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guī
guó
yáo
·
·
jīn
fěi
cuì

朝代:唐作者:韦庄浏览量:2
jīn
fěi
cuì
wèi
nán
fēi
chuán
yǎn
huà
qiáo
biān
chūn
shuǐ
nián
huā
xià
zuì
bié
hòu
zhǐ
zhī
xiāng
kuì
lèi
zhū
nán
yuǎn
luó
xiù
wéi
yuān
bèi
jiù
huān
mèng

译文

金碧耀眼的青鸟啊,请你南飞传递我的心意。春水桥边图画般美丽,我们在花下沉醉共饮,度过多少美好时光。分别之后,只余下满心愧疚,思念的泪珠,难以远远寄到你身旁。罗帐、绣花帷幕与鸳鸯锦被依旧在,可往昔的欢情,却像在梦里一样缥缈难寻。

逐句剖析

"金翡翠":金碧耀眼的青鸟啊,

# 金翡翠:此指神话中的青鸟,古诗词中常代指传信的使者。翡翠:鸟名。

"为我南飞传我意":请你南飞传递我的心意。

"罨画桥边春水":春水桥边图画般美丽,

# 桥边:一作“边桥”。,罨画:用各种色彩绘饰的器物。

"几年花下醉":我们在花下沉醉共饮,度过多少美好时光。

"别后只知相愧":分别之后,只余下满心愧疚,

# 相愧:相互感到惭愧,这里偏重于己方,有自感惭愧之意。

"泪珠难远寄":思念的泪珠,难以远远寄到你身旁。

"罗幕绣帷鸳被":罗帐、绣花帷幕与鸳鸯锦被依旧在,

# 鸳被:绣有鸳鸯的被子。,绣帷:绣花的帐子。,罗幕:质地轻柔的丝织帏幕。

"旧欢如梦里":可往昔的欢情,却像在梦里一样缥缈难寻。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归国遥・金翡翠》为唐代韦庄所作闺情词。词人借“金翡翠”托青鸟传递心意,从罨画桥边的春水、花下醉饮的往昔欢情,过渡到别后满心愧疚、泪珠难寄的怅惘。结尾以罗幕绣帷中鸳被的场景收束,把思念与愧疚融入往昔欢梦。运用了托物寄情、今昔对比手法。上片借青鸟回溯旧日欢娱,勾勒出罨画桥边春水悠悠、花下沉醉欢畅的美好画面;下片聚焦别后心境,“相愧”二字道尽愧疚,“泪珠难远寄”倾诉思念难以传递的苦楚,末句以鸳被旧景映衬梦碎后的失落。此词以婉约笔触写男女情事,却暗含故国之思,将晚唐词的细腻与深婉展现得淋漓尽致。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末五代诗人,花间派重要词人

韦庄(836?~910),唐末至五代前蜀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后时宰相韦待价之后、诗人韦应物四世孙。乾宁进士,后又在朝任左、右补阙等职。后期为仕蜀时期,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韦庄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其词多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注重于作者感情的抒发,善用清新流畅的白描笔调,表达真挚深沉的感情。诗多忧时伤乱之作,以近体诗见长,清词丽句,情致婉曲。其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另有代表词作《菩萨蛮》《浣溪沙》。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这首词是唐代韦庄所写。当时,韦庄曾奉唐昭宗之命宣谕西川节度使王建,后因王建爱其才,被留蜀地,从掌书记逐步升迁,最终成为前蜀政权重臣。虽身处高位,却因远离故土、念及唐室衰微,怀着无尽故国之思,遂借男女别后怀恋的闺情题材,曲折抒发对故国的眷恋与身世漂泊的怅惘,创作此词。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闺情题材的词。介绍了韦庄借“金翡翠”托青鸟传意,描绘罨画桥边春水、花下沉醉的旧日欢娱,及别后相愧、泪珠难寄的怅惘,以罗幕绣帷鸳被之景,将思念与愧疚融入旧欢如梦的感慨,表达对往昔情事的追怀与别后的复杂心绪,又暗寓故国之思。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词人以“罨画桥边春水,几年花下醉?”勾勒往昔乐景,彩绘桥边春水悠悠,繁花丛中醉饮欢歌,明媚春光与酣畅时光交织成诗意画面。此景恰与今日“泪珠难远寄”的怅惘形成反衬—昔日花下沉醉有多欢愉,别后独对罗幕的孤寂便有多深切,以暖调春景衬冷寂愁思,让离别后的伤感在今昔对比中愈发浓重。

