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èng
huì
yuǎn

朝代:魏晋作者:鸠摩罗什浏览量:2
shě
rǎn
xīn
shàn
shè
fǒu
ruò
chí
sàn
shēn
shí
xiàng
fǒu
jìng
kōng
xiāng
zhōng
xīn
suǒ
ruò
yuè
shén
zhì
huì
shì
xìng
zhào
kuáng
děng
shí
fēi
tíng
xīn
chù
rén
zhě
suǒ
xìng
yuàn
shì
yào

译文

既然已经舍弃了世俗贪染之乐,内心能否善加护持。如果能够做到心不驰散放逸,可否深入究竟事物的真实相状。在究竟彻底的空相境界里,内心不应该有所贪著爱乐。如果以神奇的智慧为愉悦,要知道法性本是无所照见。一切虚幻不实的事物,都不是可以让心停留安住的地方。您所证得的佛法妙义,希望能够有幸向我开示其中的关键要义。

逐句剖析

"既已舍染乐":既然已经舍弃了世俗贪染之乐,

"心得善摄不":内心能否善加护持。

"若得不驰散":如果能够做到心不驰散放逸,

"深入实相不":可否深入究竟事物的真实相状。

"毕竟空相中":在究竟彻底的空相境界里,

"其心无所乐":内心不应该有所贪著爱乐。

"若悦神智慧":如果以神奇的智慧为愉悦,

"是法性无照":要知道法性本是无所照见。

"虚诳等无实":一切虚幻不实的事物,

"亦非停心处":都不是可以让心停留安住的地方。

"仁者所得法":您所证得的佛法妙义,

"幸愿示其要":希望能够有幸向我开示其中的关键要义。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赠慧远偈》是魏晋时期鸠摩罗什创作的作品。这首偈诗以佛教修行与教义为主题,围绕着对修行者是否能舍离世俗染乐、摄心体悟实相展开探讨。开篇询问是否能舍染乐、善摄心、不驰散并深入实相,接着阐述在空相中心应无所乐,真正的智慧对法性无所照,强调世间虚诳非安心处,最后期望慧远能展示所悟佛法要旨。这首偈诗是鸠摩罗什与慧远之间关于佛法的探讨之作,体现了魏晋时期佛教思想交流的特点,其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将佛教修行的关键要点与智慧传递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既已舍染乐,心得善摄不。若得不驰散,深入实相不。”这几句以提问的方式,探讨了修行者在舍弃世俗的染乐后,能否善于摄心,不让心驰散,进而深入体悟实相。通过连续的疑问,引发思考,强调了修行中摄心专注对于领悟佛法实相的重要性。“毕竟空相中,其心无所乐。若悦神智慧,是法性无照。”这部分进一步阐述在毕竟空的实相中,内心不应有世俗的喜乐执着,因为真正的神智慧是法性本空,不依赖外在的照见。此句通过对空相和神智慧的描述,传达出一种超越世俗喜乐、追求内在智慧的修行理念。“虚诳等无实,亦非停心处。仁者所得法,幸愿示其要。”最后几句指出世间的虚诳不实,不是心灵的栖息之所,希望慧远能将所悟得的佛法要旨展示出来。既表达了对世间虚幻的否定,又体现出对慧远修行境界的推崇以及对佛法真谛的渴望求知。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曹丕《善哉行·有美一人》

下一篇:魏晋·曹植《杂诗(飞观百余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