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jiàn
bié
wáng
shí
nán
yóu

朝代:唐作者:刘长卿浏览量:2
wàng
jūn
yān
shuǐ
kuò
huī
shǒu
lèi
zhān
jīn
fēi
niǎo
chù
qīng
shān
kōng
xiàng
rén
cháng
jiāng
fān
yuǎn
luò
chūn
shuí
jiàn
tīng
zhōu
shàng
xiāng
chóu
bái
pín

译文

望着你的小船驶向茫茫云水,频频挥手惜别泪水沾湿佩巾。你像一只飞鸟不知归宿何处,留下这一片青山空对着行人。江水浩浩一叶孤帆远远消失,落日下你将欣赏着五湖之美。谁能见我伫立汀洲上怀念你,望着白蘋心中充满无限愁情。

逐句剖析

"望君烟水阔":望着你的小船驶向茫茫云水,

# 烟水:茫茫的水面。

"挥手泪沾巾":频频挥手惜别泪水沾湿佩巾。

"飞鸟没何处":你像一只飞鸟不知归宿何处,

# 没何处:侧写作者仍在凝望。没:消失。,飞鸟:比喻远行的人。

"青山空向人":留下这一片青山空对着行人。

# 空向人:枉向人,意思是徒增相思。

"长江一帆远":江水浩浩一叶孤帆远远消失,

"落日五湖春":落日下你将欣赏着五湖之美。

# 五湖:这里指太湖。,落日:指王十一到南方后,当可看到夕照下的五湖春色。

"谁见汀洲上":谁能见我伫立汀洲上怀念你,

# 汀洲:水边或水中平地。

"相思愁白蘋":望着白蘋心中充满无限愁情。

# 白蘋:水中浮草,花白色,故名。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饯别王十一南游》是中唐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以江边送别为背景,通过烟水、飞鸟、青山等自然景物,将离别的惆怅与对友人的思念融入其中。诗人没有直接抒写离情,而是以“望”字贯穿全篇,从目送孤帆到遥想友人去处,再到独对汀洲白蘋,将送别的全过程娓娓道来,情感含蓄而深沉。诗中虚实相生的笔法,使眼前景与心中情自然交融,余韵悠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

刘长卿(726?~789?),唐代诗人。字文房,宣城(今属安徽)人,一作河间(今属河北)人。天宝进士。曾任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起为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复被诬贬睦州司马。官至随州刺史。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他与钱起、郎士元、李嘉祐并称“钱郎刘李”。诗风简淡,多写仕途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代表作品有《新息道中》。著有《刘随州文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送别诗。诗人目送友人乘舟远去,望着烟波浩渺的江面和渐行渐远的孤帆,心中满是不舍。全诗通过飞鸟、青山、落日等景物,含蓄地表达了离别的惆怅和对友人的深深思念,情在景中,余韵悠长。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通过烟水茫茫的江面和诗人挥泪的动作,将离别之情融入景物描写。情景交融:“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将诗人伫立汀洲的孤独身影与白蘋秋色融为一体,情感与景物完全交融。虚实结合:颔联“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虚实结合,诗中“飞鸟”既是眼前实景,又隐喻友人远行的漂泊无定,虚实相生,既写出离别之景,又暗含对友人前路的关切与忧虑。“没”字既实写船只渐行渐远,又虚写诗人目光的久久追随,使离别之情的表达更加含蓄而深刻。

3. 分段赏析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开篇即以苍茫江景烘托离情,“烟水阔”三字不仅勾勒出浩渺的视觉空间,更暗含前路茫茫的怅惘。诗人伫立江畔,挥手之间衣袖尽湿,这一细节胜过千言万语,将强忍的哽咽、颤抖的指尖都凝在“沾巾”二字中。画面由远及近,情感由淡转浓,如电影特写般震撼。“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飞鸟的意象极具张力,“没”字写尽目光穷尽处的失落感,飞鸟消失的刹那恰似友人的孤帆隐入天际。而本为静物的青山竟用“向人”的拟人笔法,仿佛群山也在为离别动容。最妙在“空”字,既写青山徒然伫立,又暗指诗人内心空落,物我交融间完成情感的二次升华。“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此联展现诗人惊人的想象力转换。前句实写江流孤帆渐行渐远,后句突然跳跃至千里外的太湖春色,用“落日”的暖色调冲淡离愁。这种时空蒙太奇手法,既拓展了诗意空间,又以乐景衬哀情——友人将到的江南春色愈美,此刻送别的怅惘愈深。“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尾联以无人见证的孤独场景作结,极具现代镜头感。秋风中摇曳的白蘋,既是眼前实景,又是愁思的物化象征。诗人久久伫立的剪影与白蘋融为一体,一个“愁”字将无形相思具象为可触可感的实体。这种含蓄蕴藉的收束,恰如中国画的留白,予人无限回味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望君烟水阔”,五字通首作意。

清孙洙《唐诗三百首》卷五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维《青溪》

下一篇:唐·戴叔伦《苏溪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