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饮酒 十八

朝代:魏晋作者:陶渊明浏览量:2
zi
yún
xìng
shì
jiǔ
jiā
pín
yóu
de
shí
lài
hǎo
shì
rén
zài
láo
suǒ
huò
shāng
lái
wèi
zhī
jǐn
shì
sāi
yǒu
shí
kěn
yán
zài
guó
rén
zhě
yòng
xīn
cháng
shī
xiǎn

作者介绍

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隐逸诗人之宗。

陶渊明(365或372或376—427),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文学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其作品多描写田园生活,风格质朴自然,富有哲理。主要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作品收录于《陶渊明集》。他一生厌倦仕途,归隐田园,通过诗歌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对后世诗歌发展影响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其十八(1)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2)。时赖好事人,载醪法所惑(3)。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4)。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5)?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6)![注释](1)这首诗分别以扬雄和柳下惠自况,一方面说明家贫无酒,幸赖友人馈赠;另一方面表示闭口不谈国事,以远祸全身。其中暗寓对国事前途的深忧。(2)子云:扬雄,字子云,西汉学者。嗜(shì试):喜欢,爱好。(3)时:常常。赖:依赖,依靠。好(hào 浩)事人:本指喜欢多事的人,这里指勤学好问之人。载醪(láo 牢):带着酒。 祛(qǖ区)所惑:解除疑惑问题。《汉书?扬雄传》说扬雄“家素贫,耆(嗜)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4)是谘(zī资):凡是所询问的。无不塞:无不得到满意的答复。塞:充实,充满。(5)伐国:《汉书?董仲舒传》:“闻昔者鲁公问柳下惠:‘吾欲伐齐,如何?’柳下惠曰:‘不可。’归而有忧色,曰:’吾闻伐国不问仁人,此言何为至于我哉!’”渊明用此典故代指国家的政治之事。(6)用其心:谓谨慎小心,仔细考虑。失:过失,失误。显默:显达与寂寞,指出仕与归隐。【译文】扬雄生性好饮酒,无奈家贫无处得。幸赖一些勤学者,时常携酒来求学。酒杯斟酒即饮尽,有问必答解疑惑。有时沉默不肯言,岂非国事不敢说?仁者行身细思量,进退出处何尝错!-----------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曹丕《诗》

下一篇:魏晋·陆机《猛虎行(渴不饮盗泉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