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上春台":春天到了,我登上春台去眺望远方,
"春窗四面开":四面窗户都敞开着,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落花何假拂":那纷纷扬扬飘落的花瓣,仿佛无需人们去清扫,
"风吹会并来":它们在微风的轻抚下,自然地汇聚到了一起。
南北朝诗歌的集大成者
庾信(513~581),北周文学家。字子山,小字兰成,祖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庾信幼聪敏,博览群书,初仕梁,后出使西魏被留,历仕西魏、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庾信善诗赋、骈文,前期作品绮艳轻靡,与徐陵齐名,世称“徐庾体”。入北朝后,所作诗赋抒发乡关之思,多沉郁悲愁之音,风格一变为萧瑟苍凉。明杨慎称其诗“为梁之冠绝,启唐之先鞭”。代表作品有《拟咏怀》《哀江南赋》《枯树赋》等。后人辑有《庾子山集》。
1. 写作手法
远近结合:全诗先以“春台临四野”展现辽阔原野的远景,“春窗四面开”切入四面窗户打开的的近景,最终定格于“落花何假拂”的落花特写,形成由元及近的视觉逻辑。这种依托具体物象传递内在情思的表现手法,正契合南北朝时期“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诗学理念——即通过客观景物的动态呈现,自然流露诗人的主观情感体验。拟人:“落花何假拂,风吹会并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落花赋予人的情感和动作,仿佛落花是有意与人们亲近,主动地来到人们身边。白描:“落花何假拂,风吹会并来”这两句是对春天落花景象的细腻描写。通过这种白描手法形象地表现出落花在风中汇聚的动态画面。借景抒情:“落花何假拂,风吹会并来”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珍惜之情。
2. 分段赏析
首句“春望上春台”此句点明了时间和地点,“春望”明确了时节为春天,“上春台”则描绘出诗人登上春台的情景。“春台”在古代常是人们迎春、赏春之处,登上春台,意味着诗人开启了与春天亲密接触的旅程,为全诗奠定了欢快、明朗的基调,也透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期待之情。从诗歌的意象选取来看,“春台”这一意象富有生机与活力,给人一种向上、开阔的感觉,奠定了全诗积极的氛围。次句“春窗四面开”“春窗”进一步强化了春天的氛围,“四面开”生动地展现出窗户敞开的姿态,仿佛春天的气息正从四面八方涌进屋内。这一句不仅营造出一种明亮、通透的环境,更暗示着春天的气息已经弥漫至房间的每一个角落。与首句相呼应,进一步渲染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春天的温暖和煦。后两句“落花何假拂,风吹会并来”这两句是对春天落花景象的细腻描写。“落花何假拂”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落花赋予人的情感和动作,仿佛落花是有意与人们亲近,主动地来到人们身边。“假拂”一词用得十分精妙,赋予落花以灵动之感,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风吹会并来”则描绘了春风的吹拂,使得落花纷纷扬扬地聚集在一起。“风吹”是春天的常见景象,它带来了各种花香和生机,让万物复苏。“并来”一词形象地表现出落花在风中汇聚的动态画面,给人一种繁盛、美好的感觉。这两句诗通过对落花的描写,进一步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珍惜之情。
上一篇:南北朝·张融《别诗》
下一篇:南北朝·谢朓《金谷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