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ǒng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唐彦谦浏览量:2
yún
tuán
yǐng
diàn
fēi
tóng
jùn
lóng
méi
tóng
guò
lóu
jīn
pèi
xiǎng
shēng
duàn
luò
huā
fēng
léng
céng
gāo
sǒng
shān
yuǎn
fàng
chūn
jiāo
jiān
bǎi
zhàn
shā
chǎng
hàn
liú
xuè
mèng
hún
yóu
zài
mén
guān

译文

马的毛色如紫色云霞般的光影环绕在身,它的眼睛如同闪电一样灵动而锐利,这匹马拥有骏马的风骨,是如同传说中龙马般的良驹,自然与普通的马不一样。当骑着它经过华丽的玉楼时,马身上金色的缰绳发出清脆的声响,它长嘶一声,仿佛能截断那带着落花的风。马的骨骼高耸突出,棱角分明,就像一座雄伟的山峰,将它远远地放养在春日的郊外,那里生长着茂盛的苜蓿草,它在其间悠然自得。这匹马曾经在战场上历经无数次战斗,挥洒汗水,甚至鲜血直流。即便现在离开了战场,它的梦魂仿佛还停留在那遥远的玉门关外的战场上。

逐句剖析

"紫云团影电飞瞳":马的毛色如紫色云霞般的光影环绕在身,它的眼睛如同闪电一样灵动而锐利,

# 紫云:旧谓祥瑞的云气。此指马的毛色。

"骏骨龙媒自不同":这匹马拥有骏马的风骨,是如同传说中龙马般的良驹,自然与普通的马不一样。

# 龙媒:骏马。后因称骏马为龙媒。

"骑过玉楼金辔响":当骑着它经过华丽的玉楼时,马身上金色的缰绳发出清脆的声响,

"一声嘶断落花风":它长嘶一声,仿佛能截断那带着落花的风。

# 嘶:马长鸣啸。

"崚嶒高耸骨如山":马的骨骼高耸突出,棱角分明,就像一座雄伟的山峰,

# 崚嶒:高峻突兀的样子。

"远放春郊苜蓿间":将它远远地放养在春日的郊外,那里生长着茂盛的苜蓿草,它在其间悠然自得。

# 苜蓿:植物名,豆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由中亚引入,为重要牧草。

"百战沙场汗流血":这匹马曾经在战场上历经无数次战斗,挥洒汗水,甚至鲜血直流。

# 汗流血:即流血汗。《后汉书·崔驷传》“汗血竞时,利合而友。”李贤注“汗血,谓劳力也”。

"梦魂犹在玉门关":即便现在离开了战场,它的梦魂仿佛还停留在那遥远的玉门关外的战场上。

# 玉门关:汉武帝时置,通往西域各地的交通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咏马二首》是唐代诗人唐彦谦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唐彦谦生活于唐朝末年,动荡的社会环境对他产生深刻影响,这组诗正是其内心情志的一种抒发。这两首诗看似是在咏叹马匹,实则却是借马抒情。诗人或许是凭借马的神骏与非凡,来表达自己期盼被赏识、施展才华的强烈愿望;又或许是借马的战场经历与忠诚,来抒发自己的家国情怀以及壮志难酬的感慨。这其中不仅饱含着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深深感慨,更体现了他对所处时代的深刻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唐彦谦(?~893?),唐代诗人。字茂业,号鹿门先生,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应进士试十余年不第,后避乱居汉南。曾任河中节度副使,历任晋、绛、阆、壁等州刺史。唐彦谦博学多才,擅书画音乐博饮之技。其诗初学温庭筠、李商隐,用事精巧,诗风纤丽。尤擅长七言诗,语言清丽,用典精巧隐僻,对偶工切,对宋代西昆诗人颇有影响。后崇尚杜甫,转趋淳雅壮丽。代表作品有《七夕》《夜蝉》《秋晚高楼》《过长陵》等。著有《鹿门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七言绝句,也是一组咏物诗。第一首通过“紫云团影”“骏骨龙媒”等意象,充满对千里马的赞叹与倾慕,最后句“嘶断落花风”更赋予其冲破世俗的豪迈气概。第二首情感转为沉郁,“百战沙场”“梦魂玉门”等句,既表现对战马征战沙场的敬意,又暗含对边关将士的深切同情,渗透着苍凉的戍边情怀。两首诗共同构成刚柔并济的情感张力,体现唐代边塞诗特有的壮美与悲慨。

2. 分段赏析

第一首诗中,“紫云团影电飞瞳,骏骨龙媒自不同”,诗人以“紫云团影”描绘马身周围似云霞环绕的不凡气场,“电飞瞳”则将马的眼睛比作闪电,突显其灵动与敏锐,“骏骨龙媒”表明这匹马是世间少有的良驹,拥有非凡气质。“骑过玉楼金辔响,一声嘶断落花风”,通过“金辔响”从听觉角度展现马行时的清脆声响,“一声嘶断落花风”则从声音的力量感上,以马嘶能截断落花风的夸张描写,突出马的矫健与力量,刻画出一匹神骏非凡、气势夺人的马。第二首诗里,“崚嶒高耸骨如山,远放春郊苜蓿间”,前半句从马的骨骼形态入手,用“崚嶒高耸骨如山”写出马骨骼的强健与身形的雄伟,后半句描绘马在春日郊外苜蓿间悠然吃草的场景,展现马的闲适与自由。“百战沙场汗流血,梦魂犹在玉门关”,笔锋一转,呈现出这匹马曾在战场上历经百战、流血流汗的英勇过往,即便如此,它的梦魂仍牵挂着玉门关,凸显马的忠诚与对战场的眷恋,象征着一种坚守与担当。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白《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

下一篇:唐·孟浩然《同储十二洛阳道中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