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uě

朝代:唐作者:杜荀鹤浏览量:2
fēng
jiǎo
cháng
kōng
hán
shēng
guāng
xiǎo
bào
chuāng
míng
jiāng
jiàn
fēi
qín
yǐng
yán
shí
wén
zhé
zhú
shēng
cháo
xué
duō
xiāng
chù
jiān
bān
píng
yōng
páo
gōng
xiū
yán
lěng
zhōng
yǒu
qiáo
xiǎn
xíng

译文

寒风吹过广阔的天空,冷得让人骨头都感到刺痛,晨光初现,透过窗户带来了光亮。江湖水面上看不到飞禽的影子,山谷间却时不时能听到竹子被风折断的声音。鸟巢和洞穴虽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道路和岔路口却也一样平坦难辨。穿着长袍的公子哥儿别说自己冷,那里还有光着脚走路的樵夫呢。

逐句剖析

"风搅长空寒骨生":寒风吹过广阔的天空,冷得让人骨头都感到刺痛,

# 寒骨:指雪花。

"光于晓色报窗明":晨光初现,透过窗户带来了光亮。

# 光:一作先。

"江湖不见飞禽影":江湖水面上看不到飞禽的影子,

# 飞禽:会飞的鸟类,也泛指鸟类。

"岩谷时闻折竹声":山谷间却时不时能听到竹子被风折断的声音。

# 折竹声:指竹枝因积雪过多被折断,而发出了响声。这里以声响衬静寂。

"巢穴几多相似处":鸟巢和洞穴虽然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 巢穴几多相似处:一作沟壑本深无复满。

"路岐兼得一般平":但道路和岔路口却也一样平坦难辨。

# 路岐:歧路;岔道。岐,同“歧”,岔路。

"拥袍公子休言冷":穿着长袍的公子哥儿别说自己冷,

# 休:一作莫。,拥袍公子:指富贵人家拥袍取暖的子弟。

"中有樵夫跣足行":那里还有光着脚走路的樵夫呢。

# 跣足行:光着脚在山谷中行进。跣,赤着脚。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雪》是杜荀鹤所作的一首七律。前六句以冷峻笔触勾勒出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寒鸦绝迹的荒原、压断竹枝的积雪、迷茫难辨的旷野,处处透着刺骨寒意。这般酷寒中,连出门的人都不见了,却让末联的戏剧性登场更显冲击力——锦裘公子与赤足樵夫的对比,犹如冰火两重天。诗人用“拥袍”与“跣足”的细节反差,将富贵闲人的温暖惬意与劳苦大众的艰辛疾苦并置,在漫天飞雪中完成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照,饱含对底层百姓的深切关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杰出现实主义诗人

杜荀鹤(846~904),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早有才名却屡试不第,大顺进士,后为翰林学士,仅五日而卒。杜荀鹤以诗为业,作诗主张“诗旨未能忘救物”,能继承杜甫、白居易关心民生疾苦、反映社会现实的传统。其诗短小精悍、语言浅近通俗,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后人称其诗为“杜荀鹤体”。代表作品有《山中寡妇》《乱后逢村叟》。 今存有《唐风集》(又名《杜荀鹤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衬苦,“拥袍公子休言冷,中有樵夫跣足行。”以拥袍公子与跣足樵夫相对照,衬托出普通人民的生活困难,表达出作者同情人民疾苦的思想。

2. 分段赏析

首联“风搅长空寒骨生”以触觉写视觉,狂风撕扯天幕,雪霰如刀割面颊;“光于晓色报窗明”却陡然转折,雪霁晨光刺破混沌,窗棂泛起冷冽银辉。寒暖交织间,天地如冰雕玉砌的琉璃世界。颔联“江湖不见飞禽影”暗写积雪覆没天地,连候鸟都绝迹荒原;“岩谷时闻折竹声”聚焦听觉,积雪压断翠竹的脆响,如大地沉重的叹息。视听互补间,千里雪原的死寂与暗涌的生命力悄然碰撞。颈联“巢穴几多相似处”凝视雪中鸟兽巢穴,天然庇护竟与人工建筑难分彼此;“路岐兼得一般平”俯瞰雪覆阡陌,康庄大道与羊肠小径皆成素白均等。看似客观写景,实则暗藏对世道公平的诘问。尾联“拥袍公子休言冷”以丝绸锦袍反讽富贵者的矫情,“中有樵夫跣足行”却让赤脚山民踏雪身影刺破暖阁幻影。冷暖两极在漫天飞雪中轰然相撞,完成对社会分化的无声控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前六句写雪,后二句志感。

清朱东岩《东岩草堂评订唐诗鼓吹》

# 《水浒传》有一歌:“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与杜荀鹤《雷》诗“拥袍公子休言冷、中有樵夫跣足行”同意。

清褚人获《坚瓠集》

# 五六写雪已霁,辨巢穴,则巢穴莫辨;寻路歧,则路歧难寻。茫茫一白,不知其深之几尺也。结到“拥袍”、“跣足”,讽公子乎?恤樵夫乎?仁人之言,吾但觉其蔼如尔。

清王阮亭《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自喜》

下一篇:唐·柳宗元《夏初雨后寻愚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