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瘵谢人徒":因为卧病谢绝人们来往,
# 人徒:人众。此指在位的贵官显宦。,谢:谢绝,远离。,寝瘵:卧病。瘵:多指痨病。
"灭迹入云峰":隐遁形迹在高耸入云的山峰。
# 云峰:高入云霄的山峰。此即诗人隐居的东山。,灭迹:形迹隐退。
"岩壑寓耳目":山水可寄寓耳目,
# 寓:寓寄,寄住。,岩壑:指山水。
"欢爱隔音容":但是却与情谊笃厚的好友音容两隔。
# 隔:隔世。,欢爱:情谊笃厚的好友。
"永绝赏心望":永远断绝了心情欢乐的希望,
# 望:希望。,赏心:心情欢乐。
"长怀莫与同":长久怀念却无人同游。
# 与同:与之(指义真)同游。,长怀:长久怀念。
"末路值令弟":现在衰老落寞之时正好遇到了你,
# 令弟:令弟:指从弟谢惠连,甚得诗人器重,两人往来甚密,情谊殷厚。,值:正好遇到。,末路:年老。
"开颜披心胸":我才能面露笑容心情畅快地和你坦露心怀。
# 心胸:指心里话。,披:袒露。,开颜:面露笑容,心情畅快的表情。
"心胸既云披":心怀既然已经得到吐露,
# 云:语助词。
"意得咸在斯":悠然自得的情趣全都寄托于此。
# 斯:指与惠连“披心胸”。,意得:心情悠然自得。
"凌涧寻我室":跨越溪涧去寻找栖息之地,
# 寻:寻访。,凌涧:越过山洞。
"散帙问所知":打开书卷询问古今之事。
# 所知:指古今所知之事。,散帙:打开书卷。
"夕虑晓月流":黄昏的时候担心月落,
# 晓月:晨月。指天亮。,虑:顾虑,担心。
"朝忌曛日驰":早晨害怕日落西山。
# 曛日:落日。曛:黄昏。
"悟对无厌歇":相对而谈从不感觉到厌倦,
# 厌歇:满足停止。,悟对:会晤谈心。
"聚散成分离":人生相聚却又分离。
# 聚散:指人事变化,有聚必有散。
"分离别西川":我和你在西边的河岸分离,
# 西川:指浦阳江。
"回景归东山":返程的时候回到东山。
# 东山:灵运所居之处。,回景:回身。转身。景:通“影”,身影。
"别时悲已甚":离别的时候心里十分悲伤难过,
# 甚:很。
"别后情更延":离别之后觉得愁情更深。
# 延:深长。,情:指离别之情。
"倾想迟嘉音":全心全意地等着你的消息,
# 嘉音:令人高兴的音讯.,迟:待,等候。,倾想:深深想念。
"果枉济江篇":果然枉费你心力赐予诗篇。
# 篇:诗篇。,济江:渡江。,枉:枉你赐寄。表谦的说法。,果:果然。
"辛勤风波事":路上辛苦又加上暴风雨阻路,
# 风波事:指谢惠连遇到暴风雨的事。
"款曲洲渚言":江畔受阻言辞亲切感人。
# 洲渚:指钱塘江岸。,款曲:衷情。
"洲渚既淹时":江畔受阻使你耽搁的时间久了,
# 淹时:久留之时。
"风波子行迟":风波阻挠行程已经拖延。
# 行迟:耽误行程。,子:你。指惠连。
"务协华京想":你却想着尽快实现入京城的想法,
# 华京:京华。指刘宋都城建康(今南京市)。,务协:尽快实现。务:遽,迅速。协:合。
"讵存空谷期":怎么还会惦念隐居东山的我。
# 期:期许,约定。,空谷:人迹罕至的山谷。此指诗人隐居的东山。,存:存念,心里惦念。,讵:岂,怎么。
"犹复惠来章,":何况你又赠来你的诗作,
# 来章:寄来诗章。,惠:赐予。表敬的说法。
"只足搅余思":只能激起我稍得平静的心绪。
# 余思:稍得平静的思绪。,搅:搅动,激起。,只:仅只。
"倘若果归言":如果能够实现归还的诺言,
# 归言:归还的诺言。,果:实现。
"共陶暮暮时":我将和你共享暮春的欢乐时光。
# 共陶:共同享乐。
"暮春虽未交":暮春时节虽然还没到,
# 未交:未至。
"仲春善游遨":仲春时节也很适宜游玩。
# 仲春:农历二月。
"山桃发红萼":山桃树上红蕾绽放,
# 红萼:红色的花萼。
"野蕨渐紫苞":野菜渐渐长出紫色的嫩叶。
# 紫苞:未舒展开的紫色嫩叶。,渐:初生。,野蕨:野菜。蕨:羊齿类植物,春发嫩叶。
"嘤鸣已悦豫":鸟儿的鸣叫已经十分欢愉,
# 嘤鸣:李善本《文选》作鸣嘤。三谢诗同。
"幽居犹郁陶":独自隐居充满了忧思。
# 郁陶:忧愁郁闷。指对友人的忧思之情。
"梦寐伫归舟":梦里也盼望着你乘舟而归,
# 伫:立望。,梦寐:睡梦。
"释我吝与劳":帮我消解忧愁劳苦。
# 劳:忧劳愁苦。,吝:鄙吝,肤浅庸俗。
南朝宋诗人,山水诗派鼻祖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诗人。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南)。幼时寄养在钱塘杜家,所以小名客儿,后世又称谢客。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派”鼻祖,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与谢朓合称为“大小谢”,加上族弟谢惠连合称为“三谢”;与颜延之、鲍照合称“元嘉三大家”。