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用外腓":诗篇的魅力外放光华,
# 大用外腓:巨大功用庇护于外。腓,庇护。
"真体内充":纯真体质充实于内。
# 真体内充:纯真体质充实于内。形容雄浑之气包举诗文内外。真体:指不生不灭的宇宙本体,犹言真如、真际。
"返虚入浑":返回至虚空浑沌境界,
# 返虚入浑:返回至虚空浑沌境界。
"积健为雄":秉赋刚健,英姿勃发。
"具备万物":洞悉世间多样的风情,
"横绝太空":纵观环宇的沧桑演化。
# 横绝:横跨,跨越。
"荒荒油云":看天际行云鼓荡翻卷,
# 油云:浓云。
"寥寥长风":听荒漠长风呼啸叱咤。
"超以象外":超脱大千世界的表象,
# 超以象外:诗之意味气概已超越具局部具体物象。
"得其环中":得以实现其最大之自我完整世界。
# 得其环中:而得以实现其最大之自我完整世界。环中:喻空虚、超脱之境。
"持之匪强":切不可任性附会牵强,
# 持之匪强:并非勉强维持此种意气。匪:非,下同。
"来之无穷":诗情无涯会汩汩萌发。
晚唐诗人
司空图(837~908),唐代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咸通进士,官至知制诰、中书舍人,后隐居中条山王官谷。司空图工文能诗,亦擅书法。其论诗极力推崇王维、韦应物,强调“味外之旨”和“韵外之致”,对后代严羽、王士禛等人的诗论颇有影响。其诗作以写景咏物、反映隐居生活为主。苏轼谓其“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遗风”(《东坡题跋》)。代表作品有《河湟有感》《狂歌》,后人辑有《司空表圣文集》《司空表圣诗集》行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四言古诗,也是一首诗论诗。诗中介绍了雄浑风格诗篇的特质与达成路径,描绘了其外在力量与内在充实的特点,体现了通过回归虚静、积累刚健力量以达雄浑之境的过程,展现了雄浑诗作包容万物、超越时空的视野与精神,借自然景象类比其给人的震撼感受,传达出超脱表象、把握内核的理念,强调雄浑境界自然天成、源源不断。全诗营造深邃大气的氛围,蕴含深厚哲理与美学思想,为诗歌创作与赏析提供指引。
2. 分段赏析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此句开篇阐述雄浑风格的本质。“大用外腓”指雄浑的外在表现如筋肉伸张般刚健有力,诗人借这一形象比喻,将雄浑之气具象化,使之仿若有了生命动态;“真体内充”强调内在需充盈真气,如同物体内部蕴含无尽能量,内外相辅相成,为全诗定下雄浑壮阔的基调,展现出雄浑风格需由内而外的支撑,缺一不可。“返虚入浑,积健为雄”:“反虚入浑”意即摒弃虚空、进入浑厚境界,诗人以“虚”与“浑”的对比,引导读者感受雄浑的形成过程,从空灵虚无迈向深沉浑厚;“积健为雄”则表明雄浑需靠不断积累刚健之力达成,如同滴水穿石、聚沙成塔,将雄浑这一宏大抽象概念拆解为可感知的积累过程,凸显雄浑的力量感并非一蹴而就。“具备万物,横绝太空”:前半句“具备万物”显示雄浑拥有包容万象的气度,似能将世间万物囊括其中,体现雄浑风格涵盖之广、包容之大;后半句“横绝太空”以冲破宇宙、横贯太空的豪迈意象,进一步拓展雄浑境界,将其从地面拔高至无垠苍穹,赋予雄浑无尽的辽阔感与超越性。“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诗人选取“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这两个雄浑壮阔的自然景象,荒荒形容油云的苍茫无际,寥寥凸显长风的浩渺空旷,它们既是前文雄浑境界的具象化呈现,又以直观视觉与听觉冲击,让读者仿若身临其境,真切感受到雄浑的磅礴气势,以自然之雄浑映射诗歌创作追求的雄浑。“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超以象外”倡导超越事物表象,突破具象局限,引导读者以更深远眼光探寻雄浑真谛;“得其环中”则如把握圆心般抓住关键,意味着于纷繁万象中洞悉核心,在超越与回归之间,揭示雄浑风格需在虚实相生、内外贯通中达成,深化对雄浑内涵的理解。“持之匪强,来之无穷”:“持之匪强”点明雄浑并非靠强力维持,而是自然流露,避免刻意为之的生硬,回归创作初心,让雄浑有了水到渠成之感;“来之无穷”则强调雄浑力量源源不断,仿若有着无尽生命力,给予读者雄浑之感永不停息的印象,为全诗收尾,余韵悠长,稳固雄浑风格在读者心中的震撼力。
上一篇:唐·刘长卿《送方外上人》
下一篇:唐·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