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降丧乱":苍天降下丧乱灾祸,
# 天降丧乱:意谓上天降下死丧祸乱。
"靡国不夷":没有邦国不遭创伤。
# 夷:犹“夷为平地”的略语。夷灭,削平。
"我暨我友":我和我的友人们啊,
# 暨:和。
"自彼京师":从那昔日的京城出发。
"宗守荡失":国家的宗庙失守,
# 荡:洗荡,涤荡。,宗:宗庙,祖宗。
"越用遁违":因此不得不遁逃远方。
# 违:避开。,遁:遁逃,逃走。,越:远。
"迁于荆楚":一路迁徙来到荆楚,
# 楚:泛指楚国此借指荆州。,迁:迁徙流徙。
"在漳之湄":在漳水之滨暂居停驻。
# 湄:岸边。,漳:漳水。
"在漳之湄":在这漳水的岸边啊,
"亦克晏处":也能够安然居住。
"和通篪埙":我们如同篪埙和谐共鸣,
"比德车辅":又似车辅相依相辅。
# 比德车辅:意谓我亲近仰慕您的德行如同车辅相依一般。
"既度礼义":已然恪守礼义规范,
# 义:通“仪”。,度:法度。
"卒获笑语":终能共享笑语欢娱。
"庶兹永日":只愿这样天长日久,
# 庶:幸,希望。
"无愆厥绪":不使先辈功业有误。
# 绪:开端意谓自始至终。通“以”与。
"虽曰无愆":虽说如今尚无过错,
"时不我已":但时势已不由人做主。
"同心离事":同心之人却要分离,
# 同心:齐心,志同道合。
"乃有逝止":终有各自奔走停驻。
# 止:留住。,逝:去。
"横此大江":你横渡这滔滔大江,
# 大江:此指汉江,为长江最长支流。,横:横绝,横渡。
"淹彼南汜":将在南方水滨停驻。
# 南汜:意谓南方江河。此借指荆州。,淹:淹滞,久留。
"我思弗及":我的思念难以企及,
# 我思弗及:意谓我想与您同行而离开客居的荆州,却不可能达到愿望。
"载坐载起":坐立不安心神不宁。
# 载坐载起:即则坐则起。意谓时坐时起,坐立不安。
"惟彼南汜":就在那南方水滨啊,
"君子居之":有君子在此居住停驻。
"悠悠我心":我这悠悠不尽的心啊,
# 悠悠:忧思不断的样子。
"薄言慕之":深切思慕君子。
"人亦有言":人们常说这样的话,
"靡日不思":没有一天不在思念中。
# 靡日不思:意谓我没有一天不思念您。
"矧伊嬿婉":何况我们这样亲密美好,
# 矧伊嬿婉:意谓更何况您这样美好的人。
"胡不凄而":怎能不叫人凄然伤情。
# 凄而:感伤流泪。
"晨风夕逝":晨风鸟傍晚疾飞而去,
# 晨风夕逝:意谓晨风鸟儿傍晚归去。
"托与之期":托它为我们传递期约。
"瞻仰王室":抬头仰望王室朝廷,
# 瞻仰:仰望,表示尊敬。
"慨其永叹":不禁发出长长的叹息。
# 永叹:长长地悲叹。叹:一作慨。
"良人在外":贤良之人远在外地,
# 良人:谓好人,善人。
"谁佐天官":谁来辅佐天官理政。
# 天官:谓百官之长。,佐:佐助,辅佐。
"四国方阻":四方各国正遭阻碍,
# 阻:险要之地。,四国:谓四方之国。
"俾尔归藩":才让你归返藩国之中。
# 藩:一作蕃。,俾:使。
"尔之归蕃":你回到藩国之后,
"作式下国":要成为下方邦国的楷模。
"无曰蛮裔":不要说那里是蛮夷边地,
# 裔:泛指四方边远地区。
"不虔汝德":就不恭敬地践行你的德行。
# 虔:虔诚,诚敬。
"慎尔所主":谨慎对待你所主持的事务,
# 主:掌管,主持。
"率由嘉则":一切都要遵循美好的法则。
# 则:准则。,率:遵循。
"龙虽勿用":即便如潜龙暂未施展才能,
# 龙虽勿用:意谓您像潜龙虽然不为世用。
"志亦靡忒":志向也不能有丝毫偏差。
# 忒:差错,差忒。
"悠悠澹澧":澹水与澧水悠长流淌,
# 澹:澹水。,悠悠:遥远。
"郁彼唐林":岸边唐林郁郁葱葱。
# 唐林:唐地的树林。,郁:繁茂。
"虽则同域":虽然身处同一地域,
# 同域:谓同一地域。
"邈其迥深":你却将前往遥远深邃之处。
# 其:一作尔。,邈:远。
"白驹远志":如白驹般心怀高远志向,
# 白驹:白色幼马。
"古人所箴":这是古人所告诫的道理。
# 箴:规谏劝戒。
"允矣君子":你确实是君子啊,
"不遐厥心":莫要疏远你的本心。
"既往既来":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
# 既往既来:谓以往以来,意谓过去和将来。
"无密尔音":不要隐瞒你的音信。
# 无密尔音:意谓不要把您的音信保密起来。音,音问音信。
汉魏间诗人,“建安七子”之一
