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í
táng
lài
tīng
yuán

朝代:南北朝作者:沈约浏览量:2
jiào
jiào
yuán
míng
róng
róng
chén
zhī
shēng
yuǎn
jìn
wéi
jiàn
shān
chóng
huān
dōng
lǐng
chàng
zhù
西
yán

译文

夜晚,那噭噭的猿声不断传来,清晨,那蒸腾弥漫的雾气笼罩了山野。那猿声忽此忽彼,简直弄不清它们的远近,只见那层层山峦,像叠摞在一起一般。听到那东岭的猿歌,已经够喜欢的了,还想静立久等待,倾听那西岩猿猴的应答声。

逐句剖析

"噭噭夜猿鸣":夜晚,那噭噭的猿声不断传来,

# 噭噭:猿的叫声。

"溶溶晨雾合":清晨,那蒸腾弥漫的雾气笼罩了山野。

# 溶溶:水气密布的样子。

"不知声远近":那猿声忽此忽彼,简直弄不清它们的远近,

"惟见山重沓":只见那层层山峦,像叠摞在一起一般。

# 重沓:重叠。

"既欢东岭唱":听到那东岭的猿歌,已经够喜欢的了,

# 唱:指首先鸣叫。,欢:喜。

"复伫西岩答":还想静立久等待,倾听那西岩猿猴的应答声。

# 伫:久立等待。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石塘濑听猿》的作者是南朝梁诗人沈约,这是一首五言古诗。通过“暝坐—听猿—神驰”的审美体验结构,展现诗人月夜闻猿的审美意趣,通过“山明月露白”“幽涧响潺湲”等视听通感手法,营造出空明澄澈的山水意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南朝齐梁文学家,永明诗体代表人物

沈约(441~513),南朝齐梁文学家。字休文,吴兴武康(今浙江)人,为“竟陵八友”之一。曾在南朝宋、齐两朝做官,后来帮助梁武帝萧衍登上皇位,被任命为尚书仆射,封为建昌县侯,官至尚书令。沈约与谢朓、王融诸人之作皆注重声律,时号“永明体”。其诗重藻饰,部分诗作语言清新。他与周颙等创“四声八病”之说,要求作诗区别、调和四声,避免八病,对古体诗向律诗的转变起重要作用,曾据旧本撰成《宋书》,又有《四声谱》《齐纪》《沈约集》等,已佚。代表作品有《早行逢故人》《早发定山》《别范安成》等。明人辑有《沈隐侯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石塘濑听猿》是南北朝诗人沈约创作的山水诗。该诗创作于沈约晚年退隐山林期间,诗人因某夜雾中亲历山野猿声此起彼伏的独特体验而作。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山水诗。全诗六句,通过“山雾猿鸣”的意象组合,构建出空灵幽寂的山水意境,在传统悲秋意象中翻出新意,将猿声解构为自然天籁而非哀切之音。诗句遵循五言古体对仗规律,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云山雾海、猿啼幽谷的视听通感,表达了诗人听猿时的欢快愉悦之感和对山水自然的挚爱之情。

2. 写作手法

动静结合:“噭噭夜猿鸣,溶溶晨雾合”,猿鸣(动)与晨雾的静态景象(静)结合,以动衬静。拟人:“既欢东岭唱,复伫西岩答”,将猿鸣拟人化为“唱”与“答”,赋予自然以灵性。诗人从“闻声”到“期待回应”,实则是将自身情感投射于自然,达成​​物我合一​​的审美境界,暗含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3. 分段赏析

“噭噭夜猿鸣,溶溶晨雾合”这句诗既有声音又有画面的描写。它和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中“活活夕流驶,嗽嗽夜猿啼”两句相互呼应,但又有自己的特点——通过夜晚和早晨的时间变化,把山中从傍晚到清晨的景色连在一起,形成一种循环不断、声音与景色交融的意境。当山间雾气弥漫,猿猴的叫声在山间回荡,这样的开头展现了一种特别的感受。“不知声远近,惟见山重沓。”这句写的是在云雾中听见的真实感受。空谷中的猿啼声本来就很难分辨从哪里传来,这种听不清声音远近的感觉,反而让人更加注意到“惟见山重沓”的景象。诗人用这种看似矛盾的手法,把山中层层叠叠的景象和若有若无的猿啼声结合起来,创造出一种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的山水意境。“既欢东岭唱,复伫西岩答”这两句把自然的声音变成了人与山之间的对话。把猿猴的叫声形容为“唱”和“答”,不仅让声音更加生动,也像是诗人和山水之间达成了一种默契。东边和西边的山岭交替呼应,就像声音在山间形成了一个立体的空间,而“欢”和“伫”这两个词则表达了从最初的欣喜到后来的静静思考的情感变化。这种声音与景象的转换,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体现了六朝时期文人欣赏山水时独特的思考方式。

4. 作品点评

这首写景诗观察仔细,把景物描写得活灵活现,读着读着眼前就浮现出山间的雾气和流动的云朵。整首诗的语言清新自然,读完让人感觉特别清爽透亮,字里行间都是对大自然满满的热爱。诗人就像画家一样,用文字描绘出大自然的颜色和声音,让读者不光能看到画面,还能“听”到自然的声音,“尝”到文字的甘甜。整首诗越读越有味道,让人忍不住反复品味,就像山涧清泉在石头上流淌,时间越久越觉得清新动人。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全诗意境朦胧,飘缈悠远,物我交流,极有深趣。

不详长安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焦泰平《汉魏六朝诗三百首注评》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庾信《就蒲州使君乞酒诗》

下一篇:南北朝·沈约《悼亡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