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uái
怀
shàng
rén
cǎo
shū

朝代:唐作者:戴叔伦浏览量:2
chǔ
sēng
huái
怀
gōng
cǎo
shū
jìn
néng
xīn
yǒu
shén
qīng
sǒng
zhēn
shuài
zuì
lái
wèi
huī
jiàn
shǐ
cóng
biàn
fēng
姿
huā
kāi
chūn
jǐng
chí
wéi
zhuàng
jiù
lóng
shé
téng
pán
shòu
chí
háo
zhòu
bēn
mǎn
zuò
shī
shēng
kàn
xīn
shǒu
xiāng
shī
shì
zhuǎn
guǐ
xíng
guài
zhuàng
fān
rén
rén
wèn
zhōng
miào
huái
怀
yán
chū
zhī

译文

楚地的和尚怀素擅长写草书,古人的技法全都烂熟,又创造了许多新法。精神清奇体干挺直,情意纯真率直,喝醉之后为我挥洒健笔。从刚刚写下的几个字就姿态不同千变万化,每一个字都如鲜花盛开,只是春光来得迟了。突然之间写得壮丽辉煌,达到了枯涩的境界,像苍龙腾空长蛇盘屈,又像猛兽稳固地立着。迅捷运笔挥毫快速泼墨挥洒,像驷马飞快地奔驰,满座的人不自主地发出声来,跟不上看他写的字。心神和手笔互相配合,笔势变得越发神奇,奇特的形态怪异的情状反而配合得十分合适。众人细细询问其中的奥妙,怀素自己回答说,一下子还说不出来。

