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ōu
shēng
diào
·
·
zhēng
diào
·
·
liù

朝代:南北朝作者:庾信浏览量:2
zhèng
yáng
wàn
lèi
fán
jūn
wáng
dào
tiān
zūn
rén
gēng
zhí
jūn
áo
xiáng
yuán
luò
shí
zhě
shù
yǐn
liú
zhě
huái
怀
yuán
jiù
yáo
wéi
móu
rén
yuǎn
shì
huì
wéi
zhèng
qún
dào
bēn
kuān
kūn
chóng
nèi
xiàng
zhāng
xìn
shū
zhái
xīn
qiáo
yǒu
yuè
zhī
bào
shàng
yuàn
yǒu
sūn
xué
qín
chì
nán
hǎi
shū
jìn
bái
huán
西
shān
xiàn
chēn
láo
záo
kōng
xià
dài
jué
jiǎo
dài
lín

译文

正当阳气调和,万物繁荣生长,君王的治国之道符合天地之道,因而受到尊崇百姓在充满道义的田园里耕种,君子在遵循礼仪的环境中施展才华。吃到果实的人会想起结出果实的树,喝到水的人会怀念水的源头。咎繇(皋陶)为国家出谋划策,使得不仁之人远离,士会执政时,成群的盗贼都逃跑了。能够施行宽容的政策,连昆虫都会归向内部(表示万物归服),彰显信用,那么风俗不同的地方也会心悦诚服。浮桥边有月氏人抱着马(表示归附),皇家园林中有乌孙人学习弹琴。南海进献红色的玉石作为礼物,西山献上白色的玉环作为珍宝。不需要像张骞开辟西域那样艰难地去开拓远方,不必等到远方民族在蹛林叩头贡物(表示远方民族主动来朝)。

逐句剖析

"正阳和气万类繁":正当阳气调和,万物繁荣生长,

# 正阳:夏居南方,称正阳。

"君王道合天地尊":君王的治国之道符合天地之道,因而受到尊崇

"黎人耕植于义圃":百姓在充满道义的田园里耕种,

# 黎人:众百姓。

"君子翶翔于礼园":君子在遵循礼仪的环境中施展才华。

"落其实者思其树":吃到果实的人会想起结出果实的树,

"饮其流者怀其源":喝到水的人会怀念水的源头。

"咎繇为谋不仁远":咎繇(皋陶)为国家出谋划策,使得不仁之人远离,

# 咎繇:即皋陶。

"士会为政群盗奔":士会执政时,成群的盗贼都逃跑了。

# 群:同“羣”。

"克宽则昆虫内向":能够施行宽容的政策,连昆虫都会归向内部(表示万物归服),

# 内向:归顺中央政权。

"彰信则殊俗宅心":彰显信用,那么风俗不同的地方也会心悦诚服。

# 宅心:归心。,彰:显明。

"浮桥有月支抱马":浮桥边有月氏人抱着马(表示归附),

"上苑有乌孙学琴":皇家园林中有乌孙人学习弹琴。

"赤玉则南海输赆":南海进献红色的玉石作为礼物,

# 赆:进贡的财物。

"白环则西山献琛":西山献上白色的玉环作为珍宝。

# 琛:珍宝。

"无劳凿空于大夏":不需要像张骞开辟西域那样艰难地去开拓远方,

# 凿空:开通。此指张骞开通西域大夏事。,无劳:无庸,没有辛劳。

"不待蹶角于蹛林":不必等到远方民族在蹛林叩头贡物(表示远方民族主动来朝)。

# 蹛林:绕林木而祭。,蹶角:以额角叩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周五声调曲·征调曲·六》是南北朝时期文学家庾信创作的一首颂诗。此诗描绘了一幅君王圣明、天下太平、万邦来朝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赞美和向往。诗中先以“正阳和气万类繁,君王道合天地尊”开篇,点明君王治国之道顺应天地,受到尊崇,万物繁荣生长。接着描述百姓和君子各安其位,“黎人耕植于义圃,君子翶翔于礼园”。随后引用古代贤臣的典故,如咎繇、士会,说明贤明的治理能使社会安定。又通过“克宽则昆虫内向,彰信则殊俗宅心”强调宽容和信用的重要性。最后用月氏、乌孙归附,南海、西山进献珍宝等事例,展现国家的影响力,表明无需艰难开拓,远方民族就会主动来朝。整首诗语言典雅,对仗工整,具有浓厚的颂赞意味。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北朝诗歌的集大成者

