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纤不绝林薄成":纤细的草木不断生长终成茂林,
"涓涓不止江河生":细小的水流持续汇聚方为江河。
"事之毫发无谓轻":事物哪怕再细微也不可轻视,
# 发:一作髪。
"虑远防微乃不倾":思虑深远防范微小才能避免倾覆。
"云官乃垂拱大君":云官辅佐垂拱而治的明君,
"凤历唯钦明元首":凤历唯有明君才配尊崇。
"类上帝而禋六宗":如同祭祀天帝与六宗神灵,
"望山川而朝群后":遥望山川朝拜四方诸侯。
"地镜则山泽俱开":大地如明镜映照山泽全开,
"《河图》则鱼龙合负":《河图》现世时鱼龙齐来献瑞。
"我之天纲莫不该":我的天网无所不包,
"阊阖九关天门开":九重天门豁然敞开。
"卿相则风云玄感":贤臣如风云般感召辅佐,
"匡赞则星辰下来":忠良似星辰降临辅政。
"既兴周室之三圣":既振兴周朝三位圣人,
"乃举唐朝之八才":又推举唐朝八位贤才。
"莘臣参谋于左相":贤士在左相帐中出谋划策,
"大老教政于中台":元老在中台教导治国之道。
"其宜作则于明哲":应当以明哲之士为榜样,
"故无崇信于奸回":切莫尊崇奸邪之徒。
南北朝诗歌的集大成者
庾信(513~581),北周文学家。字子山,小字兰成,祖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庾信幼聪敏,博览群书,初仕梁,后出使西魏被留,历仕西魏、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庾信善诗赋、骈文,前期作品绮艳轻靡,与徐陵齐名,世称“徐庾体”。入北朝后,所作诗赋抒发乡关之思,多沉郁悲愁之音,风格一变为萧瑟苍凉。明杨慎称其诗“为梁之冠绝,启唐之先鞭”。代表作品有《拟咏怀》《哀江南赋》《枯树赋》等。后人辑有《庾子山集》。
1. 分段赏析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两句以形象的自然现象起兴。“纤纤”描绘细微的草木,“涓涓”刻画细小的水流,指出正是这些细微之物持续累积,才形成茂密的丛林与浩荡的江河,为后文说理做铺垫,以生动的自然意象展现出量变引发质变的道理,使抽象哲理变得通俗易懂。“事之毫发无谓轻,虑远防微乃不倾”紧承前两句,将自然现象的哲理引申到治国理政。强调任何细微之事都不可轻视,唯有深谋远虑、防微杜渐,才能使国家稳固不倾。此句点明诗歌主旨,从自然过渡到人事,突出未雨绸缪、重视细节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云官乃垂拱大君,凤历唯钦明元首”两句开始歌颂帝王。“云官”指远古官名,此处喻指贤明的帝王;“垂拱”形容帝王无为而治的从容姿态。“凤历”指历法,“钦明元首”赞扬帝王圣明。此句以典雅的词汇,展现出帝王的圣明睿智与统治的从容有序,为后文描绘帝王的统治活动奠定尊崇的基调。“类上帝而禋六宗,望山川而朝群后”描写帝王祭祀活动。“类上帝”“禋六宗”都是古代祭祀天帝和六宗神祇的仪式,体现帝王对天地神灵的敬畏;“望山川”指祭祀山川,“朝群后”表示诸侯朝见。此句通过对祭祀、朝会等活动的描写,展现帝王的威仪以及国家的庄严秩序,彰显出帝王统治的正统性与权威性。“地镜则山泽俱开,《河图》则鱼龙合负”运用典故。“地镜”传说中能照见地下万物的宝物,此处形容帝王治理下,天地间万物清晰可见,山泽资源得以充分开发;“《河图》”是祥瑞之兆,“鱼龙合负”描绘出鱼龙背负《河图》出现的神奇景象,象征着祥瑞降临,赞颂帝王统治下的盛世祥瑞之态,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与浪漫气息。“我之天纲莫不该,阊阖九关天门开”进一步渲染帝王统治的宏大气象。“天纲”指国家的纲纪、法度,“莫不该”强调其涵盖之广;“阊阖”是天门,“九关天门开”以夸张的手法,展现出帝王统治下国家的开放与包容,仿佛天门洞开,彰显出帝王统治的威严与国家的昌盛繁荣。“卿相则风云玄感,匡赞则星辰下来”描写君臣关系。“风云玄感”形容卿相受到帝王感召,如同风云感应,展现君臣之间的默契与和谐;“匡赞则星辰下来”则以星辰下凡来比喻贤能之士辅佐帝王,突出君臣齐心共图大业的理想状态,赞扬了君臣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既兴周室之三圣,乃举唐朝之八才”引用历史典故。“周室三圣”指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唐朝之八才”指传说中帝尧时期的八位贤才。此句以历史上的圣君贤才为榜样,表明当下也应效仿古人,任用贤才,借古喻今,为后文提及具体贤才做铺垫,体现对贤才政治的推崇。“莘臣参谋于左相,大老教政于中台”具体指出贤才的作用。“莘臣”指伊尹,他出身于莘,后辅佐商汤成就大业,此处代指贤能的宰相在左相之位参与谋划;“大老”指德高望重的长者,在中台教导政治。此句通过具体事例,展现贤才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突出贤才对于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关键意义。“其宜作则于明哲,故无崇信于奸回”作结。强调应该以贤明睿智之人作为准则和榜样,如此便能避免宠信奸邪之人。此句再次点明诗歌主旨,从正面倡导任用贤才,从反面强调杜绝奸佞,呼应前文对贤才政治的推崇,使诗歌的主题得到进一步深化。
下一篇:南北朝·阴铿《秋闺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