子披霜显清贞。
"蕊点朱的":花蕊如红点娇艳,
"薰流清芳":薰草散发着清香。
"触地舞雩":人生何处不舞雩,
"遇流濠梁":机辩之所是濠梁。
"投纶同咏":一起钓鱼把歌唱,
"褰褐俱翔":卷起衣裳同飞翔。
"朝乐朗日":清晨,我们沐浴着阳光,
"啸歌丘林":在丘林间啸歌抒怀。
"夕玩望舒":晚上观赏那明月,
"入室鸣琴":转身进屋抚幽琴。
"五弦清激":古琴奏出清亮的激越之音,
"南风披襟":南风轻轻拂动衣襟。
"醇醪淬虑":好酒过滤我思虑,
"微言洗心":哲言洗涤我心灵。
"幽畅得谁":是谁让我如此畅,
"在我赏音":唯有眼前这位赏音的知己啊。
1. 分段赏析
第一章以“鲜冰”“素雪”起兴,冰玉般晶莹的事物遇阳即消,素雪虽如珠丽却难持久,“膏以朗煎,兰由芳凋”则以膏油因明亮被煎、兰草因芳香凋零,比喻美好事物易因自身特质受损。由此引出“哲人”的处世之道,即顺应自然、不标新立异,外表不孤傲,内心如琼瑶般温润,最后以“潜鸿”拂羽雪霄,形象地写出超脱世俗的境界。第二章进一步阐释“内润”与“拂羽”,“亹亹仁通”表明内心仁德通达,“高栖梧桐”则以凤凰栖梧桐的典故,喻指高洁的栖居与追求。“颉颃应木,婉转蛇龙”描绘出与外物相应和、灵活处世的状态,虽与友人经历不同,但志向相同,渴望在神崖间感悟天机。第三章用“绣云”“丹霞”“濛泛”“扶桑”等绚烂意象,营造出华丽而富有生机的景象,以“吾贤领隽,迈俗凤飞”赞美友人出众,如凤凰高飞超越世俗,“含章秀起,坦步远遗”则写其内含美质、坦然前行。第四章写自己与仁友的处世态度,“不涂不笱”即不循规蹈矩,“默匪岩穴,语无滞事”表明不隐居避世,言语行事顺畅。以“栎不辞社,周不骇吏”说明顺应自然、不畏惧世事,面对纷扰喧嚣,以见识统领,强调领会感悟的圆满与妙得真意,以及自己与他人看待事物同中有异。第五章写时光流转,春神降临,仁风随季节起伏,“兰栖湛露,竹带素霜”等句描绘出自然景物的美好,“触地舞雩,遇流濠梁”借用典故,展现随性自在的生活态度,与友人一同投纶咏唱、褰褐飞翔,充满闲情逸致。最后一章写朝夕之乐,早晨赏朗日、啸歌丘林,傍晚玩月、入室鸣琴,五弦琴音清激,南风披襟,醇酒净化思绪,微言洗涤心灵,而这幽畅之情,唯有知音能懂,表达了对友人作为赏音者的珍视。全诗语言典雅,善用比兴、典故,将哲理与情感融入自然意象与生活场景中,体现了东晋时期的文化思想与文人情怀。
上一篇:魏晋·佚名《孟珠 其六》
下一篇:魏晋·佚名《南阳为杜师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