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huái
怀
shí

朝代:南北朝作者:庾信浏览量:2
yáo
luò
qiū
wéi
liáng
duō
yuàn
qíng
xiāng
shuǐ
zhú
huài
liáng
chéng
tiān
wáng
zāo
fèn
zhàn
zhí
chóu
bīng
zhí
hóng
zhāo
yìng
lěi
cháng
xīng
luò
yíng
chǔ
ráo
hèn
nán
fēng
duō
shēng
yǎn
qián
bēi
jiǔ
shuí
lùn
shēn
hòu
míng

译文

秋天带来了萧瑟的气息,四处弥漫着凄凉和哀怨的情感。湘水边的竹子因悲泣而干枯,杞梁城的城墙也因痛哭而崩塌。上天让英勇的战士在愤怒中战死,太阳西下时,愁苦的军队正在收缩防线。早晨,笔直的彩虹映照在军营的壁垒上,夜晚,长星坠落在军营之中。楚地的歌声充满了怨恨的曲调,晋人对阵楚师则歌南风,多有死声。眼前只有这一杯酒,谁还去管身后的名声呢!

逐句剖析

"摇落秋为气":秋天带来了萧瑟的气息,

# 摇落:凋残,零落。

"凄凉多怨情":四处弥漫着凄凉和哀怨的情感。

"啼枯湘水竹":湘水边的竹子因悲泣而干枯,

"哭坏杞梁城":杞梁城的城墙也因痛哭而崩塌。

"天亡遭愤战":上天让英勇的战士在愤怒中战死,

"日蹙值愁兵":太阳西下时,愁苦的军队正在收缩防线。

"直虹朝映垒":早晨,笔直的彩虹映照在军营的壁垒上,

# 直虹:长虹。

"长星夜落营":夜晚,长星坠落在军营之中。

"楚歌饶恨曲":楚地的歌声充满了怨恨的曲调,

# 楚歌:楚人之歌。

"南风多死声":晋人对阵楚师则歌南风,多有死声。

# 南风:南方的乐曲。

"眼前一杯酒":眼前只有这一杯酒,

"谁论身后名":谁还去管身后的名声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拟咏怀(十一)》是庾信创作的诗作。诗的开篇借宋玉词句,以秋景起兴,奠定悲怨基调;中间大量运用舜妃泪竹、杞梁妻哭城、项羽兵败等典故,暗喻梁元帝的失败、江陵城的陷落,以及梁朝灭亡前的种种征兆,深入反思梁朝灭亡的原因;结尾“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一句,或谴责梁朝君臣贪图享乐、不顾身后骂名,或抒发作者自身面对梁亡无可挽回的愤懑与无奈。全诗通过典故的巧妙运用与情感的层层递进,抒发了诗人痛定思痛的故国之思,以及对梁朝覆灭的沉痛惋惜与深刻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北朝诗歌的集大成者

庾信(513~581),北周文学家。字子山,小字兰成,祖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庾信幼聪敏,博览群书,初仕梁,后出使西魏被留,历仕西魏、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庾信善诗赋、骈文,前期作品绮艳轻靡,与徐陵齐名,世称“徐庾体”。入北朝后,所作诗赋抒发乡关之思,多沉郁悲愁之音,风格一变为萧瑟苍凉。明杨慎称其诗“为梁之冠绝,启唐之先鞭”。代表作品有《拟咏怀》《哀江南赋》《枯树赋》等。后人辑有《庾子山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拟咏怀(十一)》是庾信所写。诗人因梁朝灭亡,江陵之败,目睹梁元帝的悲剧,经历国破家亡、羁留北方不能南归的遭遇,借悼念梁朝的灭亡,表现出痛定思痛的怀念故国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写作手法

引用:引用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之句,引出对往事的追忆。用典:全诗多处用典,如“啼枯湘水竹,哭坏杞梁城”“天亡遭愤战”“日蹙值愁兵”“直虹朝映垒,长星夜落营”“楚歌饶恨曲,南风多死声”等,借典故暗示梁元帝的失败和江陵城的陷落,转入对梁灭亡的反思,暗寓江陵败局乃天意难违。对比:“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存在两种理解的对比,一是谴责梁朝君臣,二是作者的愤激之言,凸显出作者对梁亡的复杂情感。

2. 分段赏析

《拟咏怀(十一)》首句“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引用宋玉《九辩》之句写景,以“摇落”“凄凉”奠定全诗悲怨基调,点明秋日萧瑟引发的怨情。“啼枯湘水竹,哭坏杞梁城”两句运用典故,前者借舜妃泪洒竹上成斑,后者用杞梁妻哭倒城墙,暗示梁元帝失败与江陵城陷落,借古事寓时事,暗含沉痛。“天亡遭愤战”至“南风多死声”六句,连续用典,“天亡遭愤战”引项羽兵败自刎典故,言梁亡似天意;“日蹙值愁兵”写梁国土缩减、将士愁苦;“直虹朝映垒,长星夜落营”借天文异象暗示梁败亡征兆;“楚歌饶恨曲,南风多死声”分别以项羽闻楚歌、晋人歌南风预楚无功之典,暗指梁元帝必败,层层深入反思梁亡原因。末句“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存在两种解读,或是谴责梁朝君臣贪图眼前享乐、不顾身后骂名,或是作者愤激之语,表达面对梁亡不可挽回局面的无奈,借酒浇愁、不顾身后名声,将对梁亡的复杂情感推向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王寂《和张运使送春二首 其一》

下一篇:南北朝·庾肩吾《乱后行经吴邮亭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