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唐作者:李微浏览量:3
ǒu
yīn
kuáng
chéng
shū
lèi
zāi
huàn
xiāng
réng
táo
jīn
zhǎo
shuí
gǎn
dāng
shí
shēng
gòng
xiāng
gāo
wéi
péng
máo
xià
jūn
chéng
yáo
shì
háo
shān
duì
míng
yuè
chéng
cháng
xiào
dàn
chéng
háo

译文

偶然因癫狂之疾沦为异类,灾祸忧患接连不断无法逃脱。如今那些得势者爪牙嚣张谁敢匹敌,想当年我们曾声望事迹共同显耀。我如今如异物般栖身蓬茅之下,你却已乘坐轩车气势豪迈显荣娇。今夜对着溪山明月独坐,不能发出文人长啸,只能像野兽般哀号。

逐句剖析

"偶因狂疾成殊类":偶然因癫狂之疾沦为异类,

"灾患相仍不可逃":灾祸忧患接连不断无法逃脱。

"今日爪牙谁敢敌":如今那些得势者爪牙嚣张谁敢匹敌,

"当时声迹共相高":想当年我们曾声望事迹共同显耀。

"我为异物蓬茅下":我如今如异物般栖身蓬茅之下,

"君已乘轺气势豪":你却已乘坐轩车气势豪迈显荣娇。

"此夕溪山对明月":今夜对着溪山明月独坐,

"不成长啸但成嗥":不能发出文人长啸,只能像野兽般哀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无题》是唐代诗人李微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以自叙因突发变故沦为异类的无奈命运;颔联通过今昔对比,暗讽昔日同僚如今得势后的嚣张;颈联以“蓬茅下”与“乘轺”的鲜明反差,揭露社会阶层变迁中的炎凉世态;尾联借景抒情,以月夜“成嗥”的悲苦意象,抒发被边缘化的孤独与愤懑。全诗以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个人命运的跌宕折射社会现实,语言冷峻沉郁,对比手法鲜明,在自嘲与控诉中蕴含对世道不公的深刻批判。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偶因狂疾成殊类,灾患相仍不可逃”两句是叙事开篇。“偶因狂疾”点明命运转折的偶然性,“成殊类”直言因突发变故(或指精神疾病)被视为异类,“灾患相仍”则强调厄运接连不断,奠定全诗悲苦基调。此句以直白语言交代身份剧变,“殊类”二字既含自我异化的苦涩,也隐含社会排斥的冷峻现实,为后续对比埋下伏笔。“今日爪牙谁敢敌,当时声迹共相高”两句运用今昔对比。“今日”指向变故后的现实,“爪牙谁敢敌”以“爪牙”暗喻昔日同僚得势后的嚣张跋扈,反问句式强化其不可一世的气焰;“当时”回溯往昔,“声迹共相高”描绘曾与众人齐名的风光场景。两句通过时态反差,揭露世态炎凉——昔日平辈一朝得势便凶相毕露,暗含对趋炎附势之徒的尖锐批判,语言冷峻如刀,尽显世事无常的讽刺意味。“我为异物蓬茅下,君已乘轺气势豪”两句形成阶层对照。“我为异物”承接首联“殊类”,以自贬之词强化被社会边缘化的孤独处境,“蓬茅下”借简陋居所象征落魄潦倒;“君已乘轺”则以“乘轺”(乘坐轩车,代指仕途得意)勾勒对方的显赫声势,“气势豪”直写其张扬姿态。一“下”一“豪”,将“我”的卑微与“君”的显贵置于同一画面,尖锐揭示社会地位变迁带来的人情冷暖,对比手法极具冲击力。“此夕溪山对明月,不成长啸但成嗥”两句借景抒情。“溪山明月”本是清幽意象,却因主人公的处境蒙上悲凉色彩;“长啸”本为抒发逸气之举,“成嗥”则化雅为野,状似野兽悲嚎,暗含身心被异化的痛苦。诗人以“不成长啸”的主动否定与“但成嗥”的被动结局,将内心的愤懑与绝望推向极致——昔日语笑晏晏的文人风雅已荡然无存,唯有本能的悲嗥倾诉命运的不公。此句以景语结情语,含蓄中见锋芒,余韵凄苦绵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韦庄《对酒赋友人》

下一篇:唐·温庭筠《宿城南亡友别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