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ǎn
shé

朝代:魏晋作者:干宝浏览量:2
dōng
yuè
mǐn
zhōng
yǒu
yōng
lǐng
gāo
shù
shí
西
běi
zhōng
yǒu
shé
cháng
zhàng
shí
wéi
cháng
dōng
wèi
shǔ
chéng
zhǎng
duō
yǒu
zhě
niú
yáng
huò
huò
rén
mèng
huò
xià
zhù
dàn
tóng
nián
shí
èr
sān
zhě
wèi
lìng
zhǎng
bìng
gòng
huàn
zhī
rán
gòng
qǐng
qiú
rén
jiā
shēng
jiān
yǒu
zuì
jiā
yǎng
zhī
zhì
yuè
cháo
sòng
shé
xué
kǒu
shé
chū
tūn
niè
zhī
lèi
nián
yòng
jiǔ
ěr
shí
suǒ
wèi
jiāng
xiàn
dàn
jiā
yǒu
liù
nán
xiǎo
míng
yìng
xíng
tīng
yuē
:“
:“
xiàng
wéi
shēng
liù
yǒu
nán
suī
yǒu
yíng
zhī
gōng
néng
gòng
yǎng
fèi
shí
shēng
suǒ
zǎo
mài
zhī
shēn
shǎo
qián
gōng
shàn
!”
!”
lián
zhōng
tīng
qián
xíng
jìn
zhǐ
nǎi
gào
qǐng
hǎo
jiàn
shé
quǎn
zhì
yuè
cháo
biàn
便
miào
zhōng
zuò
huái
怀
jiàn
jiāng
quǎn
xiān
jiāng
shù
shí
yòng
chǎo
guàn
zhī
zhì
xué
kǒu
shé
biàn
便
chū
tóu
qūn
èr
chǐ
jìng
wén
xiāng
xiān
dàn
shí
zhī
biàn
便
fàng
quǎn
quǎn
jiù
niè
cóng
hòu
zhuó
shù
chuàng
chuāng
tòng
shé
yīn
yǒng
chū
zhì
tíng
ér
shì
xué
jiǔ
lóu
chū
zhà
yán
yuē
:“
:“
cáo
qiè
ruò
wèi
shé
suǒ
shí
shèn
āi
mǐn
!”
!”
shì
nǎi
huǎn
ér
guī
yuè
wáng
wén
zhī
pìn
wéi
hòu
zhǐ
wéi
jiāng
lìng
jiē
yǒu
shǎng
shì
dōng
zhì
yāo
xié
zhī
yáo
zhì
jīn
cún
yān

译文

东越的闽中地区有一座庸岭,山高几十里,岭西北山洞里有一条大蛇,七八丈长,十几围粗。当地人常常害怕它。东冶郡都尉及属县的县吏,也有不少被它伤害死的。于是人们用牛羊去祭祀,但照样得不到保佑。大蛇有时候托梦给人,也有时下告巫祝,说是要吃十二三岁的女孩子。都尉、县官、和县长们都为此事忧虑。可是大蛇妖气造成的灾害并不因此停息。大家一起寻找家生女婢,犯罪人家的女孩,先把她养着。等八月初祭期一到,就把她送到大蛇洞口。大蛇一出洞就吞吃了小女孩。接连好多年都是这样,已经断送了九个小女孩的生命。这一年,大家又在预先寻求招募祭蛇用的小女孩,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将乐县李诞,家里有六个女儿,没有儿子。小女儿名叫李寄,想自愿去应招。父母不同意。李寄说:“爹妈的命相不好,只生了六个女儿,连一个儿子也没有,虽说有后代,却和没有一样。我没有缇萦那种能给父母解救苦难的力量,既然不能供养双亲,只是白白地浪费衣食,活着没有什么益处,倒不如早点死掉。卖掉我,还可以得到一点钱,拿来供养爹妈,难道不好吗!”父母疼爱孩子,始终不允许她去应招。李寄偷偷地一个人溜走了,父母制止不了。于是李寄就向官府请求赐给锋利的宝剑和咬蛇的猎狗。到了八月初祭那天,来到庙中坐下,她便带上剑,牵着狗。她预先用几石米,拌上蜜糖,放在蛇洞口。大蛇爬出洞外,头大得像个圆顶粮屯,眼睛像两面二尺阔的铜镜子,蛇闻到糍粑的甜香气味,就先大口吞食起来。李寄立即放出猎狗,那狗冲上前去咬大蛇。李寄又从后边用宝剑砍伤了蛇几处。蛇受不了伤口剧痛,就猛然跃了出来,窜到庙中院子里死掉了。李寄进洞一看,发现九具女孩留下的头骨,她从洞中把这些头骨全拿出来,痛惜地说:“你们这些人软弱胆小,结果被蛇吃掉了,真值得怜悯啊!”说完,李寄就缓步回家去了。东越国王听说这件事,来聘娶李寄为王后,任她的父亲为将乐县令,她母亲和姐姐们都得到赏赐。从此东冶不再出现妖异怪物。歌唱李寄斩蛇的歌谣至今还在那地区流传。