谢灵运的诗大都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以精丽之语刻画自然景物,开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但有“玄言”余习,又“颇以繁芜为累”。他创作的《山居赋》作为山水赋的代表,对后世山水诗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也引领了南北朝山水小品文。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 明人辑有《谢康乐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赠答诗。诗歌为答谢族弟谢惠连《西陵遇风献康乐》而作,借永嘉、会稽等地的山水景致,描绘了烟雨空濛的自然意象,抒发手足情深与离别怀想。诗中采用顶真续麻的章法,模仿曹植《赠白马王彪》的笔法,以“山水兴情”的方式将亲情抒写与自然审美相融合,既展现谢灵运“情寄山水”的创作特色,又通过“两度罢官后”明朗的情感基调,透露出仕途失意后寄情自然的心境。全诗突破玄言诗抽象说理的传统,以细腻景物刻画营造新意境,实为其山水诗派风格的体现。
2. 写作手法
景物描写:诗中借山水景物描写抒发兄弟情谊与离别思念,“寝瘵谢人徒,灭迹入云峰”以云峰之景起笔,既写诗人遁世之境,又暗藏对兄弟的牵挂;“岩壑寓耳目,欢爱隔音容”以岩壑清景与兄弟音容相隔对比,衬出思念之切;“连岩觉路塞,密竹使径迷”则以连岩密竹的阻隔之景,外化与弟分离后的迷茫怅惘,通篇融情于景,让这份情谊与思念在山水间流转。
3. 分段赏析
诗的开篇“寝瘵谢人徒,灭迹入云峰。岩壑寓耳目,欢爱隔音容”,诗人称自己因病卧床,谢绝访客,遁入云雾缭绕的山峰之中。在这里,他以岩壑为耳目所寄,然而与从弟惠连的欢爱之情,却因相隔而只能听闻声音、想象容貌。“欢爱”一词直接点明二人情谊深厚,而“隔音容”则凸显出分离之苦,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永绝赏心望,长怀莫与同。末路值令弟,开颜披心胸”几句,诗人感慨与友人同游共赏的期望已永远断绝,长久以来的情怀无人能懂。直到遇到惠连,才重新展露笑颜,敞开心扉。这几句诗强烈地表现出惠连在诗人心中的重要地位,能让其在孤寂中重获慰藉。“心胸既云披,意得咸在斯。凌涧寻我室,散帙问所知”,诗人表示与惠连敞开心扉交流后,内心十分满足。惠连跨越山涧前来寻找他,两人摊开书卷,探讨学问。“凌涧”这一行为体现出惠连不顾路途艰难,只为与诗人相聚,侧面反映出二人情谊的真挚。“夕虑晓月流,朝忌曛日驰。悟对无厌歇,聚散成分离”,诗人与惠连从早到晚都沉浸在交流探讨中,忘却了时间流逝。然而,欢乐的相聚终有尽头,聚散无常,二人又将面临分离。这里通过对相聚时光短暂的感慨,进一步强化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即将分离的惆怅。“分离别西川,回景归东山。别时悲已甚,别后情更延”,明确写出二人在西川分别,诗人回到东山。分别之时已然悲痛万分,分别之后思念之情更是绵延不绝。“悲已甚”和“情更延”层层递进,深刻地描绘出离别的痛苦和别后的思念。“倾想迟嘉音,果枉济江篇。辛勤风波事,款曲洲渚言”,诗人满心期待惠连的佳音,最终收到了他渡江而来的诗篇。诗中想象惠连在风波中辛勤奔波,在洲渚边详细诉说的情景,既体现出对惠连的牵挂,也能感受到对其来信的珍视。“洲渚既淹时,风波子行迟。务协华京想,讵存空谷期”,诗人想到惠连在洲渚耽搁了不少时间,江上风波又使行程迟缓。希望他能顺遂心意,实现抱负,不要只留存着与自己在空谷相聚的期待。这几句诗展现出诗人对惠连的关心不仅停留在友情层面,还延伸到对其前途的期许。“犹复惠来章,只足搅余思。傥若果归言,共陶暮春时”,即便收到惠连的来信,诗人仍觉得思绪被搅乱,思念更甚。他期盼惠连能如信中所言归来,在暮春时节一同享受美好时光。“共陶暮春时”描绘出一幅美好的相聚画面,寄托了诗人对未来重逢的热切渴望。“暮春虽未交,仲春善游遨。山桃发红萼,野蕨渐紫苞”,诗人描述了眼前仲春时节的景色,山桃绽放出红色的花萼,野蕨也渐渐长出紫色的苞芽。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绘,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鸣嘤已悦豫,幽居犹郁陶。梦寐伫归舟,释我吝与劳”,听到鸟儿欢快的叫声,诗人本应愉悦,但幽居的生活仍让他内心烦闷。他在梦中都盼望着惠连归来的船只,以解除自己心中的忧愁和劳累。这里以乐景衬哀情,更加突出了诗人对惠连的思念之苦。
上一篇:南北朝·鲍令晖《寄行人》
下一篇:南北朝·江淹《望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