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紫金鞍":雪白战马配着紫金鞍具,
# 紫金鞍:紫金制作的马鞍。紫金,一种珍贵矿物。综合金、铜、铁、镍等多种元素的合金。俄罗斯的紫金在世界上最为著名,紫金矿藏非常丰富。
"停镳过上兰":勒马停驻经过上林兰观。
# 上兰:山西太原上兰。镇村名。处汾河东,二龙山下。有窦大夫祠和古“太原八景”之一“烈石寒泉”。,停镳:停马。镳,马嚼子。与衔合用,衔在口中,镳在口旁。指乘骑。
"寄言狭斜子":且传话给浪荡纨绔子,
# 狭斜子:指居住陋巷无远识的男子或人。狭斜,幽静、灰暗的小街曲巷。多指妓院。古乐府有《长安有狭斜行》,述少年冶游之事。后称娼妓居处为“狭斜”。,寄言:犹寄语、带信。
"讵知陇道难":他们岂知陇山征途艰险。
# 陇道:陇山的官道。古地名。,讵:孰。怎,岂。
"赤坂途三折":赤坂山路曲折三重旋,
# 三折:三道曲折。,途:路途。,赤坂:赤土的山坡。
"龙堆路九盘":白龙堆沙道盘绕九回弯。
# 九盘:九重盘旋。迂回曲折貌。,路:大路。官道。,龙堆:白龙堆的略称。古西域沙丘名。
"冰生肌里冷":酷寒如冰刺入肌骨冷,
# 肌里冷:肌肉里的寒冷。,冰生:寒冰生成。
"风起骨中寒":朔风呼啸寒彻骨髓间。
# 风起骨中寒:大风刮起骨头中寒凉。
"功名志所急":建功立业心志催人急,
# 志所急:有志向所急于取得。,功名:功勋和名声。功业和名誉地位。
"日暮不遑餐":日暮不休无暇进餐食。
# 餐:用餐,进餐。,不遑:无暇,没有时间。来不及。,日暮:傍晚;天色晚。
"长驱入右地":挥师长驱直入边塞地,
# 右地:右侧之地,指西部之地。比喻要地。,长驱:向前奔驰不止;长途向前驱驰。
"轻举出楼兰":轻兵奇袭突破楼兰关。
# 楼兰:古西域国名,王居扜泥城,遗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境,罗布泊西,处汉代通西域南道上。,轻举:轻易地飞举。轻而易举地行动。谓飞升,登仙。
"直去已垂涕":决然前行却已泪涟涟,
# 垂涕:落泪或流涕。指哭泣。,直去:仅仅离去。直,只,仅仅。径直。一直。
"宁可望长安":岂可回首遥望故长安。
# 长安:古都城名。长安地名始于秦朝,西汉、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陕西西安一带。,宁可:岂可。宁,岂,怎。
"匪期定远封":非为期许班超定远封,
# 封:封赐。封爵。,定远:定远侯。东汉班超立功西域,封定远侯。后人称班定远。定远为其省称。,匪期:不期望。匪,不,非。
"无羡轻车官":更不羡慕显赫轻车官。
# 官:官位。,轻车:轻车将军的简称。《汉书》曰:‘李广……元朔中,为轻车将军,击右贤王,有功,卒封安乐侯。’北周庾信《反命河朔始入武州》诗:“轻车初逐李,定远未随班。,无羡:不羡慕。无,不。勿。不要。
"唯见恩义重":只感君国恩义重如山,
# 恩义重:重视皇帝恩泽和臣子忠义。皇恩和忠义十分隆重。,唯见:唯有被人见到。
"岂觉衣裳单":怎觉单薄寒衣冷透肩。
# 衣裳单:衣裳单薄寒冷。,岂觉:岂能感觉。怎能感知。
"本持躯命答":早怀此身微命酬君愿,
# 躯命答:用身躯和性命报答皇恩。,本持:原本秉持。原先想着。
"幸遇身名完":幸得功成身退名节全。
# 身名完:身家性命和名声的保全与完备。,幸遇:有幸逢遇。
南朝齐梁文学家,永明诗体代表人物
沈约(441~513),南朝齐梁文学家。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人,为“竟陵八友”之一。曾在南朝宋、齐两朝做官,后来帮助梁武帝萧衍登上皇位,被任命为尚书仆射,封为建昌县侯,官至尚书令。沈约与谢朓、王融诸人之作皆注重声律,时号“永明体”。其诗重藻饰,部分诗作语言清新。他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作诗区别、调和四声,避免八病,对古体诗向律诗的转变起重要作用,曾据旧本撰成《宋书》,又有《四声谱》《齐纪》《沈约集》等,已佚。代表作品有《早行逢故人》《早发定山》《别范安成》等。明人辑有《沈隐侯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边塞诗。诗歌塑造了跨白马、披金鞍的塞外战士形象,通过铺陈其奔赴楼兰的征战历程与“唯见恩义重”的内心情志,展现了士人渴望建功立业、以忠义报国的情怀。全诗以质朴自然的语言、铺陈叙事的手法,从形象刻画到场景呈现逐步推进,风格豪迈刚健,既体现南北朝乐府诗的特点,亦以简洁笔触勾勒出边塞战士的风貌与家国担当,是研究当时边塞题材及士人报国情怀的重要诗作。
2. 写作手法
