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冬初寒节气成":初冬时节,天气变冷,
# 孟冬:初冬。指农历十月。
"悲风入闺霜依庭":凉风透过窗隙,吹入室内,一层寒霜,铺在小院之中。
# 闺:古代女子住的内室。,悲风:容易引起人悲伤情绪的寒风。
"秋蝉噪柳燕辞楹":秋蝉在柳树上喧叫,飞回温暖的南方,燕巢成空,
# 辞楹:在屋柱上筑巢准备过冬。,噪柳:在柳树上喧叫。
"念君行役怨边城":想起夫君还在戍守边城,心中哀怨。
"君何崎岖久徂征":总是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戍边抗敌,
# 徂征:前往边塞从军。,崎岖:本指道路高低不平,此喻命运艰难不顺。
"岂无膏沐感鹳鸣":没有你在身边,我对梳装打扮也毫无热情。
# 鹳:鹳雀,一种水鸟。,膏沐:油膏脂粉等古代女子美容品。
"对君不乐泪沾缨":日思夜想心中悲怨,泪水沾湿了衣襟,
# 缨:彩带。,对君:疑是“思君”之误。魏文帝《燕歌行》日:“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此诗拟之,故知是思君之误。
"辟窗开幌弄秦筝":我打开窗户,撩起帷幔,弹起秦筝,抒发满腔的思念。
# 秦筝:一种形状像瑟的弦乐器。,弄:谈拨。,幌:帷幔,窗帘。,辟:开。
"调弦促柱多哀声":琴声悲切哀婉,夫君啊,你是否能听见,
# 促:旋紧。
"遥夜明月鉴帷屏":漫漫长夜,只有照进屏风的月光与我作伴。
# 帷屏:帐幕和屏风。
"谁知河汉浅且清":自己与丈夫难以见面,好比天上的牛郎和织女隔着一道银河,
# 河汉:银河。此用古诗“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意,喻指夫妻不得团聚。
"展转思服悲明星":翻来覆去睡不着,悲思不减到薄明。
# 明星:指启明星,早晨出现于东方。
南朝宋诗人,山水诗派鼻祖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诗人。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南)。幼时寄养在钱塘杜家,所以小名客儿,后世又称谢客。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派”鼻祖,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与谢朓合称为“大小谢”,加上族弟谢惠连合称为“三谢”;与颜延之、鲍照合称“元嘉三大家”。谢灵运的诗大都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以精丽之语刻画自然景物,开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但有“玄言”余习,又“颇以繁芜为累”。他创作的《山居赋》作为山水赋的代表,对后世山水诗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也引领了南北朝山水小品文。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 明人辑有《谢康乐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燕歌行》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思妇怀人诗。本诗展现出思妇复杂心绪,表达了对远戍丈夫思念之情,以及抒发了思妇对战争的怨叹和对所处困境的痛心疾首。
2. 写作手法
正衬:“孟冬初寒节气成,悲风入闺霜依庭。”两句写初冬季节,寒风四起,季节的更替引起思妇节序之感。将“悲”字赋予“风”,无理而妙,直接衬托出女子的悲伤意绪。
3. 分段赏析
这首诗起首两句写初冬季节,寒风四起,季节的更替引起思妇节序之感。将“悲”字赋予“风”,无理而妙,直接衬托出女子的悲伤意绪,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秋蝉”句是思妇所见之景。秋末冬初的蝉声凄清而稀疏,在思妇听来却令人烦躁,使本就悲伤的心情更加烦闷。孟冬之际,候鸟燕子已然离去,可丈夫却仍戍守在寒冷的边城。思妇的心情由“悲”转为“怨”。“君何崎岖久徂征”句紧承上句“怨边城”,写思妇挂念丈夫,想象他跋涉于崎岖山路,戍边抗敌,生活艰苦。“岂无膏沐”句合用《诗经・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和《诗经・豳风・东山》“鹳鸣于垤,妇叹于室”诗句。这两首诗皆写女子怀念远征丈夫,与本诗诗旨契合。谢灵运熟谙风骚,作诗善于取意或化用《诗经》《离骚》诗句,古代诗论家早有指出。“对君不乐泪沾缨”两句,继续叙写思妇因思念丈夫潸然泪下,为缓解悲绪,她借弹筝诉说内心哀怨。心中愁怨,所弹曲调亦黯然销魂,借“筝”消愁,愁绪更浓。“遥夜”句,思妇因心中悲切放下秦筝,抬头望见明月悬空。见月思人,哀婉之情难以抑制。此句对晏殊“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的词句或有导引作用。“谁知河汉”句化用《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中“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的诗意。虽未直言相见,渴望相见的心情却极为强烈。“辗转思服”句源自《诗经・周南・关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写思妇思念戍边之人,辗转难眠。
4. 作品点评
此《燕歌行》沿袭谢诗依时空铺陈的特质,随着时节更迭,悲愁渐起,继而铺展思妇思念的系列举动,叙事舒缓流畅。虽为代人抒情之作,却情辞哀切婉转,自然真挚,全无矫揉造作之态。
# 藏曲于直,极变而善止,与子桓一作旌戈相敌,正令平原作壁上诸侯。”;“句句用韵,正以不促称圣。
清王夫之《古诗评注》
上一篇:南北朝·江淹《迁阳亭诗》
下一篇:南北朝·谢惠连《咏螺蚌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