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ī
yuàn
shī

朝代:南北朝作者:庾信浏览量:2
míng
jìng
yuán
huā
kōng
fáng
yuàn
duō
nián
liú
zhī
hái
yīng
tīng

译文

明亮的镜子中,花朵正团团绽放,可我独守在这空荡荡的闺房里,长久以来心中积聚了太多的哀怨。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就如同那被留下的织女,想来织女每年还能在七夕的时候听到那银河之上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消息呢。

逐句剖析

"明镜圆花发":明亮的镜子中,花朵正团团绽放,

"空房故怨多":可我独守在这空荡荡的闺房里,长久以来心中积聚了太多的哀怨。

"几年留织女":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就如同那被留下的织女,

"还应听渡河":想来织女每年还能在七夕的时候听到那银河之上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消息呢。

# 渡河:本集六。庾开府诗集上。《诗纪》百十八。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闺怨诗》是南北朝诗人庾信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表面写闺怨,实则借女子之口暗喻自身处境。首句“明镜圆花发”,以镜中花开花落的美好景象,反衬出“空房故怨多”的寂寥,刻画了独守空闺的女子形象。后两句“几年留织女。还应听渡河”笔锋一转,以织女每年尚有七夕与牛郎相会的传说,对比自己羁留北朝多年,归国之愿却遥遥无期的凄凉处境,将个人身世之感与闺怨巧妙融合。全诗运用比兴与对比手法,借古喻今,托物言志,表面咏叹闺中哀怨,实则抒发自己的身世飘零之苦与对故国的深切思念。短短二十字,含蓄深沉,情真意切。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北朝诗歌的集大成者

庾信(513~581),北周文学家。字子山,小字兰成,祖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庾信幼聪敏,博览群书,初仕梁,后出使西魏被留,历仕西魏、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庾信善诗赋、骈文,前期作品绮艳轻靡,与徐陵齐名,世称“徐庾体”。入北朝后,所作诗赋抒发乡关之思,多沉郁悲愁之音,风格一变为萧瑟苍凉。明杨慎称其诗“为梁之冠绝,启唐之先鞭”。代表作品有《拟咏怀》《哀江南赋》《枯树赋》等。后人辑有《庾子山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明镜圆花发”,开篇以镜起兴,明镜中映照着盛放的花朵,“圆花发”描绘出花团锦簇、圆满美好的画面,然而这美好的景象却反衬出闺房的孤寂。镜子本是女子梳妆对影的日常之物,此处映照的繁花更凸显出时光流逝,青春易逝,为下文的“怨”埋下伏笔。紧接着“空房故怨多”直抒胸臆,点明闺中女子独守空房,长久积累的哀怨如潮水般难以排遣。“空房”二字营造出冷清、寂寥的氛围,“故怨多”则强调哀怨由来已久,并非一时兴起。后两句“几年留织女。还应听渡河”,诗人巧妙借用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织女每年尚能在七夕之夜渡过银河与牛郎相会,而自己羁留北朝多年,归乡之愿却始终无法实现。“几年”突出滞留时间之久,“还应听渡河”想象织女渡河的场景,以织女的短暂相聚,对比自身长期与故土分离的痛苦,将个人身世之感融入其中。表面上是在哀叹闺中女子的相思之苦,实则是借女子之口抒发自己对故国的深切思念与无法归乡的无奈。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何逊《暮秋答朱记室诗》

下一篇:南北朝·沈约《赠刘南郡委连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