逐句剖析

"楚僧怀素工草书":楚地的和尚怀素擅长写草书,

"古法尽能新有余":古人的技法全都烂熟,又创造了许多新法。

"神清骨竦意真率":精神清奇体干挺直,情意纯真率直,

# 真率:直爽坦率。

"醉来为我挥健笔":喝醉之后为我挥洒健笔。

"始从破体变风姿":从刚刚写下的几个字就姿态不同千变万化,

# 破体:王献之书变王羲之行书体而行草书并用,故称之为破体。

"一一花开春景迟":每一个字都如鲜花盛开,只是春光来得迟了。

"忽为壮丽就枯涩":突然之间写得壮丽辉煌,达到了枯涩的境界,

# 壮丽就枯涩:雄伟华丽转为枯笔涩行。

"龙蛇腾盘兽屹立":像苍龙腾空长蛇盘屈,又像猛兽稳固地立着。

# 屹立:矗立不动。,腾盘:上升盘施。

"驰毫骤墨剧奔驷":迅捷运笔挥毫快速泼墨挥洒,像驷马飞快地奔驰,

# 驰毫骤墨剧奔驷:行笔洒墨如急速奔驰的骏马。

"满坐失声看不及":满座的人不自主地发出声来,跟不上看他写的字。

# 失声: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声。

"心手相师势转奇":心神和手笔互相配合,笔势变得越发神奇,

"诡形怪状翻合宜":奇特的形态怪异的情状反而配合得十分合适。

# 合宜:适宜。

"人人细问此中妙":众人细细询问其中的奥妙,

# 细:一作若。,人:一作有。

"怀素自言初不知":怀素自己回答说,一下子还说不出来。

# 自言初不知:指创作进入情不由己的境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怀素上人草书歌》乃唐代诗人戴叔伦所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从诗中的描述能够看出,怀素的草书作品,开篇行草相间,于平和之态中蕴含勃勃生机,恰似春景般清新自然,充满活力。行至中部,笔锋一转,笔致变得纵逸洒脱,以“龙蛇腾盘兽屹立”来形容其呈现出的瑰丽气势,极为贴切。待到后部,用笔愈发狂放,宛如骏马骤然飞驰,结体与章法更是呈现“诡形怪状”之态,此时创作已然进入绝佳境界。而这般创作佳境的达成,既得益于“心手相师”的相互协作,又体现出一种“心不知手,手不知心”的浑然天成。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字次公;一说名融,字叔伦。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人。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等职。戴叔伦师从萧颖士,以文辞著称,作诗擅长五言律、绝。其五律长于言情,佳作颇多。《除夜宿石头驿》“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一联,被胡应麟《诗薮》许为“客中除夜之绝唱”。诗虽“体格不越中格”(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尚未臻大家之境,但在盛唐向中唐的转折演变之际颇有意义。代表作品有《江乡逢故人偶集》《关山月》《女耕田行》等。著有《戴叔伦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本首诗是由戴叔伦所作。戴叔伦作为唐代文坛大家,对书法艺术怀有浓厚兴趣,听闻怀素以狂草闻名,笔法兼具传统与创新,心向往之。彼时他刚经历仕途波折,从地方返京任职,深感官场束缚。恰在此时,卢郎中寄来赠怀素归盘谷之作,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忆起早年游历盘谷的经历,将自然山水间的畅快之感,与怀素草书“破体”之变相融合,借诗表达对自由创作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书法艺术的七言古诗,借怀素挥毫时笔势变幻、墨韵流转的景象,写出了怀素对古法的传承与创新,展现其草书破体变姿、雄浑奇绝的艺术特色,以及创作时心手相师、浑然忘我的境界,暗含对艺术创作应师古出新、自然天成的思考。

