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fēng
shī

朝代:南北朝作者:谢朓浏览量:2
pái
huái
hóng
è
wēi
ruí
dòng
绿
shī
chuí
yáng
xīn
píng
qiě
yán
xíng
xiù
mǐ​​
dāng
jīn
gāo
xiǎng
piāo
chuī
xiāng
wèi
zhī
shí
luán
jìng
xīng
bìn
shì
cēn

译文

风徘徊吹开红花,草木繁茂处吹动绿葹。垂柳低伏又扬起,新萍聚合又分离。行至步檐时衣袖飘动,对着门户想撩开衣襟。高处声响中飘来歌乐,相思之情你却不知。风时常拂过孤鸾镜,看星般鬓发长短不齐。

逐句剖析

"徘徊发红萼":风徘徊吹开红花,

"葳蕤动绿葹":草木繁茂处吹动绿葹。

"垂杨低复举":垂柳低伏又扬起,

"新萍合且离":新萍聚合又分离。

"步檐行袖靡":行至步檐时衣袖飘动,

"当户思襟披":对着门户想撩开衣襟。

"高响飘歌吹":高处声响中飘来歌乐,

"相思子未知":相思之情你却不知。

"时拂孤鸾镜":风时常拂过孤鸾镜,

"星鬓视参差":看星般鬓发长短不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咏风诗》是南朝齐诗人谢脁创作的五言古诗。主题为借风的动态咏物抒情,描绘风拂动花草、杨柳、浮萍的姿态,以及引发的相思之情。前四句写风拂动红花、绿草、垂杨、新萍的自然景象;中两句写风拂过步檐、门户时人的感受;后四句由风的声响触发相思,借孤鸾镜照鬓发的细节流露怅惘。全诗融景入情,以风为线串联物、人、情,笔法细腻。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齐诗人,永明诗体代表人物

谢朓(464~499),南朝齐诗人。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其与同族的谢灵运,并称“大小谢”。因曾任宣城太守、尚书吏部郎,故称谢宣城、谢吏部。后卷入废立的政治斗争中,遭人诬陷,死于狱中。谢脁是永明诗体的代表诗人,与沈约、王融诸人之作皆注重声律,时号“永明体”。他的诗长于写景,风格清俊,善于熔裁,圆美流转,平仄协调,对偶工整。谢脁关于声律对仗和写景状物的技巧,对于唐代诗坛有着深刻的影响。代表作品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等。著有《谢宣城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开篇“徘徊发红萼,葳蕤动绿葹”两句,写风轻轻徘徊,吹开了红色的花萼,又拂动着繁茂的绿葹。“徘徊”一词赋予风以人的情态,“发红萼”“动绿葹”则细致描绘出风与花草的互动,让静止的植物有了动态之美,画面清新灵动。接着“垂杨低复举,新萍合且离”,继续写风的作用:风中的垂柳先是低垂下去,随后又被扬起;水面的新萍时而聚合,时而分离。“低复举”“合且离”两组反义词,生动展现了风的变幻与力量,也让自然景象更显活泼。“步檐行袖靡,当户思襟披”两句,由景及人,写风拂过屋檐下的走道时,行人的衣袖随风飘动;当风对着门户吹来时,让人不禁想撩起衣襟感受它的清凉。从自然景物转向人的感受,过渡自然,让风与人间有了联系。“高响飘歌吹,相思子未知”,风带来了高处飘来的歌声与乐声,而这份因风而起的相思之情,对方却并不知晓。这里借风传递声音,又因声音触发思念,再点出“未知”的怅然,情感逐渐由景转向深沉的内心。最后“时拂孤鸾镜,星鬓视参差”,风时常吹动着孤鸾镜(古时镜子常刻鸾鸟图案),诗人对着镜子看见自己像星星一样斑白的鬓发,参差不齐。风与镜子、鬓发相联系,将相思的愁苦与时光流逝的感慨交织在一起,让情感更显复杂,余韵无穷。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鲍照《拟古诗》

下一篇:南北朝·鲍照《采菱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