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衣遵沙垣":拂了拂衣袖,沿着沙岸前行,
# 沙垣:岸上的沙堆积得像矮墙一样。
"缓步入蓬屋":缓步进入草屋。
"近涧涓密石":近处溪涧的细流在密石间蜿蜒穿行,
# 涓密石:浅细的水流从密密麻麻的卵石上滑过。涓,细流。
"远山映疏木":远方的山峰在稀疏的林木间映出。
# 映疏木:显现出粗大的树木。
"空翠难强名":弥漫的青翠山色难以确切命名,
"渔钓易为曲":溪涧上渔钓者的乐趣容易自然吟唱。
# 易为曲:容易吟唱。
"援萝临青崖":攀援着藤萝来到青色的山崖下,
# 援萝:抓住藤萝。
"春心自相属":心灵与春天的生机自然相融合。
# 春心:春日的伤感心情。
"交交止栩黄":黄鸟在栎树上“交交”啼唱,
# 交交止栩黄:此句为《诗经·秦风·黄鸟》“交交黄鸟,止于棘”的省并,用以代指“哀三良”之意。交交:鸟叫声。止栩黄:栖息在栎树上的黄鸟。
"呦呦食萍鹿":野鹿“呦呦”地吃着艾蒿。
# 呦呦:鹿鸣之声。
"伤彼人百哀":感伤那《黄鸟》诗中人们的百般哀痛,
# 人百哀:人百哀:《诗经·秦风·黄鸟》有“如可赎兮,人百其身”之句,表达秦人对为秦穆公殉葬的三位良臣的哀思。这里借指死于非命的忠臣良将。
"嘉尔承筐乐":嘉许那《鹿鸣》诗中承筐送礼的欢乐。
"荣悴迭去来":荣华和憔悴不断地交替往来。
# 荣悴:荣耀得意与憔悴失意。
"穷通成休慽":穷困和显达带来悲喜之情。
# 休慽:欢乐与忧愁。,穷通:困厄与显达。
"未若长疏散":不如长久地疏朗散淡,
# 长疏散:长期过着松散自由的隐居生活。
"万事恒抱朴":对万事万物永远保持质朴的态度。
# 抱朴:坚守自然本性,不受外界诱惑。《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南朝宋诗人,山水诗派鼻祖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诗人。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南)。幼时寄养在钱塘杜家,所以小名客儿,后世又称谢客。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派”鼻祖,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与谢朓合称为“大小谢”,加上族弟谢惠连合称为“三谢”;与颜延之、鲍照合称“元嘉三大家”。谢灵运的诗大都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以精丽之语刻画自然景物,开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但有“玄言”余习,又“颇以繁芜为累”。他创作的《山居赋》作为山水赋的代表,对后世山水诗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也引领了南北朝山水小品文。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 明人辑有《谢康乐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诗,也是一首山水纪游诗。介绍了诗人游览白岸亭的经历,描绘了近涧、远山、空翠、渔钓、山鸟、野鹿等山水景物,体现了自然的生机与美好,营造了清新宁静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荣悴穷通的哲理思考。
2. 写作手法
用典:“交交止栩黄,呦呦食苹鹿”巧用《诗经》中《秦风・黄鸟》和《小雅・鹿鸣》的典故,《黄鸟》写哀悼忠良之士,《鹿鸣》写宴饮之乐,诗人借此表达对哀乐的感悟;“空翠难强名”“未若长疏散,万事恒抱朴”化用《老子》语句,将山水景色与老庄玄理融合。借景抒情、融情于景:通过描写山水景物,如“近涧涓密石,远山映疏木”“交交止栩黄,呦呦食苹鹿”等,将诗人的闲适、对自然的喜爱以及隐逸之情融入其中。叠字:“交交”“呦呦”使用叠字,模拟鸟鹿鸣声,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出自然和谐的氛围。
3. 分段赏析
“拂衣遵沙垣,缓步入蓬屋”起笔以“拂衣”“缓步”的动作细节,勾勒出诗人沿沙岸徐行、步入草亭的悠然姿态。“遵”字写循岸而行的轨迹,“蓬屋”点明白岸亭的简陋质朴,舒缓的动作与简素的环境相衬,暗透诗人暂离尘嚣的闲适心境,为全诗奠定清疏淡远的基调。“近涧涓密石,远山映疏木”以“涓”字状写涧水在密石间蜿蜒流动的细润之态,化名词为动词,灵动展现溪水的莹澈与生机;“映”字点明远山透过疏木间隙映入眼帘的层次感,远近景物在虚实交织中构成疏密有致的画面。二字炼字精当,将山水的静谧与灵动感融于笔端。“空翠难强名,渔钓易为曲”“空翠”状写山间青岚弥漫的朦胧之景,言其色可睹而质难触,故曰“难强名”,暗合《老子》“道可道,非常道”的玄理,将自然之美与哲学思考相勾连。“渔钓易为曲”则以渔者的怡然自适,反衬尘世纷扰,流露诗人对隐逸之趣的向往。“援萝临青崖,春心自相属”写攀援藤萝至青崖下的动态,“援萝”“临崖”见探幽之兴,“春心”非指情爱,乃谓春日里与自然相契的心境。此时诗人的心灵与山水景物自然联结,为下文聆听天籁作过渡,景中已含物我交融之意。“交交止栩黄,呦呦食苹鹿”化用《诗经・黄鸟》《鹿鸣》典故,以黄鸟栖栎的“交交”啼声、野鹿食苹的“呦呦”鸣声,构成山林间的天籁交响。前者暗含忠良遭害的哀戚,后者寓含宾主和乐的嘉许,声景之中已伏下文荣悴穷通的哲思。“伤彼人百哀,嘉尔承筐乐”由鸟兽鸣声触发对《诗经》诗意的联想:“人百哀”化用《黄鸟》“人百其身”的哀悼之情,“承筐乐”化用《鹿鸣》宴饮之欢。两种情感交织,引出对人世荣辱的感慨,为“荣悴迭去来”的悟理作铺垫,使自然之景与历史哲思相贯通。“荣悴迭去来,穷通成休慽”“未若长疏散,万事恒抱朴”以“荣悴”“穷通”对举,点明人世兴衰荣辱的循环往复,谓为此悲喜实乃无谓;结句以“抱朴”收束,化用《老子》“见素抱朴”之意,直抒超脱尘俗、守持本真的人生态度。议论虽显直白,却与前文山水之景的清寂意境相呼应,浑然成篇。
# 谢灵运的山水诗,常常带有“玄言的尾巴”,此诗最后四句,讲的就是盛衰循环、祸福无常以及抱朴守真、避灾远祸之类的老摩思想,与描写山水景物的主题相去太远。但是其中的“近涧涓密石,远山映疏木”一联,却是写景状物的名句。
不详浙江省古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俞樟华《池塘春草——谢灵运、孟浩然、王维诗选》
上一篇:南北朝·徐陵《长相思二》
下一篇:南北朝·范云《咏早蝉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