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qìng
yuán
èr
nián
gōng
shàng
tài
huáng
tài
hòu
huáng
tài
hòu
tài
shàng
huáng
tài
shàng
huáng
hòu
zūn
hào
èr
shí
shǒu
shí
sān

朝代:隋作者:佚名浏览量:2
wén
màn
shòu
寿
zài
zhī
guāng
zǒng
ruì
mìng
jūn
wáng
huì
rén
xiǎn
zhāng
bǎo
yòu
sūn
shòu
jiāng

译文

贤德的尊长长寿,上天赐予他们荣光。汇聚各种吉祥福运,适宜做君主也适宜做诸侯。仁爱因仁心而显现,慈和因品德而彰显。庇佑子孙后代,享受没有穷尽的福气。

逐句剖析

"文母曼寿":贤德的尊长长寿,

"载锡之光":上天赐予他们荣光。

"总集瑞命":汇聚各种吉祥福运,

"宜君宜王":适宜做君主也适宜做诸侯。

"惠以仁显":仁爱因仁心而显现,

"慈以德彰":慈和因品德而彰显。

"保佑子孙":庇佑子孙后代,

"受福无疆":享受没有穷尽的福气。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庆元二年恭上太皇太后皇太后太上皇帝太上皇后尊号二十四首(其十三)》是宋代郊庙朝会歌辞中的一首四言诗。主题为恭贺太皇太后等皇室尊长荣受尊号,内容上赞美尊长如贤德之母般长寿,获上天赐福,集祥瑞于一身,既适宜做君主也适宜做诸侯;其仁爱与慈德显著,能保佑子孙后代福泽绵长。写作上语言质朴,以直抒胸臆为主。全诗围绕对皇室尊长的尊崇与祝福展开,体现了宫廷礼仪中对长辈的敬重,是当时宫廷祝寿礼仪场合的典型诗作,整体庄重得体,情感真挚。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文母曼寿,载锡之光”:“文母”一词最早可见于《诗经》,常用来指代贤德的女性长辈,这里借指皇室尊长,既突出其身份的尊贵,也强调其品德的贤淑。“曼寿”中的“曼”有绵长之意,“曼寿”便是长寿,直白点出对尊长寿命长久的祝福。“载锡之光”中“载”为“则”“乃”之意,“锡”通“赐”,指上天赐予荣光。此句从“贤德”“长寿”“天授荣光”三个层面入手,开篇就将尊长置于受上天眷顾的崇高位置,既符合宫廷祝寿的庄重场合,又为全诗的赞美奠定了恭敬而神圣的基调,让这份祝福既有情感温度,又有礼仪上的严肃性。“总集瑞命,宜君宜王”:“瑞命”指上天降下的吉祥福运,具体可包括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家族兴旺等诸多顺遂之事,“总集”二字强调尊长汇聚了世间所有的吉祥,暗合前文“载锡之光”中上天眷顾的意涵。“宜君宜王”并非单纯指身份尊贵,更暗含对其德能的肯定,既具备君主的胸襟与远见,又有诸侯的仁厚与担当,足以匹配这份汇聚的瑞命。此句将“福运”与“德能”紧密相连,说明尊长能拥有如此多吉祥,正是因其自身的贤德与能力,进一步深化了对其的称颂,让赞美既有福气的渲染,又有实力的支撑。“惠以仁显,慈以德彰”:“惠”侧重对他人的恩惠、体恤,“仁”是仁爱之心;“慈”侧重对晚辈的慈爱、关怀,“德”是内在的品德。“显”与“彰”均为“显现”“彰显”之意,说明尊长的“惠”并非藏于内,而是通过对百姓的体恤、对臣下的宽厚等具体行为展现出来;“慈”也不是空泛的情感,而是借助对家族晚辈的关怀、对弱小的庇护等举动,让众人真切感受到。此句将内在品德与外在行为结合,既写尊长的“仁”与“德”,又写这些品质如何被看见,让“贤德”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有具体支撑的实在赞美。“保佑子孙,受福无疆”:“保佑”不仅指在生活顺遂时的守护,更包含在遭遇困境时的庇护,体现出尊长对家族后代的深切关怀。“受福无疆”中“无疆”强调福气没有边界、没有穷尽,既指当下的安宁顺遂,也包括未来世世代代的绵延。作为全诗的结尾,此句承接前文对尊长“贤德”“福运”“能力”的赞美,将祝福从尊长自身延伸到其子孙后代,让这份称颂与祝福形成完整的闭环,因尊长贤德受天眷顾,故能庇佑后代永享福气,使全诗的情感从对个体的赞美,扩展到对家族长远的期许,显得厚重而恳切。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隋·江总《同庾信答林法师诗》

下一篇:隋·佚名《绍兴亲享明堂二十六首其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