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中是阿谁":屋里的人是谁呀,
# 室中是阿谁:“室中”二句:集贾充句。
"叹息声正悲":发出如此悲伤的叹息声。
"叹息亦何为":叹息又是为了什么呢,
# 叹息亦何为:“叹息”二句:集李婉句。
"但恐大义亏":只是担心我们之间的夫妻大义有所亏损。
"大义同胶漆":夫妻大义如同胶漆一般坚固,
# 大义同胶漆:“大义”二句:集贾充句。
"匪石心不移":我的心就像那不会转移的石头。
"人谁不虑终":人谁不会考虑到最终的结果呢,
# 人谁不虑终:“人谁”二句:集李婉句。
"日月有合离":就像日月也有聚合和分离的时候。
"我心子所达":我的心思你能明白,
# 我心子所达:“我心”二句:集贾充句。
"子心我所知":你的心思我也知晓。
# 所:一作亦。
"若能不食言":如果能够不违背誓言,
# 若能不食言:“若能”二句:集李婉句。
"与君同所宜":那就是我们共同适宜的事情了。
"《晋书》曰":《晋书》记载:
"充初娶李丰女":贾充起初娶了李丰的女儿为妻。
"淑美有才行":李丰的女儿贤淑美丽,有才能和品行。
"丰被诛":李丰被诛杀后。
"李氏坐流徙":李氏受到牵连获罪被流放迁徙。
"复娶郭配女":贾充又娶了郭配的女儿为妻。
"即广城君":郭配的女儿就是广城君。
"后李以赦得还":后来李氏因为朝廷大赦得以回来。
"帝特诏充置左右夫人":皇帝特意下诏书让贾充设置左右两位夫人。
"郭怒不许":郭氏发怒不答应。
"充乃为李筑室于永年里":贾充于是为李氏在永年里建造了房子。
"而不往来":但是和李氏之间不相互往来。
"李名婉":李氏名叫婉。
"字淑文":字淑文。
"郭名槐":郭氏名叫槐。
"一云名玉璜":有一种说法是名叫玉璜。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夫妻分别之情的联句诗。描绘了夫妻间的对话与内心活动,表达了妻子对分离后丈夫变心的担忧,以及丈夫给予的深情宽慰与坚定承诺。
2. 写作手法
用典:“大义同胶漆,匪石心不移”一句,巧用《诗经·邶风·柏舟》“我心匪石,不可转也”的典故。该典故原意为我的心不是石头,不能任人随便转移,表达女子坚守心意、矢志不渝。贾充在诗中引用此典,以“匪石心不移”自比,向妻子李氏表明自己对夫妻大义的坚守,如同磐石般不可动摇,借此打消李氏对其感情忠贞度的疑虑,深情表达自己愿与妻子长相厮守、不离不弃的坚定决心。比喻:李氏以“日月有合离”比喻人事难测,生动形象地表达出对未来夫妻关系变化的担忧。
3. 分段赏析
“室中是阿谁,叹息声正悲”,贾充以疑问起笔,看似明知故问,实则将夫妻间突如其来的变故展露无遗。屋内那熟悉的叹息声,打破了往日的平静与温馨。一个“悲”字,瞬间渲染出悲伤氛围,侧面反映出贾充对妻子日常情绪的关注,以及二人此前生活的和谐安宁。“叹息亦何为,但恐大义亏”,李夫人道出叹息缘由,直白地表达出对夫妻间大义可能受损的担忧。在她心中,夫妻之情与伦理大义紧密相连,此次被迫分离,让她忧心在漫长岁月里,这份情义是否还能坚守如初,充满了对未知的不安与恐惧。“大义同胶漆,匪石心不移”,贾充巧妙运用比喻,将夫妻大义比作坚韧的胶漆,以“匪石心不移”的誓言,援引《诗经》典故,坚定地向妻子表明心迹。在这离别的时刻,他用如此深情且庄重的话语,试图安抚妻子的不安,展现出对爱情的忠贞与坚定。“人谁不虑终,日月有合离”,李夫人以理性的思考回应丈夫的承诺,她以人皆会思考未来结局为引,借日月的聚合与分离作比,委婉地说出对未来的忧虑。即便相信丈夫此刻的真心,但世事无常,她仍害怕时间与距离会改变一切,体现出女性在感情中的细腻与敏感。“我心子所达,子心我所知”,贾充再次强调夫妻间的心意相通,这不仅是对李夫人忧虑的回应,更是对二人深厚感情的笃定。在这简短的话语中,传递出一种无需多言的默契,暗示着他们过往生活中相互理解、彼此信任的点点滴滴。“若能不食言,与君同所宜”,李夫人在得到丈夫多次坚定的承诺后,说出内心的期望。她渴望夫妻二人都能信守誓言,如此方能成就美满姻缘,实现“宜室宜家”的愿景。这一句既是对未来的期许,也是对当前承诺的一种确认,饱含着对幸福婚姻的向往。
4. 作品点评
这首联句诗以真挚动人的夫妻对话形式,展现了政治动荡中被迫分离的深情与无奈。采用联句体对话形式,语言质朴自然,情感表达直白深切。作为贾充仅存诗作,对研究其情感与时代背景颇有价值,体现夫妻间互诉衷肠的独特文学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