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ìng
lóng
piān

朝代:南北朝作者:张正见浏览量:2
yìng
lóng
wèi
shí
nǎi
zài
yuān
cáng
fēi
yún
dǎo
chōng
tiān
xiáng
lán
cǎo
yōu
cháng
xiāng
qīng
fēng
yuǎn
wàn
wàng
fēn
fāng
yǐn
zhì
xiàn
yān
zhāng

译文

应龙还没腾飞时,它便蛰伏在那深渊的底部隐藏。没有云朵它就不迈步飞翔,一旦飞起就直冲云霄。就如同那山野里的兰草,在幽静之地居住常常独自散发香气。清风将芬芳传遍四方,千里之外都能闻到香气。隐居能颐养心志,自我表现又怎么能得到彰显呢。

逐句剖析

"应龙未起时":应龙还没腾飞时,

# 未起:没有腾起。,应龙:神话传说中一种有翼的龙。《山海经·大荒东经》:“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乃在渊底藏":它便蛰伏在那深渊的底部隐藏。

# 渊:深渊。,乃:仍。尚。于是。

"非云足不蹈":没有云朵它就不迈步飞翔,

# 蹈:踩踏。,足:脚。,非云:不是云彩。

"举则冲天翔":一旦飞起就直冲云霄。

# 翔:翱翔。,冲天:冲入蓝天。疾飞上天。,则:就,便。,举:飞举。上升。

"譬彼野兰草":就如同那山野里的兰草,

# 兰草:兰花草。一种以香著称的花卉。,彼:那。,譬:譬如。比如。

"幽居常独香":在幽静之地居住常常独自散发香气。

# 独香:独自馨香。,幽居:幽静地居住。幽静的居所。

"清风播四远":清风将芬芳传遍四方,

# 四远:四方边远之地。,清风:清微凉爽的风。清新高洁的风格品格。

"万里望芬芳":千里之外都能闻到香气。

# 芬芳:香气。具有香气的东西。,望:观望。渴望。

"隐居可颐志":隐居能颐养心志,

# 颐志:犹养志。颐,颐养,保养。,隐居:隐藏居住。道家哲学术语。深居乡野不出仕或者代指隐士的住所。

"自见焉得彰":自我表现又怎么能得到彰显呢。

# 得彰:得到表彰或彰显。,焉:文言疑问代词。怎么。怎可。,自见:自我表现。自我表白;显露自己。见,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应龙篇》是南朝陈诗人张正见创作的五言古诗,以应龙和野兰草为喻,探讨隐逸与显达的人生选择。全诗通过“应龙渊底藏”与“野兰幽居香”的意象对比,展现“隐居可颐志”与“自见焉得彰”的哲思:应龙潜藏时虽未腾跃,然举翼即可冲天,暗喻贤士待时施展抱负;野兰草虽处僻壤,其芬芳却随风远播,象征德行自持者终获认可。全诗融合道家隐逸思想与儒家济世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应龙未起时,乃在渊底藏。”此句描绘应龙在未腾飞之时的状态,它潜藏于深渊底部。“渊底藏”三个字勾勒出一种低调、隐匿的画面,暗示着应龙虽具有非凡的能力,但在未被激发之前,处于一种不为人知的状态。这不仅是在描述应龙的蛰伏,也为后文的腾飞做铺垫,同时可象征着有才能的人在未得机遇时的默默无闻。“非云足不蹈,举则冲天翔。”“非云足不蹈”表示不是没有能力行动,而是时机未到。“举则冲天翔”则生动地展现出应龙一旦腾飞时的磅礴气势,一飞冲天。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应龙潜藏和腾飞的状态,强调了时机的重要性。从象征意义来说,有才能的人在等待合适的时机到来时,一旦抓住机会就能一鸣惊人。“譬彼野兰草,幽居常独香。”这里将应龙比作野兰草,野兰草生长在幽静之处,独自散发芬芳。“幽居”体现出一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常独香”表示其自身具有独特的美好品质。诗人以野兰草自比或者喻人,表达出一种即使处于平凡或者不被关注的环境中,依然坚守自身美好品质的态度。“清风播四远,万里望芬芳。”承接上句对野兰草的描写,清风将兰草的芬芳传播到远方,使得万里之外都能闻到其香气。这两句诗一方面进一步渲染野兰草的美好品质的影响力,即使它处于幽居的状态,其芬芳依然能够传播很远;另一方面也暗示着真正有才华或者美好品质的人,终会被发现和认可,其影响力会超越自身的局限。“隐居可颐志,自见焉得彰。”“隐居可颐志”表达隐居能够修养心志,这是一种对隐居生活积极意义的肯定。“自见焉得彰”则指出如果只是自我表现,反而难以彰显自己。这两句诗在前面对应龙和野兰草的描写基础上,升华出一种处世哲学,即真正的才华和品德不需要刻意自我炫耀,隐居修身反而能更好地涵养自身,并且在合适的时机自然会彰显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南朝乐府《青阳度(碧玉捣衣砧)》

下一篇:南北朝·刘孝绰《淇上人戏荡子妇示行事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