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ǎi
sāng

朝代:唐作者:李彦远浏览量:2
cǎi
sāng
wèi
gāo
dài
chūn
mián
pān
tiáo
yǒu
tài
jīn
mào
qiān
jīn
zèng
kōng
zhí
zhú
biàn
zhēn
xìng
yōu
huáng
xuě
zhōng
绿

译文

采桑时担心太阳升高,来不及睡足春天的懒觉。攀折桑枝有多余的优美姿态,哪里会去夸耀自己容貌像玉一样美好。千金难道不赠送吗,五马(代指权贵)白白地徘徊。用什么能改变纯真的本性,幽深的竹林在雪中依旧翠绿。

逐句剖析

"采桑畏日高":采桑时担心太阳升高,

"不待春眠足":来不及睡足春天的懒觉。

"攀条有余态":攀折桑枝有多余的优美姿态,

# 态:一作愁。

"那矜貌如玉":哪里会去夸耀自己容貌像玉一样美好。

# 矜:一作怜。

"千金岂不赠":千金难道不赠送吗,

"五马空踯躅":五马(代指权贵)白白地徘徊。

"何以变真性":用什么能改变纯真的本性,

"幽篁雪中绿":幽深的竹林在雪中依旧翠绿。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采桑》是唐代李彦远创作的一首乐府诗。此诗以采桑女的劳动场景为题材,开篇“采桑畏日高,不待春眠足”描绘采桑女为赶农时,不等睡足便起身劳作的勤劳形象;“攀条有余态,那矜貌如玉”则刻画其攀枝采桑的自然姿态,不刻意炫耀美貌的质朴品性。后四句“千金岂不赠,五马空踯躅”以富贵者的馈赠与徘徊,反衬采桑女的不为所动;结尾“何以变真性,幽篁雪中绿”以竹林在雪中保持翠绿作喻,赞其坚守本心的真性。全诗通过人物刻画与对比、比喻手法的运用,展现采桑女的勤劳质朴与坚守本性的品格,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鲜明。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采桑畏日高,不待春眠足”,这句写采桑女采桑时担心太阳升高,来不及睡足春天的懒觉就起身劳作。“畏日高”点出时间紧迫,“不待春眠足”体现出她的勤劳,从日常劳作的细节入手,勾勒出采桑女为生计早起的形象,语言质朴,贴近生活。​“攀条有余态,那矜貌如玉”,此句描绘采桑女攀折桑枝时姿态优美,却不夸耀自己貌如美玉。“有余态”写出她动作的自然优美,“那矜貌如玉”则表现出她不张扬、不炫耀的质朴品性,通过动作与心态的刻画,展现其内在品格。​“千金岂不赠,五马空踯躅”,这句说富贵者并非不赠送千金,可其车马却只能徒劳地徘徊。“千金”“五马”代表着财富与权贵,“空踯躅”写出权贵的无奈,与采桑女的不为所动形成对比,凸显采桑女不慕富贵、坚守本心的品格。​“何以变真性,幽篁雪中绿”,此句以反问引出,问什么能改变真性,随后以雪中依旧翠绿的幽篁作答。用幽篁在严寒中保持翠绿的形象,象征着采桑女坚守的真性不会因外界影响而改变,借物喻人,使情感表达更为含蓄深刻。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皎然《山雪》

下一篇:唐·郑谷《采桑》

猜你喜欢