逐句剖析

"东越闽中有庸岭":东越的闽中地区有一座庸岭,

"高数十里":山高几十里,

"其西北隰中有大蛇":岭西北山洞里有一条大蛇,

"长七八丈":七八丈长,

"大十余围":十几围粗。

"土俗常惧":当地人常常害怕它。

"东冶都尉及属城长吏":东冶郡都尉及属县的县吏,

"多有死者":也有不少被它伤害死的。

"祭以牛羊":于是人们用牛羊去祭祀,

"故不得祸":但照样得不到保佑。

"或与人梦":大蛇有时候托梦给人,

"或下谕巫祝":也有时下告巫祝,

"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说是要吃十二三岁的女孩子。

# 啖:吃。同啖

"都尉、":都尉、

"令、":县官、

"长并共患之":和县长们都为此事忧虑。

"然气厉不息":可是大蛇妖气造成的灾害并不因此停息。

"共请求人家生婢子":大家一起寻找家生女婢,

"兼有罪家女养之":犯罪人家的女孩,先把她养着。

"至八月朝祭":等八月初祭期一到,

"送蛇穴口":就把她送到大蛇洞口。

"蛇出吞啮之":大蛇一出洞就吞吃了小女孩。

# 吞啮:吞吃。啮:咬。

"累年如此":接连好多年都是这样,

"巳用九女":已经断送了九个小女孩的生命。

"尔时预复募索":这一年,大家又在预先寻求招募祭蛇用的小女孩,

"未得其女":还没有找到合适的。

"将乐县李诞":将乐县李诞,

"家有六女":家里有六个女儿,

"无男":没有儿子。

"其小女名寄":小女儿名叫李寄,

"应募欲行":想自愿去应招。

"父母不听":父母不同意。

# 不听:不答应。

"寄曰":李寄说:“

"父母无相":爹妈的命相不好,

# 无相:没有福气。

"惟生六女":只生了六个女儿,

"无有一男":连一个儿子也没有,

"虽有如无":虽说有后代,却和没有一样。

"女无缇萦济父母之功":我没有缇萦那种能给父母解救苦难的力量,

"既不能供养":既然不能供养双亲,

"徒费衣食":只是白白地浪费衣食,

"生无所益":活着没有什么益处,

"不如早死":倒不如早点死掉。

"卖寄之身":卖掉我,

"可得少钱":还可以得到一点钱,

"以供父母":拿来供养爹妈,

"岂不善耶":难道不好吗!”

"父母慈怜":父母疼爱孩子,

"终不听去":始终不允许她去应招。

"寄自潜行":李寄偷偷地一个人溜走了,

"不可禁止":父母制止不了。

"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于是李寄就向官府请求赐给锋利的宝剑和咬蛇的猎狗。

# 告请:访求。请,求。

"至八月朝":到了八月初祭那天,

"便诣庙中坐":来到庙中坐下,

# 诣:到。

"怀剑将犬":她便带上剑,牵着狗。

"先将数石米餈":她预先用几石米,

# 餈:一种用糯米制成的食品。餈,同“糍”。

"用蜜麨灌之":拌上蜜糖,

"以置穴口":放在蛇洞口。

"蛇便出":大蛇爬出洞外,

"头大如囷":头大得像个圆顶粮屯,

"目如二尺镜":眼睛像两面二尺阔的铜镜子,

"闻餈香气":蛇闻到糍粑的甜香气味,

"先啖食之":就先大口吞食起来。

"寄便放犬":李寄立即放出猎狗,

"犬就啮咋":那狗冲上前去咬大蛇。

"寄从后斫得数创":李寄又从后边用宝剑砍伤了蛇几处。

"疮痛急":蛇受不了伤口剧痛,

"蛇因踊出":就猛然跃了出来,

"至庭而死":窜到庙中院子里死掉了。

"寄入视穴":李寄进洞一看,

"得九女髑髅":发现九具女孩留下的头骨,

"悉举出":她从洞中把这些头骨全拿出来,

"咤言曰":痛惜地说:“

"汝曹怯弱":你们这些人软弱胆小,

"为蛇所食":结果被蛇吃掉了,

"甚可哀愍":真值得怜悯啊!”