3. 分段赏析

上片以“青鸟传意”的浪漫想象破题,为全词笼罩一层神秘虚幻的美学光晕。这只被赋予“金翡翠”华彩的青鸟,不仅是传统意象的符号化再现,更成为词人精神世界的镜像投射—当现实中故国倾覆、山河易主的残酷图景难以逆转时,他只能将幽微深婉的故国之思,托付给这只虚构的“信使”,让其承载着跨越时空的思念遥寄远方。“罨画桥边春水,几年花下醉”两句,词人避开直抒胸臆的窠臼,转而回溯流光碎影:在彩绘如诗的桥畔,春水泛着粼粼波光,繁花落英铺满青石板路,昔日与友人醉卧花丛、畅饮春醪的场景历历在目。彼时春光正好,觥筹交错间尽是少年意气,这番明媚图景恰如调色盘上的暖色调,与当下孑然一身的清冷形成强烈反差。昔日欢娱越是鲜活,越能映照出而今“泪珠难远寄”的苍凉况味,词人以乐景写哀情的笔法,让家国之思如春水漫堤,在虚实交织的画面中自然流淌,于“不言眷恋而眷恋自深”的笔墨间,彰显出“意在言外”的深婉韵致。下片笔锋转向别后心迹的描摹,词人以近乎独白的方式倾诉相思之苦。“相愧”二字看似平实,却暗含情感的千层褶皱:表面是对往昔盟约未能践守的愧疚,深层则是对自身离唐入蜀、身若飘蓬的无奈自谴。他欲向远方故人剖白心迹—非是薄情寡义,实乃每忆旧恩便愧疚盈怀;非无离愁别绪,只是这千行珠泪终难逾越万水千山。“罗幕、绣帏、鸳被”等物象的铺陈极具匠心,这些曾见证双栖双宿的闺中陈设,如今皆成触景伤情的媒介。绣幕低垂如往昔,鸳鸯锦被尚在侧,却只剩孤影对寒帏,物是人非的怅惘恰似断线珍珠,在“旧欢如梦里”的喟叹中簌簌滚落。从当年鸳被同眠的浓情蜜意,到而今孤灯独坐的寂寥;从青鸟难传信的无奈,到画桥春景的追悔,词人将思念、愧疚、怅惘等情愫层层叠印,以“淡语写悲”的笔触,于平缓叙事中暗藏汹涌心潮。这种“骨秀”之美,犹如淡妆仕女,摒弃浓艳辞藻的堆砌,仅凭真挚情愫与曲折笔法,便在字里行间凝结成“动人心魄而不自知”的艺术感染力,让读者于低回婉转处,窥见乱世文人的精神困境与深情执念。

4. 作品点评

在古典诗词的创作传统里,借男女情事寄寓家国之思是常见笔法,韦庄的这首词便是典型。词人以男女间的缱绻情愫为表,将对故国的深切眷恋隐于其中,把复杂情感编织得细腻曲折,读来意婉词深,蕴藉风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别后只知相愧”,真有此情。又,《词则·大雅集》卷一:此亦《菩萨蛮》之意。

清陈廷焯《云韶集》

# 五代词有语极朴拙而情致极深者,如韦相“别后只知相愧,泪珠难远寄”是也。

近代李冰若《花间集评注·栩若漫记》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薛涛《十离诗·燕离巢》

下一篇:唐·韦应物《夜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