王粲(177~217),汉魏间诗人。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人。初平四年,王粲前往荆州依靠刘表。建安十三年,曹操南征荆州,刘表病逝,其子刘琮举州投降,王粲也归曹操,深得曹氏父子信赖,赐爵关内侯。王粲为“建安七子”之一,与曹植并称为“曹王”。其诗、赋辞气慷慨,亦讲求骈俪华彩。代表作品有《七哀诗》《登楼赋》。今人辑有《王粲集》,并附其《英雄记》。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诗,也是一首赠别诗。描绘了在天下大乱的背景下,诗人与友人从京师迁至荆楚,在漳水岸边度过一段和谐时光。如今友人要离开,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如“我思弗及,载坐载起”,同时赞美友人如同篪埙相和、车辅相依般的美好品德。又因国家四方受阻,友人归藩,诗人劝勉友人在蛮裔之地也要坚守品德,遵循良好准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赞美与劝勉。
2. 写作手法
意象组合:“天降丧乱”“龙虽勿用”,将“天降丧乱”的乱世意象与“龙虽勿用”(指人才暂不得施展)的意象组合,既展现时代动荡的背景,又暗含对乱世中个人境遇的感慨,共同抒发“同心离事”的惜别愁绪。“迁于荆楚”“悠悠澹澧”,将“迁于荆楚”的流寓经历意象与“悠悠澹澧”的地理环境意象层叠铺陈,通过地理意象的叠加,形成沉郁顿挫的抒情结构,展现出诗人流寓境遇与地理距离带来的复杂情感。
3. 分段赏析
“天降丧乱,靡国不夷。我暨我友,自彼京师。宗守荡失,越用遁违。迁于荆楚,在漳之湄”,以“天降丧乱”起笔,先点出汉末天下动荡的背景——没有国家能免于战乱。接着写自己与友人从京城流亡,失去宗族庇护,最终避居荆楚、暂居漳水之畔。这几句既交代了乱世迁徙的缘由,也为全诗奠定了沉郁的基调。“在漳之湄,亦克晏处。和通篪埙,比德车辅。既度礼义,卒获笑语。庶兹永日,无愆厥绪”,转而写流亡中的暂安。在漳水边,总算能安稳度日,与友人相处如“篪埙”和鸣(乐器相和喻情谊相投)、如“车辅”相依(车与辅木喻相互扶持),守着礼义往来,常有笑语相伴。诗人盼着这样的日子能长久,不荒废彼此的情谊与生计。这里用日常相处的细节,反衬出乱世中“安稳”与“相知”的可贵,平静的叙述里藏着对安宁的珍惜。“虽曰无愆,时不我已。同心离事,乃有逝止。横此大江,淹彼南汜。我思弗及,载坐载起”,笔锋一转,写离别之由。即便日子安稳,时光也不等人,本想同心相守,终究要各自奔赴前程。友人要渡过大江,去往南边的水边任职,诗人因思念而坐立难安。“载坐载起”的动作细节,把诗人的不舍转化为具体的情态,乱世中“相聚难、离别易”的无奈尽显。“惟彼南汜,君子居之。悠悠我心,薄言慕之。人亦有言,靡日不思。矧伊嬿婉,胡不凄而”,续写对友人的牵挂。南边的居所虽有友人在,但诗人心中总萦绕着思念,常人尚且“靡日不思”,何况彼此曾亲密相处,怎能不感伤?这里没有刻意渲染悲戚,只是顺着人情常理说“思念”与“感伤”,反而更见情谊的真挚。“晨风夕逝,托与之期。瞻仰王室,慨其永叹。良人在外,谁佐天官。四国方阻,俾尔归藩”,由个人思念转向对时局与友人的期许。想托傍晚的风捎去约定相见的心意,抬头想到朝廷,不禁长叹:像友人这样的贤才在外,谁来辅佐朝政?如今四方阻隔,只能让他回封地任职。这几句把个人情谊与家国之忧交织,既见对友人的看重,也藏着乱世中文人的担当意识。“尔之归蕃,作式下国。无曰蛮裔,不虔汝德。慎尔所主,率由嘉则。龙虽勿用,志亦靡忒”,是对友人的叮嘱。劝他到封地后做诸侯的榜样,别因地方偏远就懈怠,要坚守礼法、遵循善道,即便当下不得志(“龙虽勿用”),志向也不能动摇。这些话平实却恳切,既是对友人的信任,也藏着乱世中对“守志”的坚持。“悠悠澹澧,郁彼唐林。虽则同域,邈其迥深。白驹远志,古人所箴。允矣君子,不遐厥心”,借地理意象写心理距离。澹水、澧水悠悠,唐林草木繁盛,虽与友人同处一地,却觉相隔遥远。引用“白驹远志”的古训(既赞友人有远志,也暗劝其不忘旧情),坚信友人不会因距离而疏远情谊。山水的“远”与心意的“近”形成对照,让牵挂有了更细腻的层次。“既往既来,无密尔音”,以简单的嘱咐收束:无论去留,别断了音信。没有豪言壮语,只一句盼着常联系的叮嘱,把乱世中“相见难、音讯贵”的现实与对友情的珍视,轻轻落在纸上。
上一篇:魏晋·陆机《百年歌》
下一篇:魏晋·曹植《圣皇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