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邑沧洲吏":在沧州的小城做个小官,
# 沧洲吏:沧洲,滨水的地方,唐代不在京城为官,被调出任郡县,无意于利禄的官吏常以“沧洲吏”自称。,小邑:小城,指海盐县城。
"新年白首翁":新年来临,我已是满头白发的老翁。
"一官如远客":当个小官也像远方来客般漂泊,
"万事极飘蓬":世间万事都如蓬草般随风飘零。
# 飘蓬:喻动荡或行踪无定。
"柳色孤城里":柳树的新绿点缀着孤寂的城池,
"莺声细雨中":黄莺的啼声在细密的春雨中回荡。
"羁心早已乱":漂泊的心境早已纷乱不安,
# 羁心:寄居作客之心情。
"何事更春风":又怎能承受这春风带来的触动。
中唐诗人
刘长卿(726?~789?),唐代诗人。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一作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进士。曾任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起为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复被诬贬睦州司马。官至随州刺史。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他与钱起、郎士元、李嘉祐并称“钱郎刘李”。诗风简淡,多写仕途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代表作品有《新息道中》。著有《刘随州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官场生活与个人心境的五言律诗,借小邑任职、新年白首、孤城柳色、细雨莺声等景象,写出了诗人作为基层官吏的漂泊感与内心的纷乱。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柳色孤城里,莺声细雨中”中,柳色青翠、莺声婉转、细雨迷蒙,本是春日里清新美好的景象;但诗人身为小吏,年已白首,如远客般漂泊,内心满是羁旅的纷乱与愁苦。这样的美好景致,反而让他更觉自身处境的凄凉,以春日乐景反衬出内心的哀情,让愁苦之感更显深沉。比喻:“一官如远客”“万事极飘蓬”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一官如远客”将担任官职的自己比作远方来客,体现出在任上的疏离与陌生感;“万事极飘蓬”则把世间诸事比作随风飘荡的蓬草,凸显出事物的不稳定与无依无靠。借景抒情:“柳色孤城里,莺声细雨中”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柳色”“孤城”“莺声”“细雨”都是具体的景物,柳色在孤城中更显单调,莺声在细雨里添了几分凄清,这些景物本身带着孤寂、凄清的氛围。诗人将自身的羁旅愁绪融入其中。烘托:“小邑沧洲吏,新年白首翁。一官如远客,万事极飘蓬”以“小邑”的偏僻、“新年”的热闹与“白首翁”的苍老形成对比,用“远客”的疏离、“飘蓬”的无依作喻,烘托出诗人身为小吏的孤寂与漂泊感;“柳色孤城里,莺声细雨中”则以“孤城”“细雨”的凄清环境,烘托“柳色”“莺声”的单薄,进一步强化内心的冷清,而这样的景致又与“羁心早已乱,何事更春风”相呼应,用春景难消愁绪的反差,烘托出羁旅愁情的浓重。
3. 分段赏析
首联“小邑沧洲吏,新年白首翁”,直接点出人物的身份与状态。“小邑沧洲吏”说明自己是在水边小城任职的官吏,职位普通;“新年白首翁”则是新年里已头发花白的老人,将身份与年龄结合,简单几句便勾勒出一个在基层任职的老者形象。颔联“一官如远客,万事极飘蓬”,写出内心的感受。“一官如远客”是说担任这个官职,却像在远方做客一样,没有归属感;“万事极飘蓬”则觉得世间万事都像随风飘荡的蓬草,无法安定。这样的表述,将任职的疏离感和对世事的无力感自然流露出来。颈联“柳色孤城里,莺声细雨中”,描绘出城中的春日景色。“柳色孤城里”是孤城中柳树泛起新绿,带着些许生机;“莺声细雨中”则是黄莺在细雨里鸣叫,声音清脆。这些景象本是美好的,但“孤城”“细雨”又让这份美好添了点清幽,与前面的心境相呼应。尾联“羁心早已乱,何事更春风”,抒发了内心的纷乱。“羁心早已乱”坦言漂泊在外的心情早已纷乱不安;“何事更春风”是说为什么春风还要吹来呢,春风本应带来暖意,却让本就纷乱的心更难平静,将内心的烦躁融入对春风的感叹中。
上一篇:唐·韦应物《夜望》
下一篇:唐·张说《杂曲歌辞·苏摩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