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饮建业水":宁愿喝建业的水,
# 建业:公元211年,孙权从吴迁都秣陵,并改名建业(即今南京)。,饮:喝。
"不食武昌鱼":也不想吃武昌的鱼。
# 武昌:孙权迁都鄂,改名武昌。,食:吃。
"宁还建业死":宁愿回建业赴死,
"不止武昌居":也不愿在武昌生活。
# 居:居住。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诗,也是一首讽喻诗。描绘了三国时期百姓对迁都的抵触情绪,表达了民众对故土的眷恋与对暴君乱政的强烈反抗情绪。
2. 写作手法
对比:“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中,以“建业水”与“武昌鱼”、“建业死”与“武昌居”形成双重对比,通过生存条件与情感归属的反差,展现百姓眷恋故土、抗拒迁都的态度,揭示迁都对民生的负面影响。反复:“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采用“宁……不……”的重复抉择句式,形成反复修辞。整齐的句式结构赋予童谣鲜明韵律,使其朗朗上口,便于在民间广泛传唱;通过句式的循环递进,表达出百姓对故土的眷恋与对迁都的抗拒。
3. 分段赏析
“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通过“建业水”与“武昌鱼”的对比,直白展现百姓对故土建业的深厚情感。建业作为长期生活之地,承载着民众的生活记忆与情感归属,即便武昌物产丰富,也难以动摇他们对家乡的眷恋,体现出对迁都举措的抵触心理。“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以生死抉择的极端表述,进一步强化百姓对建业的执着与对武昌的排斥。孙皓迁都致使百姓被迫背井离乡,路途艰辛,生活不安,此句深刻反映出百姓在迁都压力下,宁可冒着生命危险也要返回故土的强烈愿望,道出了迁都给百姓带来的痛苦与无奈。
4. 作品点评
《吴孙皓初童谣》完整保留了民谣朴实的的原始风貌。作品以两组“宁……不……”的对比句式直观展现百姓对故土的眷恋与对迁都政策的抵触。四句结构相似、韵脚相近,朗朗上口,便于民间传唱,真实传递了当时民众的生存诉求与情感倾向。
上一篇:魏晋·曹植《杂诗七首》
下一篇:魏晋·曹植《名都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