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hù
míng
shī

朝代:唐作者:权德舆浏览量:3
yáng
xióng
zhái
tián
rán
suǒ
èr
qǐng
tián
suì
yàn
cháng
sān
duān
wéi
lèi
shì
fǎn
huī
shù
gǒu
qín
ān
fēng
shū
hóu
chéng
wěi
róng
shèn
huò
wéi
liù
wèi
qiān
xiáng
luó
nǎi
xiāng
chù
rén
chēng
zuò
zhě
yǎo
yǎo
yǒu
xiá
zhú
guì
tǐng
姿
sēn
sēn
zhào
chū
jiǔ
shāng
pàn
yuàn
shí
yǒu
yán
yōu
zhēn
xiè

译文

有一处如扬雄般的简陋宅居,内心恬淡毫无贪欲。有二顷像苏秦所言的薄田,即便年末也常觉自足。文、武、辩三种才能本易成负累,世事反而将人束缚。四肢倘若不辛勤劳作,怎能收获丰足的豆米谷物。五侯权贵诚然显赫辉煌,荣耀至极或许藏有屈辱。鸟儿翅膀未及展翅高翔,却已触遇捕鸟的罗网密布。七代贤人称得上著述大家,他们的足迹深远又卓著。八桂树挺拔着奇异姿态,郁郁苍苍映照着初升朝旭。屈原在泽畔写下《九歌》满含伤怀,哀怨忧思徒然困于急促。《易传》十翼中蕴含着处世格言,教人守幽贞以远离浮俗。

逐句剖析

"一区扬雄宅":有一处如扬雄般的简陋宅居,

"恬然无所欲":内心恬淡毫无贪欲。

"二顷季子田":有二顷像苏秦所言的薄田,

"岁晏常自足":即便年末也常觉自足。

"三端固为累":文、武、辩三种才能本易成负累,

"事物反徽束":世事反而将人束缚。

"四体苟不勤":四肢倘若不辛勤劳作,

"安得丰菽粟":怎能收获丰足的豆米谷物。

"五侯诚暐晔":五侯权贵诚然显赫辉煌,

"荣甚或为辱":荣耀至极或许藏有屈辱。

"六翮未骞翔":鸟儿翅膀未及展翅高翔,

"虞罗乃相触":却已触遇捕鸟的罗网密布。

"七人称作者":七代贤人称得上著述大家,

"杳杳有遐躅":他们的足迹深远又卓著。

"八桂挺奇姿":八桂树挺拔着奇异姿态,

"森森照初旭":郁郁苍苍映照着初升朝旭。

"九歌伤泽畔":屈原在泽畔写下《九歌》满含伤怀,

"怨思徒刺促":哀怨忧思徒然困于急促。

"十翼有格言":《易传》十翼中蕴含着处世格言,

"幽贞谢浮俗":教人守幽贞以远离浮俗。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数名诗》是唐代权德舆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全诗以数字“一”至“十”串联起不同意象,如扬雄宅的恬然、季子田的自足,借五侯的荣耀与风险、六翮的困厄等对比,既批判了世俗追名逐利的束缚,又以“九歌伤怀”“十翼格言”表达对高洁情志与幽贞品格的推崇。诗中融典故与哲思于一体,通过数字递进的结构,层层铺陈对人生处世的思考,语言古朴简劲,意旨深远,体现了诗人对淡泊自守、超脱浮俗的精神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时期文学家

权德舆(759~818),唐代文学家。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后徙于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名士权皋之子。以文章进身,由谏官累迁至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卒于山南东道节度使任。谥文,后人称为权文公。权德舆为贞元、元和两朝文坛盟主,也是中唐台阁体的重要作家。其创作以文章著名,为文“尚气尚理”,主张“体物导志”“有补于时”,不满于“词或侈靡,理或底伏”之衰薄文风。其文弘博雅正,温润周详。其诗以五言居多,五古、五律赡缛浑厚,颇多佳作。严羽《沧浪诗话》谓其诗“有绝似盛唐者”。代表作品有《两汉辨亡论》《玉台体》《岭上逢久别者又别》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一区扬雄宅,恬然无所欲”两句以汉代扬雄的居所自比,表明自己如扬雄般安于简朴居所,内心恬淡无求。“一区”极言居处简陋,“恬然”直接点出心境,通过典故含蓄展现不慕荣华的人生态度。“二顷季子田,岁晏常自足”化用苏秦“使我有二顷田”的典故,借“二顷田”指代薄田,“岁晏自足”强调即使到年末也能满足于简单的物质生活。两句以田园生活自况,传递出对知足常乐处世哲学的认同。“三端固为累,事物反徽束”中“三端”指文士之笔端、武士之锋端、辩士之舌端,诗人认为这些才能反而成为累赘,被世事束缚。以“固为累”“反徽束”直陈对功名拖累的厌倦,暗含对超脱世俗束缚的向往。“四体苟不动,安得丰菽粟”强调四肢若不劳作,便无法收获粮食。“苟”字以假设语气强化劳动的必要性,朴素的表达中蕴含对勤劳务实的肯定,批评不劳而获的虚妄念头。“五侯诚炜晔,荣甚或为辱”中“五侯”指权贵,“炜晔”状其显赫。诗人承认权贵荣耀,却警示其荣耀背后可能隐藏耻辱。以“诚……或”的转折句式,理性审视荣华与风险的辩证关系,暗含对仕途祸福的清醒认知。“六翮未鶱翔,虞罗乃相触”以鸟儿翅膀未展翅高飞却触网为喻,“六翮”代指才能,“虞罗”喻指灾祸。比喻未及施展抱负便遭困厄的处境,委婉表达对怀才不遇或命运无常的感慨。“七人称作者,杳杳有遐躅”提及“七人”(泛指前代贤者)作为著述者,其深远足迹令人追慕。“杳杳遐躅”以空间距离喻时间久远,表达对先贤德行与成就的敬仰,隐含见贤思齐的志向。“八桂挺奇姿,森森照初旭”描绘八桂(代指高洁之士)挺拔奇异的姿态,在初升太阳下生机盎然。以“挺奇姿”“照初旭”的形象描写,象征君子如桂树般卓然不群、焕发光彩,寄托对高尚品格的赞美。“九歌伤泽畔,怨思徒刺促”化用屈原作《九歌》于泽畔的典故,“刺促”形容忧思急迫。感叹屈原的哀怨情思徒然困于现实,既表达对先贤遭际的同情,也暗含对自身或世人困于愁绪的慨叹。“十翼有格言,幽贞谢浮俗”指《易传》“十翼”中的格言,倡导幽隐贞正、摒弃浮俗。以“幽贞”与“浮俗”对比,直接点明对经典中处世智慧的认同,表明以高洁品格远离世俗浮华的人生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李涛《春昼回文》

下一篇:唐·白居易《不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