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宫分两地":不同的是修禅的处所,
"释子一为心":相同的是人道的心境。
# 释子:释迦佛之弟子。《维摩经》慧远疏:“从佛释师教化而生,故名释子。”
"入道无来去":禅道中无所谓来与去,
"清言见古今":清言里历现着古与今。
"江寒池水绿":江水既寒池水更绿,
"山暝竹园深":山色苍溟竹色更深。
# 暝:迷蒙。
"别有中天月":只有中天一轮圆月,
"遥遥散夕阴":遥遥迢迢送来光明。
唐代诗人
储光羲(706?~763?),唐代诗人。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西南)人,祖籍兖州(今山东济宁市兖州区)。开元进士,初任冯翊县尉,后转任安宜、下邽、汜水尉,官至监察御史。安史之乱中,被叛军俘获,迫受伪职,乱平后自归朝廷请罪,后贬岭南。储光羲的诗,多写田园生活的闲适情趣,风格朴实。在各种诗体中,其“独以五言古胜场”,但是有刻意学习陶渊明,力造古雅的倾向。殷璠评其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代表作品有《杂咏五首》《江南曲四首》。明人辑存《储光羲诗集》5卷。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禅宗山水诗。该诗营造出了一个清闲幽静、无碍相融的境界,暗示出了虬上人随遇而适的洒脱性格。表达了作者对虬上人禅修境界的敬仰、对清净禅境的向往,以及对佛法涤荡心灵的感悟之情。
2. 分段赏析
“禅宫分两地,释子一为心。入道无来去,清言见古今。”前四句言与虬上人交游之态:二人不拘居止,无意去留,可纵论今事,亦能漫谈古情。在破除种种束缚人身心的俗见之后,他们获得的是适意与心契。“江寒池水绿,山溟竹园深。别有中天月,遥遥散夕阴。”后四句则转绘居处风物,兼写物我关系:大江若已增寒色,那他们身边的小池就会更显碧绿;山林若已迷蒙,那他们所处的竹园也会更感幽深。身边的小景会随着大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暗示主人公随遇而安之心境。这时,一轮明月当空,清辉洒向一切无情有情,这仿佛就是开悟后的清静自性。
上一篇:唐·郭震《云》
下一篇:唐·刘长卿《送李录事兄归襄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