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开锁万灯明":千家万户走出家门,街上亮起无数花灯,
# 千门:形容宫殿群建筑宏伟,众多,千门万户。
"正月中旬动帝京":元宵佳节,好像整个京都都震动了。
# 帝京:京城。,动:震动。
"三百内人连袖舞":无数宫女尽情的欢跳连袖舞,
# 内人:内人,宫中歌午艺妓,入宜春院,称“内人”。
"一时天上著词声":人间的歌舞乐声直冲云霄,传到天上。
# 一时天上著词声:形容歌声高唱入雲,又兼喩歌乐声悦耳动听,宛若仙乐下凡。著:同着,犹“有”。此句形容歌声高唱入云,又兼喻歌声、乐声悦耳动听,宛若仙乐下凡。
晚唐诗人
张祜(785?~852?),唐代诗人。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一说南阳(今河南邓州)人。早年浪迹江湖,狂放不羁。元和十五年,令狐楚(一说裴度)表荐张祜,令其入朝献诗,然为权贵所抑。后至淮南,晚年喜爱曲阿(今江苏丹阳)风物,隐居以终。张祜的诗多写落拓不遇的情怀和隐居生活,对时政有所谏讽,又以咏史诗及宫词著名。代表作品有《宫词二首》《惠山寺》《题金山寺》《孤山寺》等。有南宋蜀刻本《张承吉文集》传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写节日的诗。描绘了元宵节时帝京万人空巷、家家出游赏灯的盛况,以及歌舞热闹盛大的场景,表达出上元灯节的欢乐与多彩。
2. 分段赏析
诗作起笔“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高度概括地描绘出“帝京”元宵夜的壮观景象:家家户户倾巢而出,去观赏花灯,一时间,处处灯火辉煌。这里“千门开锁”堪称神来之笔,它不仅生动呈现出万人空巷的热闹场景,更以细腻的动作描写,将人们喜迎元宵佳节时那种按捺不住的雀跃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读者仿若能亲眼目睹,一家家打开门,亲人们相伴走出,一路上欢声笑语,时而指指点点花灯的鲜活画面。后两句“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则将笔触聚焦于热闹非凡的歌舞场景。众多宫女携手并肩,翩翩起舞,那美妙的歌声、欢快的乐声,仿佛穿透云霄,响彻天际。与此同时,人群中赞叹声、欢笑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曲欢乐的乐章。诗人独具慧眼,精心选取了元宵节最具典型性的元素,以简洁却精准的文笔,生动展现出元宵夜的盛大与缤纷,寥寥数语,便将节日的欢快氛围烘托得淋漓尽致。
3. 作品点评
把这首诗与宋代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相比较(辛词上阕为:“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二者都以元宵佳节为描绘对象,且都遵循先描绘花灯、后展现歌舞的行文思路。然而,由于用词与锤炼字句方式的差异,给读者带来的体验大相径庭。此诗文风简洁凝练,着重从整体层面极力渲染热闹的宏大场景;而辛词风格绚烂华丽,更侧重于对细微之处精雕细琢,营造出独特的意境。
# 令人眉飞色舞矣,那得不高声喝彩。
清黄周星《唐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