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uō
xíng
·
·
yuán
dàn

朝代:南北朝作者:王寂浏览量:2
bào
zhú
tíng
qián
shù
táo
mén
yòu
xiāng
tāng
gēng
hòu
gāo
shāo
yín
zhú
ruì
yān
pēn
jīn
shòu
xuān
táng
liǎo
xiāng
wéi
shòu
寿
gǎi
suì
xīn
yìng
shí
yòu
cóng
jīn
zhū
shì
yuàn
shèng
jiù
rén
shēng
qiáng
jiàn
nián
shǒu
xiū
zuì
hòu
jiǔ

译文

庭院前爆竹声声,大门右侧挂着桃符。用香汤沐浴完毕、已是五更时分。高高地燃烧着银烛,金兽香炉中喷吐着祥瑞的烟雾。在母亲居住的厅堂里依次,向她祝寿。新的一年应该有新的气象,顺应时节接纳福祐。从现在起希望每件事都如愿、都比过去更好。希望人们身体健康,欣喜新的一年开始了。不要推辞最后剩下的、一杯酴酥酒。

逐句剖析

"爆竹庭前":庭院前爆竹声声,

"树桃门右":大门右侧挂着桃符。

"香汤□浴罢、":用香汤沐浴完毕、

"五更后":已是五更时分。

"高烧银烛":高高地燃烧着银烛,

"瑞烟喷金兽":金兽香炉中喷吐着祥瑞的烟雾。

"萱堂次第了":在母亲居住的厅堂里依次,

"相为寿":向她祝寿。

"改岁宜新":新的一年应该有新的气象,

"应时纳祐":顺应时节接纳福祐。

"从今诸事愿、":从现在起希望每件事都如愿、

"胜如旧":都比过去更好。

"人生强健":希望人们身体健康,

"喜一年入手":欣喜新的一年开始了。

"休辞最后余、":不要推辞最后剩下的、

# 余:一作饮。

"酴酥酒":一杯酴酥酒。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踏莎行·元旦》是金代王寂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围绕元旦这一特殊节日展开,描绘了节日期间的热闹场景和人们的美好祝愿。上阕开篇两句通过描写庭院前燃放爆竹、门右侧悬挂桃符的热闹景象,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接着中间四句进一步描写人们在元旦时的活动,沐浴更衣,点燃油灯,香烟袅袅,展现出节日的庄重与喜庆。最后两句则体现了在元旦这个特殊日子里,晚辈向长辈祝寿的传统习俗。下阕前四句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望,希望新的一年能够万象更新,得到上天的庇佑,诸事顺遂。中间两句体现了人们对健康和新一年到来的喜悦之情。最后两句则鼓励人们尽情享受节日的欢乐,不要推辞饮酒。全词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积极乐观的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金代文学家

王寂(1128~1194),金代文学家。字元老,号拙轩,蓟州玉田(今属河北)人。天德三年进士,历仕太原祁县令、真定少尹兼河北西路兵马副都总管。大定二十六年,被贬蔡州防御使,后以中都路转运使致仕。卒谥文肃。其诗内容丰富,成就较突出的有题画诗、纪行诗、闲适诗。他有一些诗歌师法江西诗派,喜欢使用险韵、窄韵,逞弄技巧。其词受到苏轼和金初“吴蔡体”的影响,约有一半词作与其诗歌相似,主要表现士大夫的种种情怀。代表作有《题雪桥清晓图》《思归》《易足斋》《洞仙歌·自为寿》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上阕:“爆竹庭前,树桃门右”,开篇通过描写庭院前燃放爆竹、门右侧悬挂桃符的热闹景象,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爆竹声声,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桃符高挂,寓意着驱邪避灾,保佑平安,为全词奠定了欢快的基调。“香汤□浴罢,五更后。高烧银烛,瑞烟喷金兽”,进一步描写人们在元旦时的活动,沐浴更衣,点燃油灯,香烟袅袅。“香汤浴罢”体现了人们对新年的重视,希望通过沐浴来洗去过去一年的晦气;“高烧银烛,瑞烟喷金兽”则营造出一种庄重而祥和的氛围,展现出节日的喜庆与祥和。“萱堂次第、了相为寿”,体现了在元旦这个特殊日子里,晚辈向长辈祝寿的传统习俗。“萱堂”指代母亲居住的地方,这里泛指长辈。“次第、了相为寿”则生动地描绘了晚辈们依次向长辈祝寿的场景,增添了节日的温馨与亲情。下阕:“改岁宜新、应时纳祐。从今诸事愿、胜如旧”,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望,希望新的一年能够万象更新,得到上天的庇佑,诸事顺遂。“改岁宜新”体现了人们对新年的期待,希望新的一年能够有新的气象;“应时纳祐”则表达了人们希望得到上天庇佑的愿望;“从今诸事愿、胜如旧”则直接表达了人们对新一年诸事顺遂的美好期望。“人生强健,喜一年入手”,体现了人们对健康和新一年到来的喜悦之情。“人生强健”表达了人们对健康的重视,认为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喜一年入手”则表达了人们对新一年到来的喜悦之情,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休辞最后、饮酴酥酒”,则鼓励人们尽情享受节日的欢乐,不要推辞饮酒。“休辞”表达了人们不要拒绝、尽情享受的意思;“饮酴酥酒”则是一种节日的习俗,通过饮酒来增添节日的欢乐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萧衍《江南弄七首 其五 采菱曲》

下一篇:南北朝·王揖《在齐答弟寂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