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ān
jiè
wáng

朝代:隋作者:佚名浏览量:2
sān
jiè
zhī
shàng
miǎo
miǎo
luó
shàng
gēn
yún
céng
é
é
wéi
yǒu
yuán
shǐ
hào
jié
zhī
xiàng
zhì
jiè
tǒng
chéng
xuán
yǒu
guò
jiè
shēn
wèi
shàng
wáng
kuāng
zhòng
kōng
zhōng
wàn
biàn
huì
fēn
bǎo
zhēn
zhě
shǎo
huò
zhě
duō
xiān
dào
nán
guǐ
dào
xié
rén
dào
zhě
xīn
liàng
yóu
xiān
dào
guì
shí
rén
dào
guì
huá
ěr
xiān
dào
sān
jiè
guò
zhuǎn
dào
dāng
nài

译文

三界之上,高远渺茫的大罗天,无色界的根基,如层层云峦巍峨耸立。唯有元始天尊,是历经无尽浩劫的象征,统辖我所在的界域,掌控玄都。若有修行者经过我这界域,身心可进入玉虚仙境,我位居上王,匡正、统御众多魔众。修行情境中变化万千,污秽之气纷杂缭乱,坚守本真、修行正道的人少,被迷惑入歧途的人多。修仙求道难以稳固,需坚定意志,入鬼道邪路容易走向邪恶,世间凡人的心思,实在不是外力能完全左右。仙道看重本真实质,人道看重浮华表象,你若不喜好正道修行,三界的难关如何能越过。倘若执意要转入五道,我又能拿你怎么办。

逐句剖析

"三界之上眇眇大罗":三界之上,高远渺茫的大罗天,

# 大罗:道家诸天名,为三十六天最高天。,三界:佛教用语,佛教把生死流转的人世间分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上无色根云层峨峨":无色界的根基,如层层云峦巍峨耸立。

# 峨峨:高峻,高耸。,色根:佛教用语。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之一,眼为色根。

"唯有元始浩劫之象":唯有元始天尊,是历经无尽浩劫的象征,

# 元始:开始。

"部制我界统乘玄都":统辖我所在的界域,掌控玄都。

# 玄都:神仙所居之所。

"有过我界身入玉虚":若有修行者经过我这界域,身心可进入玉虚仙境,

# 玉虚:神仙所在之境。

"我位上王匡御众魔":我位居上王,匡正、统御众多魔众。

# 匡御:匡正制御。

"空中万变秽气纷葩":修行情境中变化万千,污秽之气纷杂缭乱,

# 纷葩:盛多貌。

"保真者少迷惑者多":坚守本真、修行正道的人少,被迷惑入歧途的人多。

# 保真:保全天真。

"仙道难固鬼道易邪":修仙求道难以稳固,需坚定意志,入鬼道邪路容易走向邪恶,

"人道者心谅不由他":世间凡人的心思,实在不是外力能完全左右。

# 谅:料想。

"仙道贵实人道贵华":仙道看重本真实质,人道看重浮华表象,

"尔不乐仙道":你若不喜好正道修行,

"三界那得过":三界的难关如何能越过。

"其欲转五道":倘若执意要转入五道,

# 五道:道教本身轮回转世体系,为神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我当复奈何":我又能拿你怎么办。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第三无色界魔王歌》是隋代道教诗歌,具体作者不详。以“三界之上”的大罗天等道教宇宙观起笔,借描绘无色界景象、魔王职责,再写空中万变秽气、修行者正邪抉择,运用宗教意象叠加、对比劝诫手法,从宇宙秩序铺陈到修行迷途警示、正道劝勉的内容。诗开篇描绘三界之上大罗天的高远及无色根云的巍峨,强调元始天尊对各界的统御。接着指出进入此界及魔王的地位。随后描述空中乱象,感慨保真者少、迷惑者多,点明仙道难固、鬼道易邪,以及人道注重浮华的特点。最后以魔王口吻,对不乐仙道、欲转五道的众生表示无奈。展现了道教神话中特定境界及对众生修行状态的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开篇“三界之上眇眇大罗,上无色根云层峨峨。唯有元始浩劫之象,部制我界统乘玄都”,以“三界”“大罗天”等道教核心概念,勾勒高远神秘的宇宙分层,“无色根”“云层峨峨”强化无色界的威严;“元始浩劫之象”凸显元始天尊的神圣与永恒,“部制我界统乘玄都”则明确神权统辖秩序,为全诗奠定宗教宇宙观的基础。中段“有过我界身入玉虚,我位上王匡御众魔。空中万变秽气纷葩,保真者少迷惑者多。仙道难固鬼道易邪,人道者心谅不由他”,“过界入玉虚”暗指修行进阶之路;“匡御众魔”点明魔王职责。“空中万变秽气”喻修行干扰,“保真者少迷惑者多”直言正道难守;“仙道难固鬼道易邪”对比正、邪修行,“人道心不由他”强调自我抉择,层层推进,警示修行者莫入迷途。结尾“仙道贵实人道贵华,尔不乐仙道,三界那得过。其欲转五道,我当复奈何”,“仙道贵实人道贵华”辨析价值取向,劝诫摒弃浮华、追求本真;“不乐仙道三界难过”强调正道的必要性;“欲转五道复奈何”以魔王的无奈语气,强化劝勉——莫因迷惑坠入轮回,要坚守仙道修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隋·佚名《老君十六变词 其四》

下一篇:隋·胡师耽《登终南山拟古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