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满春塘":春天,清澈的湖水涨满了池塘,
"旅雁每迥翔":迁徙的大雁常常在空中盘旋飞翔。
"唼流牵弱藻":大雁在水中觅食,牵动着柔弱的水草,
"敛翮带余霜":它们收拢翅膀,羽毛上还带着残留的霜。
"群浮动轻浪":雁群在轻浪中浮动,
"单泛逐孤光":孤独的大雁追逐着那缕孤独的光。
"悬飞竟不下":大雁在空中盘旋,最终却未落下,
"乱起未成行":慌乱飞起,却不成行列。
"刷羽同摇漾":它们梳理着羽毛,在水波中摇荡,
"一举还故乡":然后一起奋力展翅,飞回故乡。
南朝齐梁文学家,永明诗体代表人物
沈约(441~513),南朝齐梁文学家。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人,为“竟陵八友”之一。曾在南朝宋、齐两朝做官,后来帮助梁武帝萧衍登上皇位,被任命为尚书仆射,封为建昌县侯,官至尚书令。沈约与谢朓、王融诸人之作皆注重声律,时号“永明体”。其诗重藻饰,部分诗作语言清新。他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作诗区别、调和四声,避免八病,对古体诗向律诗的转变起重要作用,曾据旧本撰成《宋书》,又有《四声谱》《齐纪》《沈约集》等,已佚。代表作品有《早行逢故人》《早发定山》《别范安成》等。明人辑有《沈隐侯集》。
1. 分段赏析
“白水满春塘,旅雁每逥翔”开篇便紧扣诗题。“白水”指澄澈至极的湖水。这两句实则化用刘桢《杂诗》中“方塘含白水,中有凫与雁”之句。次句在“雁”前加一“旅”字,意为此湖不过是雁的临时栖息之所,雁只是匆匆过客,为尾句“还故乡”埋下伏笔。“逥翔"即盘旋飞翔,“逥翔”前着一“每”字,表明每当春水涨满池塘,从北方来此过冬的群雁便会振翅盘旋起舞,年年如是,从未间断,此“每”字拓宽了时间维度。“唼流”以下六句,诗人以细腻笔触描摹湖中群雁姿态。“唼流”描绘雁入水觅食之态,如宋玉《九辩》所云“凫雁皆唼夫梁藻,风愈飘翔而高举”,“弱藻”则是柔嫩水草。“唼流牵弱藻”,生动展现湖雁觅食时牵动柔弱藻类的情景,刻画入微。谢灵运有诗“季秋边朔苦,旅雁违霜雪”,季秋时节北雁南飞避寒。当春日冰雪消融,群雁欲振翅北归,似乎仍觉羽毛残留旧年霜意,这“余霜”勾起它们的思乡之情,因它来自北方故乡,用词精巧曲折。“群浮动轻浪,单泛逐孤光”,上句中群雁悠然随轻浪浮动,下句里单雁追逐湖面上闪烁孤光以寻伴侣。“动”字写出群雁随波晃动的悠然,“逐”字表现单雁主动追寻的活泼。此二句虽未提“湖”,却将湖面之景全然呈现,堪称精妙。“唼流”句写湖水,“群浮”两句绘湖面,“悬飞竟不下,乱起未成行”写湖空,层次清晰,立体感十足。谭元春评曰:“‘群浮’‘单泛’‘悬飞’‘乱起’,将湖雁的数量、位置、速度、队列等状态尽显,可作一幅湖雁图。”诗的结尾“刷羽同摇漾,一举还故乡”点明主旨,“刷羽”是雁用喙梳理羽毛,“摇漾”意为飞翔,群雁梳理羽毛一同振翅,期望一举飞回故乡,与开篇“旅雁”呼应。
2. 作品点评
《咏湖中雁》是沈约的诗作,以清新自然的语言、细腻生动的描写,将旅雁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诗中运用多种写作手法,使情感表达含蓄而深沉。通过对旅雁的描绘,传达出思乡之情与对归乡的期盼,引发读者的共鸣。
下一篇:南北朝·鲍照《咏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