庾信(513~581),北周文学家。字子山,小字兰成,祖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庾信幼聪敏,博览群书,初仕梁,后出使西魏被留,历仕西魏、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庾信善诗赋、骈文,前期作品绮艳轻靡,与徐陵齐名,世称“徐庾体”。入北朝后,所作诗赋抒发乡关之思,多沉郁悲愁之音,风格一变为萧瑟苍凉。明杨慎称其诗“为梁之冠绝,启唐之先鞭”。代表作品有《拟咏怀》《哀江南赋》《枯树赋》等。后人辑有《庾子山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正阳和气万类繁,君王道合天地尊”:此句开篇点明主题,描绘了在阳气调和的美好环境下,万物繁荣生长的景象,同时强调君王的治国之道符合天地之道,受到尊崇。这两句诗为全诗奠定了宏大、和谐的基调,展现了理想政治下的美好开端。“黎人耕植于义圃,君子翶翔于礼园”:此句描述了百姓和君子在社会中的不同状态。“黎人”在充满道义的田园里耕种,体现了社会的安居乐业;“君子”在遵循礼仪的环境中施展才华,展现了社会的文明和有序。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理想社会中不同阶层的和谐共处。“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感恩之情。吃到果实的人会想起结出果实的树,喝到水的人会怀念水的源头,暗示人们应该感恩君王的治理和社会的滋养。这两句诗深化了诗歌的主题,体现了诗人对感恩和回报的重视。“咎繇为谋不仁远,士会为政羣盗奔”:此句引用古代贤臣咎繇和士会的典故,说明贤明的治理能使社会安定。“咎繇为谋不仁远”指咎繇为国家出谋划策,使得不仁之人远离;“士会为政羣盗奔”指士会执政时,成群的盗贼都逃跑了。这两句诗通过具体的事例,强调了贤臣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克宽则昆虫内向,彰信则殊俗宅心”:此句强调了宽容和信用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克宽则昆虫内向”表示能够施行宽容的政策,连昆虫都会归向内部,体现了万物的归服;“彰信则殊俗宅心”表示彰显信用,风俗不同的地方也会心悦诚服。这两句诗进一步阐述了理想政治的特点。“浮桥有月支抱马,上苑有乌孙学琴”:此句描绘了月氏人和乌孙人归附的场景。“浮桥有月支抱马”表示浮桥边有月氏人抱着马,体现了他们的归附之意;“上苑有乌孙学琴”表示皇家园林中有乌孙人学习弹琴,体现了文化交流与归附。这两句诗展现了国家的影响力。“赤玉则南海输赆,白环则西山献琛”:此句描述了南海和西山进献珍宝的情景。“赤玉则南海输赆”指南海进献红色的玉石作为礼物;“白环则西山献琛”指西山献上白色的玉环作为珍宝。这两句诗进一步展现了国家的繁荣和影响力。“无劳凿空于大夏,不待蹶角于蹛林”:此句表明无需艰难开拓,远方民族就会主动来朝。“无劳凿空于大夏”表示不需要像张骞开辟西域那样艰难地去开拓远方;“不待蹶角于蹛林”表示不必等到远方民族在蹛林叩头贡物。这两句诗总结了全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赞美和对国家繁荣昌盛的向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江总《赠李駼》

下一篇:南北朝·王僧孺《见贵者初迎盛姬聊为之咏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