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ǎi
shī

朝代:魏晋作者:应璩浏览量:2
yǒu
háng
dào
rén
shàng
jiàn
sān
sǒu
nián
bǎi
suì
xiāng
chú
yǒu
zhù
chē
wèn
sān
sǒu
shòu
寿
shàng
sǒu
qián
zhì
shì
nèi
mào
chǒu
zhōng
sǒu
qián
zhì
liàng
jié
suǒ
shòu
xià
sǒu
qián
zhì
shǒu
yào
zāi
sān
sǒu
yán
suǒ
néng
cháng
jiǔ

译文

从前有个人在路上奔走,田野上见到了三位老叟。看上去都已经年过百龄,还在一块儿为庄稼锄莠。停下车一一向长者问候,请教怎么样才能够长寿。其中的一位笑眯眯作答,那是因为俺婆娘长得丑。旁边的一位拍肚子接口,吃喝要节制别让它难受。余下的一位上前来说道,睡觉不可以用被子蒙头。多么宝贵的生活经验啊,是这些使他们神清骨秀。

逐句剖析

"古有行道人":从前有个人在路上奔走,

"陌上见三叟":田野上见到了三位老叟。

# 叟:老人。,陌:阡陌,古时,路南北为阡,东西为陌。这里指田间。

"年各百余岁":看上去都已经年过百龄,

"相与锄禾莠":还在一块儿为庄稼锄莠。

"住车问三叟":停下车一一向长者问候,

"何以得此寿":请教怎么样才能够长寿。

"上叟前致辞":其中的一位笑眯眯作答,

"室内妪貌丑":那是因为俺婆娘长得丑。

# 妪:老母。

"中叟前置辞":旁边的一位拍肚子接口,

"量腹节所受":吃喝要节制别让它难受。

"下叟前致辞":余下的一位上前来说道,

"夜卧不覆首":睡觉不可以用被子蒙头。

# 覆首:指蒙着头睡觉。

"要哉三叟言":多么宝贵的生活经验啊,

"所以能长久":是这些使他们神清骨秀。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百一诗(其七)》是三国诗人应璩所作的一首诗,诗中通过一位行道者与三位田间老者的问答,由三位老者分别道出节情欲、节饮食、慎起居这三条重要的长寿经验。此外,作者在记述中提到三位百岁老人仍在田间“相与锄禾秀”,这也总结出坚持适量劳动与运动、保持心情轻松舒畅等养生之道。从古人的养生保健理念中,可提炼出三点哲理思想:健康的心理、健康的饮食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这正是我们保健养生的宗旨。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古体诗,也是一首养生题材诗。介绍了行道人与三位田间老者的问答场景,借三位老者之口体现了节情欲、节饮食、慎起居的长寿经验,通过三位百岁老人仍在田间“相与锄禾秀”的记述,体现了坚持适量劳动、运动及保持心情轻松舒畅等养生经验,最终表达了健康的心理、健康的饮食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保健养生宗旨的哲理思想。

2. 分段赏析

诗中“昔有行道人,陌上见三叟”以简洁的叙事开篇,用白描手法勾勒出行路人与三位老者相遇的场景。“行道人”的好奇问询与“三叟”的从容应答,形成生动的对话张力,让读者自然代入情境,仿佛亲眼见证这场关于长寿的探讨,人物形象鲜活可感。“年各百余岁,相与锄禾莠”两句,以写实的笔法刻画三位老者的形象。“百余岁”直接点出其高寿,打破了“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常规认知,而“相与锄禾莠”则描绘出他们虽年事已高,仍在田间劳作的场景。“锄禾莠”这一劳动细节,既展现了老者们勤劳的生活状态,又暗示了劳作与长寿的关联,朴素的叙述中透着生命力,让高寿者的形象更显真实可感。“住车问三叟,何以得此寿”承接上文,自然引出核心情节。“住车”的动作描写,凸显出行道人对老者高寿的好奇与探寻的急切,“何以得此寿”的问句则直接点题,将诗歌从场景描绘转入对话探讨。这两句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呼应了前文对老者的刻画,又为后文三位老者阐述长寿之道埋下伏笔,让诗歌的叙事节奏张弛有度,引导读者深入思考长寿的奥秘。上叟答“室中妪貌丑”,看似直白的表述实则蕴含深意。“丑”字并非单纯形容外貌,而是暗含对“重德轻容”婚恋观的肯定。以“妪貌丑”反衬夫妻“相敬如宾”的和睦,用汉代粱鸿孟光的典故作隐性对照,既体现了节欲守气的养生思想,又传递出家庭和谐的生活智慧,语言质朴却意味深长。中叟“量腹节所受”一句,聚焦饮食养生。“量腹”“节受”精准点出节制饮食的核心,看似平淡的生活经验,实则是对“食不厌精”奢侈风气的反驳。用生活化的语言揭示“饮食有度”的道理,直白易懂却极具说服力,展现出平民生活哲学的实用性。下叟“夜卧不覆首”从起居习惯切入,紧扣传统医学“气息畅通”的理念。“不覆首”三字简洁明了,点出睡卧姿势的关键,既与“蒙头而卧”的不良习惯形成对比,又呼应了“顺气导和”的养生原则,语言通俗却暗合医理,将生活细节与健康之道巧妙结合。诗的结尾“要哉三叟言,所以得长久”以感叹作结,既是对三位老者话语的总结,也是作者情感的直接抒发。“要哉”二字加重语气,强调了“节欲有度、顺气导和”的重要性,使全诗主旨得以凸显,结构上收束全篇,让养生之道的传递更具感染力。

3. 作品点评

这是一首颇具特色的寓言体通俗诗,全篇以简洁凝练的笔墨,清晰传递出节欲顺气、勤劳长寿的养生之道,真正做到了要言不烦。其形式活泼别致,采用问答体展开叙事,行道人发问与三叟作答的互动模式,让诗歌读来生动有趣;语言更是通俗直白,平白如话,毫无晦涩之感。这种质朴的表达风格与其所承载的平民化人生主题形成完美呼应,表里相融、相得益彰,极易引发普通百姓的共鸣。从文学形式的传承脉络来看,这首《百一诗》意义深远,它实则开创了唐代王梵志、寒山等人创作世训格言诗的先河,由此可见,那些为广大平民百姓所喜闻乐见、用以劝世警俗的通俗诗作,其历史渊源是十分悠久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张载《剑阁铭》

下一篇:魏晋·卢谌《赠刘琨诗二十首 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