"于是寄乃缓步而归":说完,李寄就缓步回家去了。

"越王闻之":东越国王听说这件事,

"聘寄女为后":来聘娶李寄为王后,

# 后:王后。,聘:旧时定亲叫聘。

"指其父为将乐令":任她的父亲为将乐县令,

"母及姊皆有赏赐":她母亲和姐姐们都得到赏赐。

"自是东治无复妖邪之物":从此东冶不再出现妖异怪物。

"其歌谣至今存焉":歌唱李寄斩蛇的歌谣至今还在那地区流传。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李寄斩蛇》是魏晋时期干宝所写的一则神话传说故事,出自《搜神记》。这则故事讲述了勇敢的穷苦少女李寄斩蛇救人的事迹,从前有一条大蛇,危害一方,每年都要送去童女祭祀,将乐县的李诞,家中有六个女儿,没有儿子。他的小女儿名叫寄,要应征前去。父母疼爱她,终究不肯让她去。李寄自己偷偷地出发了,最后李寄访求到好剑和会咬蛇的狗,把蛇杀死了。故事热情赞颂了李寄不畏凶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大智大勇,彰显出智慧、勇气与孝顺的美德;同时也揭露了封建官吏的懦怯无能、草菅人命。这篇文章情节虽较简单却很完整,叙事也条理分明,将李寄的勇敢机智和官吏的懦怯无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则神话故事。借少女李寄主动应征、寻剑携犬斩杀大蛇的事迹,写出了对勇敢机智、敢于斗争精神的赞颂,以及对封建官吏无能的揭露。

2. 写作手法

对比:“东冶都尉及属城长吏,多有死者。祭以牛羊,故不得祸。或与人梦,或下谕巫祝,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写官吏面对大蛇,或遭杀害,或用童女献祭,尽显无能怯懦;“寄乃告请好剑及咋蛇犬……先将数石米餈,用蜜麨灌之,以置穴口”,写李寄主动备器、设巧计,沉着斗蛇,展现智勇。两者对比,突出李寄的果敢聪慧,凸显官吏的昏庸,强化批判与赞美。

3. 分段赏析

开头先说明故事发生的地方、核心事件,把矛盾摆出来。闽中的庸岭,有条大蛇危害百姓,郡县的官吏没什么办法,还顺从大蛇的要求,狠心用童女去祭祀它。多年下来已经用了九个女孩,蛇造成的祸害却没停止。接着,写将乐县的少女李寄不顾父母的反对,勇敢站出来,主动报名前往。然后,描述李寄斩杀大蛇的过程。她提前“请求得到好剑和能咬蛇的狗”,做了周全的安排、充分的准备,这体现出她不信邪,不怕凶残的蛇,对即将到来的搏斗很有把握。到了时候,她“到庙里坐下,怀揣着剑,带着狗”,沉着地应对。又“先拿几石米糕,用蜜糖拌和,放在洞口”,设下巧妙的计策引蛇出来。趁着大蛇“吞食”米糕的时候,放出狗“去撕咬”,自己从后面砍了蛇好几下。蛇因为伤口剧痛,猛地窜出来,到院子里就死了。再往后,写她进洞找到九个女孩的头骨,全都拿出来,感叹着说:“你们这些人胆小懦弱,被蛇吃掉,实在太令人同情了!”之后李寄就不慌不忙地回家了。在叙述中,李寄的勇敢机智和官吏的胆小无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文章对李寄的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但能通过情节的发展来展现她的形象,让人物十分鲜明。

4. 作品点评

文章结尾写越王“聘李寄为王后”以及对她家人的赏赐,在情节结构上有多余之嫌,减弱了李寄斩蛇除害的社会意义。李寄与父母的对话中流露出重男轻女的思想,这也对李寄的形象有所损害。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陆机《赠尚书郎顾彦先诗二首其二》

下一篇:魏晋·应璩《百一诗 二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