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íng
nán

朝代:南北朝作者:鲍照浏览量:2
jūn
jiàn
biān
cǎo
dōng
shí
chūn
mǎn
dào
jūn
jiàn
chéng
shàng
jīn
míng
jìn
míng
zhāo
gēng
chū
jīn
shí
dāng
rán
yǒng
miè
huáng
quán
rén
shēng
duō
huān
shǎo
zài
shèng
nián
qiě
yuàn
zhì
shù
xiāng
jiù
chuáng
tóu
héng
yǒu
jiǔ
qián
gōng
míng
zhú
fēi
shì
cún
wáng
guì
jiàn
wěi
huáng
tiān

译文

您不会在意河边生长的杂草,冬天枯萎而死,春天到来万物复苏,杂草又开始茁壮生长,铺满整个河岸。您不会在意城墙上的太阳,夜晚被云雾遮掩,等到明天清晨才会出来。我几时候才能够出名和成功,待我这一去之后,那就永世进入黄泉。奈何人活在时间痛苦的时日长久,而欢乐的时间短暂,只有在年轻时才会意气风发和拥有喜悦的表情。我渴望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唯独床前那少量的买酒钱依旧在。功名利禄这些都不关我的事情,这都得看老天的安排。

逐句剖析

"君不见河边草":您不会在意河边生长的杂草,

"冬时枯死春满道":冬天枯萎而死,春天到来万物复苏,杂草又开始茁壮生长,铺满整个河岸。

# 满道:充满道路。

"君不见城上日":您不会在意城墙上的太阳,

"今暝没尽去":夜晚被云雾遮掩,

# 没尽去:隐没于山岭而离去。,今暝:今夕,今夜。暝,天色昏暗,引申为日落、黄昏。

"明朝复更出":等到明天清晨才会出来。

# 更出:更换方位出现。,明朝:明天早晨。

"今我何时当得然":我几时候才能够出名和成功,

# 当得然:一作当然得。

"一去永灭入黄泉":待我这一去之后,那就永世进入黄泉。

# 黄泉:黄土地下的泉水。指人死后埋葬的地穴。亦指阴间。,一去:一旦离去。

"人生苦多欢乐少":奈何人活在时间痛苦的时日长久,

"意气敷腴在盛年":而欢乐的时间短暂,只有在年轻时才会意气风发和拥有喜悦的表情。

# 敷腴:铺展在肚腹肥肉上。敷,涂抹。施加。腴,腹部下的肥肉。,意气:意志和气概。情意和脾气。偏激任侠的情绪。

"且愿得志数相就":我渴望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

# 相就:主动靠近;主动亲近。,数:数次。多次。

"床头恒有沽酒钱":唯独床前那少量的买酒钱依旧在。

# 沽酒:买酒或卖酒。酤,一夜酿成的酒。

"功名竹帛非我事":功名利禄这些都不关我的事情,

# 竹帛:竹简和白绢。古代初无纸,用竹帛书写文字;引申指书籍史乘。

"存亡贵贱委皇天":这都得看老天的安排。

# 委皇天:辉煌的天帝。指天,苍天。皇,大。辉煌。《诗》:“皇矣上帝。“一作付皇天。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拟行路难(其五)》是由南朝宋诗人鲍照所写的一首乐府诗。开篇以“河边草”冬枯春荣、“城上日”朝没夕出的自然景象起兴,引出对生命短暂的思考,“何时归于黄泉”的追问。接着直抒胸臆,感叹人生苦多乐少,却强调“意气敷腴在盛年”,劝勉趁盛年与友人相聚畅饮,只愿“床头常有沽酒钱”。末句“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贵贱付皇天”更将功名利禄看淡,把命运交付于天。全诗语言质朴直白,情感由悲转豁达,通过自然意象与人生感悟的结合,传递出对生命的热爱与洒脱的生活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宋文学家,“元嘉三大家”之一

