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帘卷丽日":红色华丽的帘子被卷起,让那明丽灿烂的阳光照进室内,
"翠幕蔽重阳":翠绿色的帷幕遮挡着强烈的阳光。
"五月炎蒸气":到了五月,炎热的暑气蒸腾弥漫开来,
"三时刻漏长":因为是夏天,白昼变长,就连计时的刻漏也显示时间过得缓慢。
"麦随风里熟":麦子在微风的吹拂中逐渐成熟,
"梅逐雨中黄":梅子在雨水的滋润和洗礼下,渐渐变黄成熟。
"开冰带井水":打开储存的冰块,那冰块还带着井水的清凉气息,
"和粉杂生香":调和香粉的时候,各种香气混合在一起散发出来。
"衫含蕉叶气":衣衫上仿佛沾染了芭蕉叶那清新的气息,
"扇动竹花凉":轻轻摇动扇子,似乎带来了竹子花的凉意。
"早菱生软角":早早生长的菱角长出了柔软的角,
"初莲开细房":刚刚开放的莲花,呈现出细小的莲房。
"愿陪仙鹤举":我希望能够陪伴着仙鹤一起高飞,
"洛浦听笙簧":到洛水之滨去聆听那悦耳动听的笙簧之音。
# 洛浦听笙簧:本集四。《初学记》三。文苑英华百七十九作庾亮。《诗纪》百十六。
南北朝诗歌的集大成者
庾信(513~581),北周文学家。字子山,小字兰成,祖籍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庾信幼聪敏,博览群书,初仕梁,后出使西魏被留,历仕西魏、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世称庾开府。庾信善诗赋、骈文,前期作品绮艳轻靡,与徐陵齐名,世称“徐庾体”。入北朝后,所作诗赋抒发乡关之思,多沉郁悲愁之音,风格一变为萧瑟苍凉。明杨慎称其诗“为梁之冠绝,启唐之先鞭”。代表作品有《拟咏怀》《哀江南赋》《枯树赋》等。后人辑有《庾子山集》。
1. 分段赏析
“朱帘卷丽日,翠幕蔽重阳”这开篇两句描绘了室内的场景。红色的帘子被卷起,让明丽的阳光照进室内,翠绿色的帷幕遮挡着阳光,营造出一种华丽且略带阴凉的氛围。“朱帘”“翠幕”色彩鲜明,富有视觉冲击力,展现出一种精致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暗示了时节的明亮与温暖,为全诗奠定了夏日的基调。“五月炎蒸气,三时刻漏长”这两句点明了时令是五月,此时天气炎热,热气蒸腾。“三时刻漏长”说明白昼时间因为夏天的缘故变得更长,刻漏(古代的计时工具)的滴水声似乎也在提醒着时光的缓慢流逝,进一步强调了夏日的特点,从时间的维度加深了对夏日的描写。“麦随风里熟,梅逐雨中黄”此句是对田园景象的描写。麦子在微风的吹拂下逐渐成熟,呈现出一片金黄的丰收景象;梅子在雨中慢慢变黄,展现出夏季果实成熟的过程。“随”和“逐”两个字,赋予了自然景物一种动态感,使画面更加生动鲜活,既描绘了夏季农作物的生长变化,也体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开冰带井水,和粉杂生香”这两句描写夏日生活中的清凉与香气。打开储存的冰块,带着井水的凉意,在和粉(可能是化妆用的粉或制作食品的粉)的过程中,各种香气混杂在一起。生动地展现了古人在夏日利用冰块来消暑,以及生活中充满香气的细腻场景,体现了夏日生活的闲适与雅致。“衫含蕉叶气,扇动竹花凉”从衣物和用品的角度进一步描绘夏日。衣衫上仿佛带着芭蕉叶的气息,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扇子摇动时,似乎带来了竹花的凉意。“含”和“动”两个字,将衫与蕉叶、扇与竹花巧妙地联系起来,从嗅觉和触觉的角度,细腻地表现出夏日的清凉与舒适,充满了生活情趣。“早菱生软角,初莲开细房”这两句描写了池塘中的景象。早早生长的菱角长出了柔软的角,刚刚开放的莲花呈现出细小的花房。“早”和“初”突出了菱角和莲花处于生长初期的状态,细腻地描绘了夏日池塘中植物的生机与活力,展现了夏日独特的自然景观。“愿陪仙鹤举,洛浦听笙簧”结尾两句充满了浪漫的想象。诗人希望能陪伴着仙鹤一起高飞,到洛水之滨去聆听那美妙的笙簧之音。“仙鹤”象征着高洁、自由,“洛浦”常与神话传说相关联,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也为全诗增添了一份浪漫的色彩,使诗歌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上一篇:南北朝·庾信《题结线袋子诗》
下一篇:南北朝·徐陵《侍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