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读《山海经》 其六

朝代:魏晋作者:陶渊明浏览量:2
xiāo
yáo
gāo
shàng
yǎo
rán
wàng
hóng
bǎi
wàn
xún
sēn
sàn
yáng
líng
rén
shì
dān
chí
cháo
cháo
wèi
shén
jǐng
dēng
tiān
yōu
jiàn
zhú

作者介绍

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隐逸诗人之宗。

陶渊明(365或372或376—427),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文学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其作品多描写田园生活,风格质朴自然,富有哲理。主要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作品收录于《陶渊明集》。他一生厌倦仕途,归隐田园,通过诗歌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对后世诗歌发展影响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其六(1)逍遥芜皋上,音然望扶木(2)。洪柯百万寻,森散覆肠谷(3)。灵人侍丹池,朝朝为日浴(4)。神景一登天,何幽不见烛(5)![注释](1)这首诗吟咏日出之处和太阳的光辉,寄托向往光明之意。(2)芜皋:即无皋。《山海经?东山经》:“无皋之山,南望幼海,东望榑(fú扶)木。”沓然:遥远的样子。扶木:即搏木,亦作扶桑或搏桑。《山海经?大荒东经》:“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郭璞注:“扶桑,木也。” 《淮南子?览冥训》:“朝发榑桑。” (3)洪柯:大树枝。寻: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森散:枝叶舒展四布的样子。肠(yáng阳)谷:同“汤(yáng)谷”,日所从出处。见注(2)。(楚辞?天问》:“出自汤谷,次于蒙汜,自明及晦,所行几里?”《淮南?天文训》:“日出于肠谷,浴于咸池,拂于扶桑,是谓晨明。”《说文》:“旸,日出也。”(4)灵人:指羲(xī希)和,神话传说中太阳的母亲。《山海经?大荒南经调“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 .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丹池:即甘渊或咸他,太阳沐浴处。《山海经?大荒南经》:“有女子名曰羲和,方(为)日浴于甘渊。”《淮南子?天文训》:“日出于肠谷,浴于咸他。”(5)神景:指太阳。景:日光。何幽不见烛:什么阴暗的地方不被照亮。幽:阴暗。烛:照亮。[译文]逍遥无皋之山上,远远望见木扶桑。巨大树枝百万丈,纷披正把肠谷挡。羲和服侍丹池旁,天天为日沐浴忙。一旦太阳升上天,何方阴暗不照亮!-----------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陆机《拟青青河畔草诗》

下一篇:魏晋·陶渊明《饮酒(十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