2. 分段赏析

“楚僧怀素工草书,古法尽能新有余。”开篇两句押韵,一韵自成一章。怀素乃长沙人,自幼事佛,故而称其为“楚僧”。此句点明怀素擅长草书,他对传统书法悉心钻研,全面汲取前人精华。为求书道精进,他“担笈杖锡西游上国,遗编绝简往往遇之,豁然心胸”(怀素《自叙贴》)。尤为难得的是,他能在前人基础上推陈出新。例如,他学习张旭、颜真卿、乌彤等人书法,却独具风格,黄庭坚便曾评价“怀素草工瘦,长史草工肥”。这无疑揭示了学书者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当今书坛,众人皆热衷于谈论创新,然而,这“新”实则应源于对古法的深刻领悟,若未掌握古法,又谈何创新?“神清骨竦意真率,醉来为我挥健笔。”此两句转押仄韵,是对怀素的品评。初次相见,便能感受到他神清气爽,透着聪慧灵秀;身材高挑且清瘦,浑身散发着如书法般的劲健干练。怀素为人天真豪放,不拘小节。其叔叔、著名诗人钱起赞他“释子吾家室,神清惠有余。能翻梵王字,妙绝伯英书”。时人李舟亦言“昔张旭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余谓之狂僧。以狂继颠,谁曰不可”。怀素好酒,这也是他“狂僧”之名的佐证。与人相见便饮酒,一喝就醉,醉后即挥毫作书。书法家,尤其是草书家,往往与酒结下不解之缘。酒能刺激神经,使人兴奋,让人摆脱束缚,激发创作灵性,营造出适合书写狂草的情绪氛围。“始从破体变风姿,一一花开春景迟。”诗句又转押平韵,总体描绘怀素的书法特色。狂草与其他书体不同,因其一笔连贯,最大限度地突破了楷书字字独立、结构稳固的形态,所以称作“破体”。这种字体打破原有结构,使字形变化多姿,恰似春日繁花渐次绽放,给人带来新奇美妙的感受。这是诗人亲眼目睹书家挥毫时的直观体验,并且通过生动的形象将这种感受表达出来,这也正是国人欣赏书法的传统方式。“忽为壮丽就枯涩,龙蛇腾盘兽屹立。驰毫骤墨剧奔驷,满座失声看不及。”这几句变为四句一韵,且转押仄韵。书写过程中,笔触间忽而呈现壮丽之态,旋即又带几分枯涩。书家从自然万象与人间诸事汲取笔法灵感,而观者则能从书家灵动的线条中,联想到自然界中栩栩如生的形象。正如孙过庭在《书谱》所云:“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怀素运笔迅猛,如狂奔的驷马,令满座观者目不暇接。于此,怀素草书的三个显著特点尽显无遗。其一为笔熟。唯有笔锋娴熟,运笔方能迅速流畅,这得益于怀素长期书写芭蕉叶的深厚积累。欧阳修曾言:“作字要熟,熟则神气完实而有余,于静中坐,自是一乐事。”(《作字要熟》)手熟则笔速,沉醉其中,便会达到忘我的境界。其二是气势。草书极为注重气势,所谓势来不可阻挡,势去难以遏制。宋朝董卣在《广川书跋》中评价怀素所书《洪州诗》时提到:“观李广射石,秦人扑虎,皆在气全未分时,使心一改而气已移,虽有勇决刚果何施于用耶?怀素,气成乎技者也,直视无前,而能坐收成败,天下至莫与之争胜,其气盖一世久矣。”此强调了草书创作以气势为主导的理念。蔡襄在《自论草书》中亦描述道:“每落笔为飞草书,但觉烟云龙蛇,随手运转,奔腾上下,殊可骇也。”生动展现了草书气势之美在创作中的自我感知。其三是变化。苏轼在《答谢师民书》中指出:“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无定质”观念的提出,成为艺术创作的重要准则。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说:“怀素自述草书所得,谓‘观夏云奇峰,尝师之’。然则学草者径师奇峰可乎?”答曰:“不可。盖奇峰有定质,不若夏云之奇峰无定质也。”草书随情境而生变化,依机缘而成形态,这种变化性是草书独特的审美特质,亦是其艺术所在。“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人人细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最后四句再度转押平韵。韵脚的巧妙转换,使诗歌在语气上富有变化与节奏感,文意表达亦跌宕起伏。心与手相互为师,笔势愈发奇幻,那些看似诡形怪状的字体,却与作者当下的情绪相得益彰。有人好奇询问其中的精妙之处,怀素却称自己也不知为何能达到这般境地。张怀瓘在《书议》谈及草书的高深奥妙时说:“或烟收雾合,或电激星流,以风骨为体,以变化为用,有类云霞聚散,触遇成形,龙虎威神,飞动增势,……是以无为而用,同自然之工,物类其形,得自造化之理,皆不知其然也。可以心契,不可以言宣。”江苏书学家金学智先生认为,“心手相师”的书学观,是对“意在笔前,字居笔后”传统观点的有益补充。此书学观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意在笔前,手师从于心;二是意在笔后,心师从于手。而诗人在此着重强调的是后者。创作起始并未刻意设计,未料到笔下会流淌出这般独特的线条,这正是意在笔后、心随手行状态的体现,故而“自言初不知”。从创作效果而言,心随于笔,意随笔动,往往会使笔势变幻出奇,不落俗套,各种奇特形态层出不穷,如此意想不到的结果,自然会引得“满座失声看不及”。诗人通过这首描述书家创作草书的诗作,让我们领略到书家的卓越风采与草书的神奇魅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徐浩真书多渴笔,怀素草书多枯涩,在书法以为妙品。戴幼公《赠怀素诗》曰:“忽为壮丽就枯涩,龙蛇盘腾兽屹立。”曾收《怀素草书歌》:“连拂数竹势不绝,藤悬槎蹙生其节。”窦暨亦云:“殊彤诡状不易说,中含枯燥充警绝。”任华云:“时复枯燥何缡褷,忽觉阴山突兀横翠微。”盖深知怀素之三昧者。

明杨慎《升庵诗话》

# 戴容州《怀素上人草书歌》:“始从破体变风姿。”可证义山《韩碑》语。

清翁方纲《石洲诗话》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周昙《六朝门·傅昭》

下一篇:唐·李贺《恼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