鲍照(?~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东海(郡治今山东郯城北)人。出身寒微,曾任秣陵令、中书舍人等职,后为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临海王刘子顼起兵失败,鲍照为乱兵所杀。鲍照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其诗体裁多样,题材丰富,长于乐府,尤擅七言之作,风格俊逸,对唐诗人李白、岑参等影响深远。其诗多不平之慨,表现了寒门之士积极进取的愿望和对士族专权现状的不满。亦擅赋及骈文。代表作品有乐府诗《拟行路难》十九首、赋《芜城赋》、骈文《登大雷岸与妹书》。著有《鲍参军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拟行路难十八首》是鲍照模拟汉乐府杂曲《行路难》创作的组诗作品。《行路难》原辞已散佚不存,鲍照这十八首拟作便成为今传此曲的最早文本。这组诗题材丰富多样,并非作于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据考证,元嘉二十八年(451)至元嘉三十年(453)间,鲍照经历了自解侍郎之职、离开始兴王任永安令、遭遇刘劭谋反事件并蒙冤被“禁止”(即被限制人身自由)等一系列变故,仕途屡经坎坷,命运几度浮沉。细究组诗内容,许多篇章所抒发的愤懑、感慨与他这一时期的人生遭际高度契合,因此推断《拟行路难十八首》当创作于这一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咏怀的乐府诗。描写了“河边草”冬枯春荣、“城上日”朝没夕出等自然意象,引出对生命循环与时间流逝的思考;直抒胸臆感叹“人生苦多欢乐少”的生命状态,却强调“意气敷腴在盛年”的青春鲜活;继而表达对“床头恒有沽酒钱”“得志数相就”的平凡生活小确幸的珍视;最终以“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贵贱付皇天”的豁达,将个体生命的感慨升华为对命运的超然与对生活的热爱,传递出洒脱通透的人生态度。

2. 写作手法

反问:“安能”句以反问语气否定“行叹坐愁”的合理性,实则抒发无法抑制的愁绪,“心非木石”句以反问强调人心有感,强化对命运不公的控诉。比喻:用“水”的流淌方向各不相同,比喻人生因出身、地位不同而命运迥异,隐含对门阀制度的批判。

3. 分段赏析

诗歌开篇以“君不见”的句式起兴,连续选取两组自然意象展开联想。“河边草”冬日枯萎,春日又铺满道路,用草木荣枯的自然规律,暗示生命像季节更替循环往复;“城上日”今日西沉消失,明朝又会重新升起,以日升月落的现象,强化时间流逝、往复不息。这两句通过常见的自然景物,为后文对人生的感慨做铺垫。“今我何时当然得,一去永灭入黄泉”,诗人以直白的追问,流露出对死亡终将到来的清醒认知,却也暗含对生命有限的无奈。“人生苦多欢乐少,意气敷腴在盛年”则转为对人生状态的总结:一生中痛苦多于快乐,但最鲜活饱满的意气,终究停留在青春岁月。这里“苦多”与“欢乐少”形成对比,“盛年”的意气风发与前文的自然循环相呼应,突出珍惜当下的意味。面对生命的短暂,诗人并未陷入消极颓丧,而是表达了平实的生活期待:“且愿得志数相就,床头恒有沽酒钱”,希望能在实现理想时与友人相聚,日常能有买酒的钱。这种对友情与小酌的向往,传递出对平凡生活中真实快乐的珍视。最后两句“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贵贱付皇天”更显豁达:功名利禄并非人生追求的目标,生死与命运的安排,不妨交给上天。这种对功名的淡泊、对命运的坦然,将前文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升华为一种通透的人生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明远《行路难》,壮丽豪放若决江河,诗中不可比拟,大似贾谊《过秦论》。

宋许顗《许彦周诗话》

# 《行路难》诸篇,一以天才天韵,吹宕而成,独唱千秋,更无知者。太白得其一桃,大者仙,小者豪矣。盖七言长句,迅发如临济禅,更不通人拟议。又如铸大象,一泻便成,相好即须具足。杜陵以下,字镂句刻,人巧绝伦,已不相浃洽,况许浑一流生气尽绝者哉!

明王夫之《古诗评选》卷一

# 《拟行路难十八首》,淋漓豪迈,不可多得。但议论太快,遂为后世粗豪一流人借口矣。

清成书倬《古诗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谢灵运《赠从弟弘元时为中军功曹住京诗》

下一篇:南北朝·鲍照《学刘公干体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