起兴:“白马紫金鞍,停镳过上兰”使用了起兴的写作手法。诗句先描绘了一匹身披紫金鞍的白马,停留在上兰之地的画面,通过对白马形象和其所处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英姿飒爽的氛围,从而引出下文对壮士追求功名等内容的叙述。铺陈:“赤坂途三折,龙堆路九盘。冰生肌里冷,风起骨中寒”,这几句诗中,诗人通过“赤坂途三折,龙堆路九盘”,极力渲染道路的曲折难行,又用“冰生肌里冷,风起骨中寒”细致描绘环境的寒冷恶劣,多角度铺陈出征程的艰辛,突出了主人公追求功名之路的不易。
3. 分段赏析
“白马紫金鞍”此句以骏马华鞍开篇,勾勒出主人公的英武形象。“紫金”色泽贵重绚丽,“鞍”为马具核心,“紫金鞍”三字即刻点明骑者的高贵身份与显赫地位,画面感强烈,为全诗奠定豪迈基调。“停镳过上兰”“停镳”(“镳”指马嚼子,代指勒马停下)二字暗示行程暂歇,动作从容优雅;“过上兰”指经过上林苑兰观宫,点明出发地乃汉代皇家苑囿,暗示侠客出身宫廷近卫或贵族,与首句华贵意象呼应,彰显气度不凡。“寄言狭斜子”“狭斜子”代指流连市井、纵情声色的纨绔子弟。“寄言”意为“传话”,是主人公对享乐之辈的隔空喊话。此句引入对比群体,为下文揭示边塞艰辛做铺垫,突显主人公志向的超越性。“讵知陇道难”一个诘问句“讵知”(岂知)直指“狭斜子”的无知。“陇道”泛指通往西北边疆的险路。此句既是回答“狭斜子”,也是揭示征程艰辛的总起,承上启下,情感由豪迈转为凝重。“赤坂途三折”“赤坂”实为西域艰险地名,一说在陕西。“途三折”极言山路迂回曲折。此句以地名之“赤”暗示荒凉,以“三折”具象化路途险阻,寥寥数字刻画出边陲地貌的险峻复杂。“龙堆路九盘”“龙堆”即白龙堆沙漠,丝路著名险地。“路九盘”描绘道路如龙盘绕般曲折。“九”表多数。此句与上句工整对仗,以叠加的地理意象(坂、堆)与数字(三、九)强化征途的漫长艰辛与险象环生。“冰生肌里冷”此句转向体感描写。“冰生肌里”运用通感,将刺骨寒意具象为体内结冰。一个“冷”字直白点出苦寒程度。“肌里”较之于表更显寒意入骨,精准捕捉边疆酷寒对身体造成的极致侵袭。“风起骨中寒”承接上句,“风起”加剧寒意,“骨中寒”较“肌里冷”更进一步,深入骨髓。“骨”象征生命核心,此句以夸张手法将寒风拟化为可穿透肌肤、侵蚀骨髓的力量,极写环境之严酷无情。“功名志所急”在铺陈艰辛后,笔锋一转点明心志。“功名志”表明主人公的驱动力,“急”字刻画出其建功立业的迫切心情。此句是全诗情感转折点,由外在困境转向内在追求,道出忍受苦寒的精神支柱。“日暮不遑凔”“不遑”(没有闲暇)“凔”(应作“餐”或据诗意指停歇休息)。此句描绘日暮时分仍无暇进食休憩,行军紧张匆忙。结合“日暮”之苍茫景象,烘托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与戍边将士的忘我精神。“长驱入右地”“长驱”写进军之迅猛果断、势不可挡;“右地”泛指西北边塞之地。此句动作有力,场景开阔,展现侠客义无反顾深入敌境、勇往直前的豪情,呼应“功名志”的雄心。“轻举出楼兰”“轻举”形容身姿轻捷、行动迅捷;“楼兰”为西域古国名,此处代指前线或敌境要地。“出”字显示跨越边关、深入不测。此句以“轻举”反衬军情之急、胆略之雄,进一步塑造其矫健勇猛形象。“直去已垂涕”情绪在此陡转。“直去”坚定前行,“垂涕”却已落泪。巨大反差揭示刚硬外表下的内在情感。泪水非因畏惧,恐为辞乡报国、赴死决心触动心灵所致,展现其忠勇与人性复杂面。“宁可望长安”反问句“宁可”(岂可)点明“垂涕”非为“望长安”的思乡。此句强化了决绝的牺牲精神:纵然心怀故土(长安),但重任在肩,绝无回头眺望、贪恋安逸之理。忠勇报国之心压倒儿女情长。“匪期定远封”“匪”通“非”,“定远封”指班超定西域封定远侯之功业。此句直言出征不为贪图如班超般的高官显爵,否定了世俗所羡的功利目标,升华了其行为的纯洁性与崇高性。“无羡轻车官”“轻车官”为汉代高级武职(轻车将军、轻车都尉)。此句重申非为求取个人显赫官位,与上句“定远封”呼应,彻底明确其驱动力非在封赏利禄,在于更纯粹的信念。“唯见恩义重”前两句否定后,此句给出肯定答案:唯一驱使之力在“恩义重”。这指向对君国的知遇、责任、忠诚。此句是全篇主旨的升华点,将侠客豪情转为深沉的家国担当,境界顿显宏阔高远。“岂觉衣裳单”“岂觉”反问,“衣裳单”呼应前文酷寒。此句以肉体感知的钝化反衬“恩义”在心中的炽热与力量。外在苦寒被内在信念消解,突出主人公精神之坚韧强大与无私忘我。“本持躯命答”“躯命”即性命,“答”意为报答。此句直抒胸臆:早已决意以身家性命来回报深重的“恩义”。开篇华彩至此刻尽洗铅华,显出以身许国、视死如归的悲壮底色。“幸遇身名完”“身名完”意指性命得以保全,名誉未受玷污。“幸遇”流露出意外之喜与感慨。在申明必死决心后,以此结局收束,非削弱壮烈,反更显命运之难测与壮士之坦荡。完成使命、全身而退,是比牺牲更幸运但非预设的结果。
上一篇:南北朝·沈约《贞女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