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龙未起时":应龙还没腾飞时,
# 未起:没有腾起。,应龙:神话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乃在渊底藏":它便蛰伏在那深渊的底部隐藏。
# 渊:深渊。,乃:仍。尚。于是。
"非云足不蹈":没有云朵它就不迈步飞翔,
# 蹈:踩踏。,足:脚。,非云:不是云彩。
"举则冲天翔":一旦飞起就直冲云霄。
# 翔:翱翔。,冲天:冲入蓝天。疾飞上天。,则:就,便。,举:飞举。上升。
"譬彼野兰草":就如同那山野里的兰草,
# 兰草:兰花草。一种以香著称的花卉。,彼:那。,譬:譬如。比如。
"幽居常独香":在幽静之地居住常常独自散发香气。
# 独香:独自馨香。,幽居:幽静地居住。幽静的居所。
"清风播四远":清风将芬芳传遍四方,
# 四远:四方边远之地。,清风:清微凉爽的风。清新高洁的风格品格。
"万里望芬芳":千里之外都能闻到香气。
# 芬芳:香气。具有香气的东西。,望:观望。渴望。
"隐居可颐志":隐居能颐养心志,
# 颐志:犹养志。颐,颐养,保养。,隐居:隐藏居住。道家哲学术语。深居乡野不出仕或者代指隐士的住所。
"自见焉得彰":自我表现又怎么能得到彰显呢。
# 得彰:得到表彰或彰显。,焉:文言疑问代词。怎么。怎可。,自见:自我表现。自我表白;显露自己。见,现。
1. 分段赏析
“应龙未起时,乃在渊底藏。”此句描绘应龙在未腾飞之时的状态,它潜藏于深渊底部。“渊底藏”三个字勾勒出一种低调、隐匿的画面,暗示着应龙虽具有非凡的能力,但在未被激发之前,处于一种不为人知的状态。这不仅是在描述应龙的蛰伏,也为后文的腾飞做铺垫,同时可象征着有才能的人在未得机遇时的默默无闻。“非云足不蹈,举则冲天翔。”“非云足不蹈”表示不是没有能力行动,而是时机未到。“举则冲天翔”则生动地展现出应龙一旦腾飞时的磅礴气势,一飞冲天。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应龙潜藏和腾飞的状态,强调了时机的重要性。从象征意义来说,有才能的人在等待合适的时机到来时,一旦抓住机会就能一鸣惊人。“譬彼野兰草,幽居常独香。”这里将应龙比作野兰草,野兰草生长在幽静之处,独自散发芬芳。“幽居”体现出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常独香”表示其自身具有独特的美好品质。诗人以野兰草自比或者喻人,表达出一种即使处于平凡或者不被关注的环境中,依然坚守自身美好品质的态度。“清风播四远,万里望芬芳。”承接上句对野兰草的描写,清风将兰草的芬芳传播到远方,使得万里之外都能闻到其香气。这两句诗一方面进一步渲染野兰草的美好品质的影响力,即使它处于幽居的状态,其芬芳依然能够传播很远;另一方面也暗示着真正有才华或者美好品质的人,终会被发现和认可,其影响力会超越自身的局限。“隐居可颐志,自见焉得彰。”“隐居可颐志”表达隐居能够修养心志,这是一种对隐居生活积极意义的肯定。“自见焉得彰”则指出如果只是自我表现,反而难以彰显自己。这两句诗在前面对应龙和野兰草的描写基础上,升华出一种处世哲学,即真正的才华和品德不需要刻意自我炫耀,隐居修身反而能更好地涵养自身,并且在合适的时机自然会彰显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